華文網

為了一口純正口味的壽司,60歲的老爺爺親自出山

米其林二星主廚Eiji Ichimura的大名自然不用多說,之前在Brushstroke揚名,但因為去年餐廳老闆David Bouley準備關店,Eiji Ichimura便順勢單飛,並在今年年初在69 Leonard St.開設同名壽司店ICHIMURA。

然而好景不長。

六月,Ichimura老爺爺決定退出自己的新店,

後面更是戲劇化地變成與合夥人的撕逼大戰.....甚至已經上了法庭......

前不久,Ichimura老爺爺在新東家——Uchu 的壽司吧台,已經悄悄開始營業了。

ICHIMURA @ 69 Leonard St.

在之前的店裡,Omakase包含約5個酒肴和約15個壽司,以今年年初剛開業時候我們拜訪的時候,酒肴包含冷碟、煮物、烤物、刺身和茶碗蒸,

融入了不少當季珍饈,比如上一次的蟹肉團子(左下)、烤鱈魚和鱈魚白子(右下)都是冬季很經典的菜肴。

ICHIMURA @ 69 Leonard St.

ICHIMURA @ 69 Leonard St.

壽司全部由Ichimura老爺爺獨自一人完成。

除了既定的魚料,他一般不準備額外的魚介。

ICHIMURA @ 69 Leonard St.

雖然換了東家,但Omakase價格還是和原來一樣300刀/pp。

不知道還會是原來的配方原來的味道麼?

因為好奇,我們在Uchu Sushi Bar開業第二晚便前去探店。

Uchu Sushi Bar

Uchu Sushi Bar

Uchu Sushi Bar在進門玄關左手處,壽司吧台非常的長,目測緊挨著坐20人都不成問題,不過當晚客人很少就8位,其中4位是店主Derek和他的朋友,剩下的2對是食客。不過令人不滿的是,店主的朋友一位很晚才到,另一位是已經上到刺身中途加入,完全打亂了整晚的節奏。

Uchu Sushi Bar

雖然之前已經被劇透,但Ichimura老爺爺這身新裝扮還是讓人有點不適應,不過確實整個人看起來更加有精氣神了。而最大不同應該是他現在一旁有了副手,而且據觀察應該不是日本人,個人覺得有可能是華裔,畢竟紐約壽司師傅裡第二多的就是華人了。

酒肴(Ostumami)

酒蒸鮑魚

入座後ichimura老爺爺還在準備酒肴,明顯感覺與副廚的配合還很生疏,默契還需培養啊~

第一道和之前一樣上了冷碟:酒蒸鮑魚,中規中矩的波紋切。選用西雅圖一帶的鮑魚,個頭大小和Shion(Sushi AMANE的主廚)的黑鮑完全不能比,而且走的是偏脆的口感,個人還是偏愛Shion家的。

一旁配的黑黑蘸料是紫蘇海藻的醬料,味道相當不錯,可惜整道菜輸在了主料上。

烤梭子魚和松茸

接下來是烤物:東京灣產(神奈川附近)的梭子魚(Kamasu)和剛剛上市的松茸(Matsutake),算是目前蔬菜“旬鮮”之首!

不過本以為Ichimura這麼高端的店會用日本產的松茸,誰知是和紐約其他幾家壽司店一樣用了俄勒岡產的。

梭子魚已經冷了(不過Ichimura的烤物一直是冷的),感覺缺少了點火氣,松茸烤得火候掌握得一般(畢竟不能和Tori shin的Kono-san比哈哈哈),本身的大小和香味也不算上品,也有可能因為我被天天和松茸打交道的小夥伴調教得口味太刁。

毛蟹海膽最中餅

這個時候看到Ichimura老爺爺拿出一個個圓圓的餅殼,這正是之前文章裡也說過的——最中餅殼。

裡面塞滿了:北海道噴火灣毛蟹(Funkawan-Kegani)、加州聖塔芭芭拉海膽(Santa Barbara-Uni)、山葵葉和紫菜。老爺爺遞過來的時候雙手“pia”的一合,說讓我們“make a sandwich”,也是非常形象啊~

毛蟹海膽最中餅

毛蟹海膽的搭配還是有點bug,噴火灣也絕對是當季最好的產地。山葵葉沒有直接放山葵那麼嗆(那天的山葵辣到炸),卻有那種特別的辛香。

刺身拼盤

當天刺身拼盤有鰹魚(Katsuo)、章魚腳(Tako)、平政(Hiramasa),Ichimura老爺爺說都是來自北海道,不過說實話品質沒有很驚豔,稀疏平常。

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時為了給後到和中途加入的店主朋友補菜,生魚片大概在盤子裡幹放了快一刻鐘的緣故。

Ichimura老爺爺切魚生

我們還在吃刺身的時候,他開始準備今天壽司的魚生。

首先切了赤身,放在醬油裡醃漬。Ichimura家的魚生我一直不是很感冒,畢竟愛的是他們家的舍利和主廚的技術。但是這醬油漬赤身到是個例外,一直是我的心頭好。

今日魚介

稍作調整,今天的壽司便開始了。看著Ichimura老爺爺嫺熟幹練精准又高速的手法,還真是令人懷念,而且換了傳統服飾的主廚不知為何顯得更有氣場了。

壽司(Sushi)

真魚鰹(Manakatsuo)產自岩手縣,非常柔軟細膩的肉質,油脂豐富。

產自東京灣的鱚(Shirogisu),銀皮魚裡最瘦的一種,帶皮很有嚼勁。老爺爺在壽司內側捏入了醃蛋黃碎,很經典的江戶前做法,Ginza Onodera在小鰭上也會做類似的處理。

千葉“銚子金目”(Choshi-Kinmedai),日本有名的品牌金目鯛,其品質從那粉紅色的肉和通紅的皮便可以看出。入口豐富的油脂和鮮美的魚味瞬間爆炸,風味非常突出。

鰆(Sawara),主廚說是在大阪一帶的海域捕撈,其最佳時節應該是冬季,而“寒鰆”更是明星魚產。初秋的鰆算是剛剛入季,雖然魚味不濃但肉質更細膩。

鹿兒島小鰭(Kohada)算是當晚食材品質比較好的一個了,不過主廚醃制的還保留了一些魚腥味,酸味不重。

赤鯥(Akamutsu) 產自石川縣,又稱喉黑。這一貫是背部,老爺爺沒有炙烤,直接生食,可見對食材品質很有信心。更重要的嘗起來油脂並沒有過膩,應該選用了雌赤鯥,與一般用來炙烤的雄赤鯥相比,味道內斂很多。

這時Ichimura老爺爺取來了之前準備的醬油漬赤身(Akami-zuke),他一直堅持使用日本藍鰭金槍魚,當天的捕撈自豐後水道。醬油漬赤身的咸甜平衡和醃制的程度都非常完美,絕對是紐約Top 3。

並沒有像大多數主廚那樣連續上鮪魚三兄弟,Ichimura老爺爺又回到了白身魚部分。

九州佐賀產的鯵(Aji),應該是前一天留下的,略有腥味。

目前紐約高品質的鯵算很常見,佐賀關、出水、淡路島都有,甚至會看到一些自帶品牌的,這樣比起來,老爺爺的選料就沒有那麼有誠意了。

因為狐狸不吃鯵,換了一貫赤鯥腹部,油脂更加豐富且帶一點嚼勁。不過只是用不同的部位來替代食客的禁忌,也可以看出Ichimura老爺爺他依然沒有準備什麼額外的魚介。

西雅圖產牡丹蝦(Botian-ebi),從口感上就能嘗出鮮活程度,蝦肉的鮮甜非常突出,算當晚食材品質很好的一貫。

同樣九州佐賀產的縞鯵(Shima-aji),縞鯵俗稱大竹莢魚,就是因為經常和鯵(竹莢魚)生活在一起但體型較大才得名,看來這條明顯就是和之前的竹莢魚一起被捉的。

終於迎來了Ichimura老爺爺的招牌雙層中脂(Chutoro),Ichimura老爺爺捏的中脂,極致般的入口即化可能全紐約的食客都知道,但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實際上,每次Ichimura都會選擇特別的部位來做這一貫,這次選用的是兩種非常特別的部位:血合(Chiagashi)和筋剝(Suji-hagashi)。前者是靠近魚骨的深色“黑”肉到中脂的部分,後者則是從魚筋膜上剃下來的肉,兩者都是極其難處理耗時耗工的部位,即使在日本都是非常少見的。

入口完全沒有任何筋膜異物感,達到真正的入口即化的極致享受!紐約所有壽司師傅裡,論處理金槍魚的能力,只有Kurumazushi的Uezu老爺爺可以與Ichimura一比。不過我個人一直覺得,和疊加口感相比,不同的部位分開品嘗更有意義。

北海道扇貝(Hotate),因為上一貫太強,扇貝的味道完全被壓制了。

也幸好有扇貝過渡,使得我們可以仔細品嘗這貫頂級北海道利尻蝦夷馬糞海膽(Rishiri-Shima Ezo-bafun Uni)。

熟悉昆布產地的小夥伴應該知道利尻島是日本第一昆布產地,海膽以昆布為食(狐狸:海膽居然是吃海帶的?!),產地上自然有高度重疊,因此利尻島實際上也是最頂級的蝦夷馬糞海膽產地。

綿柔的口感加上滲透到喉嚨的甜味,絕對算得上當晚最好的食材。可惜估計因為成本考慮,酒肴裡的毛蟹海膽沒有用這個,不然估計又是反人類的組合。

招牌絕招——三層大脂(Otoro),終於上場,同樣選用了不同部位的大脂:兩種油脂程度的霜降(Shimofuri)和蛇腹(Dandara),蛇腹裡的魚筋全部挑乾淨,保證了無與倫比的口感——醋飯和魚生用舌頭一頂,鮮味和香氣全部氾濫在口腔裡。

這也是很怕油膩的狐狸在紐約唯二願意吃的兩家的大脂之一,尤其是這種三層大脂,在其他店就算只有一層,她也會直接給我吃......但是在Ichimura老爺爺這裡,她會先把別的銀身魚給我吃,留肚子吃這個大脂(掩面...),可見Ichimura老爺爺的大脂真的是做到了不肥膩,這跟他選用的部位以及一直保持大脂的冷藏溫度有關。

最後照常是對馬穴子(Anago)收尾,但沒想到的是......Ichimura拿出來了一罐魚。。子。。醬。。。將海鰻簡單白燒後點上魚子醬調味(狐狸:說實話,不太搭,魚子醬的強烈鹹鮮味搶掉了鰻魚應有的溫和味道),這做法突然讓我想到了之前在倫敦吃的銀座傳奇壽司師傅Araki,希望以後Ichimura不要向那個方向發展。

柚子味軟糖。

整晚下來,體驗肯定不算非常好,尤其是店主所請客人的叨擾占了很大原因(攤手...)。光從壽司本身來說,魚介整體品質尚可,和Ginza Onodera、Inoue、AMANE、Uogashi等幾家有著穩定且優質的日本魚貨的壽司店相比,反而稍顯一般。不過考慮到日本本鮪的成本,其它魚介的欠缺也算可以接受。Ichinura的醋飯還有處理技術還是一如既往地優秀,握得也是無懈可擊。而且根據之前幾年多次拜訪Ichimura的經歷,他家還是經常會有一些品質很好的魚獲,可能最近只是食運不佳,加上新店剛開業,希望下次回訪能運氣好一些罷。

味道相當不錯,可惜整道菜輸在了主料上。

烤梭子魚和松茸

接下來是烤物:東京灣產(神奈川附近)的梭子魚(Kamasu)和剛剛上市的松茸(Matsutake),算是目前蔬菜“旬鮮”之首!

不過本以為Ichimura這麼高端的店會用日本產的松茸,誰知是和紐約其他幾家壽司店一樣用了俄勒岡產的。

梭子魚已經冷了(不過Ichimura的烤物一直是冷的),感覺缺少了點火氣,松茸烤得火候掌握得一般(畢竟不能和Tori shin的Kono-san比哈哈哈),本身的大小和香味也不算上品,也有可能因為我被天天和松茸打交道的小夥伴調教得口味太刁。

毛蟹海膽最中餅

這個時候看到Ichimura老爺爺拿出一個個圓圓的餅殼,這正是之前文章裡也說過的——最中餅殼。

裡面塞滿了:北海道噴火灣毛蟹(Funkawan-Kegani)、加州聖塔芭芭拉海膽(Santa Barbara-Uni)、山葵葉和紫菜。老爺爺遞過來的時候雙手“pia”的一合,說讓我們“make a sandwich”,也是非常形象啊~

毛蟹海膽最中餅

毛蟹海膽的搭配還是有點bug,噴火灣也絕對是當季最好的產地。山葵葉沒有直接放山葵那麼嗆(那天的山葵辣到炸),卻有那種特別的辛香。

刺身拼盤

當天刺身拼盤有鰹魚(Katsuo)、章魚腳(Tako)、平政(Hiramasa),Ichimura老爺爺說都是來自北海道,不過說實話品質沒有很驚豔,稀疏平常。

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時為了給後到和中途加入的店主朋友補菜,生魚片大概在盤子裡幹放了快一刻鐘的緣故。

Ichimura老爺爺切魚生

我們還在吃刺身的時候,他開始準備今天壽司的魚生。

首先切了赤身,放在醬油裡醃漬。Ichimura家的魚生我一直不是很感冒,畢竟愛的是他們家的舍利和主廚的技術。但是這醬油漬赤身到是個例外,一直是我的心頭好。

今日魚介

稍作調整,今天的壽司便開始了。看著Ichimura老爺爺嫺熟幹練精准又高速的手法,還真是令人懷念,而且換了傳統服飾的主廚不知為何顯得更有氣場了。

壽司(Sushi)

真魚鰹(Manakatsuo)產自岩手縣,非常柔軟細膩的肉質,油脂豐富。

產自東京灣的鱚(Shirogisu),銀皮魚裡最瘦的一種,帶皮很有嚼勁。老爺爺在壽司內側捏入了醃蛋黃碎,很經典的江戶前做法,Ginza Onodera在小鰭上也會做類似的處理。

千葉“銚子金目”(Choshi-Kinmedai),日本有名的品牌金目鯛,其品質從那粉紅色的肉和通紅的皮便可以看出。入口豐富的油脂和鮮美的魚味瞬間爆炸,風味非常突出。

鰆(Sawara),主廚說是在大阪一帶的海域捕撈,其最佳時節應該是冬季,而“寒鰆”更是明星魚產。初秋的鰆算是剛剛入季,雖然魚味不濃但肉質更細膩。

鹿兒島小鰭(Kohada)算是當晚食材品質比較好的一個了,不過主廚醃制的還保留了一些魚腥味,酸味不重。

赤鯥(Akamutsu) 產自石川縣,又稱喉黑。這一貫是背部,老爺爺沒有炙烤,直接生食,可見對食材品質很有信心。更重要的嘗起來油脂並沒有過膩,應該選用了雌赤鯥,與一般用來炙烤的雄赤鯥相比,味道內斂很多。

這時Ichimura老爺爺取來了之前準備的醬油漬赤身(Akami-zuke),他一直堅持使用日本藍鰭金槍魚,當天的捕撈自豐後水道。醬油漬赤身的咸甜平衡和醃制的程度都非常完美,絕對是紐約Top 3。

並沒有像大多數主廚那樣連續上鮪魚三兄弟,Ichimura老爺爺又回到了白身魚部分。

九州佐賀產的鯵(Aji),應該是前一天留下的,略有腥味。

目前紐約高品質的鯵算很常見,佐賀關、出水、淡路島都有,甚至會看到一些自帶品牌的,這樣比起來,老爺爺的選料就沒有那麼有誠意了。

因為狐狸不吃鯵,換了一貫赤鯥腹部,油脂更加豐富且帶一點嚼勁。不過只是用不同的部位來替代食客的禁忌,也可以看出Ichimura老爺爺他依然沒有準備什麼額外的魚介。

西雅圖產牡丹蝦(Botian-ebi),從口感上就能嘗出鮮活程度,蝦肉的鮮甜非常突出,算當晚食材品質很好的一貫。

同樣九州佐賀產的縞鯵(Shima-aji),縞鯵俗稱大竹莢魚,就是因為經常和鯵(竹莢魚)生活在一起但體型較大才得名,看來這條明顯就是和之前的竹莢魚一起被捉的。

終於迎來了Ichimura老爺爺的招牌雙層中脂(Chutoro),Ichimura老爺爺捏的中脂,極致般的入口即化可能全紐約的食客都知道,但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實際上,每次Ichimura都會選擇特別的部位來做這一貫,這次選用的是兩種非常特別的部位:血合(Chiagashi)和筋剝(Suji-hagashi)。前者是靠近魚骨的深色“黑”肉到中脂的部分,後者則是從魚筋膜上剃下來的肉,兩者都是極其難處理耗時耗工的部位,即使在日本都是非常少見的。

入口完全沒有任何筋膜異物感,達到真正的入口即化的極致享受!紐約所有壽司師傅裡,論處理金槍魚的能力,只有Kurumazushi的Uezu老爺爺可以與Ichimura一比。不過我個人一直覺得,和疊加口感相比,不同的部位分開品嘗更有意義。

北海道扇貝(Hotate),因為上一貫太強,扇貝的味道完全被壓制了。

也幸好有扇貝過渡,使得我們可以仔細品嘗這貫頂級北海道利尻蝦夷馬糞海膽(Rishiri-Shima Ezo-bafun Uni)。

熟悉昆布產地的小夥伴應該知道利尻島是日本第一昆布產地,海膽以昆布為食(狐狸:海膽居然是吃海帶的?!),產地上自然有高度重疊,因此利尻島實際上也是最頂級的蝦夷馬糞海膽產地。

綿柔的口感加上滲透到喉嚨的甜味,絕對算得上當晚最好的食材。可惜估計因為成本考慮,酒肴裡的毛蟹海膽沒有用這個,不然估計又是反人類的組合。

招牌絕招——三層大脂(Otoro),終於上場,同樣選用了不同部位的大脂:兩種油脂程度的霜降(Shimofuri)和蛇腹(Dandara),蛇腹裡的魚筋全部挑乾淨,保證了無與倫比的口感——醋飯和魚生用舌頭一頂,鮮味和香氣全部氾濫在口腔裡。

這也是很怕油膩的狐狸在紐約唯二願意吃的兩家的大脂之一,尤其是這種三層大脂,在其他店就算只有一層,她也會直接給我吃......但是在Ichimura老爺爺這裡,她會先把別的銀身魚給我吃,留肚子吃這個大脂(掩面...),可見Ichimura老爺爺的大脂真的是做到了不肥膩,這跟他選用的部位以及一直保持大脂的冷藏溫度有關。

最後照常是對馬穴子(Anago)收尾,但沒想到的是......Ichimura拿出來了一罐魚。。子。。醬。。。將海鰻簡單白燒後點上魚子醬調味(狐狸:說實話,不太搭,魚子醬的強烈鹹鮮味搶掉了鰻魚應有的溫和味道),這做法突然讓我想到了之前在倫敦吃的銀座傳奇壽司師傅Araki,希望以後Ichimura不要向那個方向發展。

柚子味軟糖。

整晚下來,體驗肯定不算非常好,尤其是店主所請客人的叨擾占了很大原因(攤手...)。光從壽司本身來說,魚介整體品質尚可,和Ginza Onodera、Inoue、AMANE、Uogashi等幾家有著穩定且優質的日本魚貨的壽司店相比,反而稍顯一般。不過考慮到日本本鮪的成本,其它魚介的欠缺也算可以接受。Ichinura的醋飯還有處理技術還是一如既往地優秀,握得也是無懈可擊。而且根據之前幾年多次拜訪Ichimura的經歷,他家還是經常會有一些品質很好的魚獲,可能最近只是食運不佳,加上新店剛開業,希望下次回訪能運氣好一些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