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代書法名家,我所熟知的劉惠浦老師

劉惠浦,湖南邵陽人,1946 年生於貴陽。中共黨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貴州省書法家協會理事、貴州省文史館館員。諸體兼善,尤長於小楷,尤得鐘王之神髓。在1986年武漢舉行的十省一市“長江頌”書法聯展中,

他的小楷作品被《書法報》評為“師法晉唐,法度嚴謹”,已“足見功力”,並得到啟功等多位書法大家首肯。毛筆書法作品相繼入選全國第四屆書法展及諸多國內國際聯展。鋼筆書法曾榮獲1985年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特等獎,88'國際鋼筆書法大賽特等獎,首屆“蘭花杯”鋼筆書法精英擂臺賽金獎等最高獎次。

一、大家都以為劉惠浦老師只寫鋼筆書法

熟悉劉惠浦老師這個名字已經30年了,時間追溯到1985年,當時我還在讀小學,當年劉惠浦老師獲得了全國第一屆鋼筆書法大賽特等獎。在此後多年的全國鋼筆書法大賽中,劉惠浦老師多次獲得特等獎。

80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全國興起的硬筆書法熱潮至今記憶猶新,那時全國的鋼筆書法大賽收到的參賽作品基本都在100萬件以上,當年的報紙每天都有鋼筆書法函授的招生廣告。當時電視尚不普及,人們的業餘文化生活不像現在這樣豐富,練習硬筆書法成了眾多人學習工作之餘最好的精神享受,在全國鋼筆書法大賽中脫穎而出的獲獎作者自然就成了人們學習鋼筆書法崇拜的偶像。

屢次獲得全國鋼筆書法大賽特等獎的劉惠浦老師自然成了千千萬萬書法愛好者心中敬仰的名家!我小時候正好趕上那場書法熱潮,異常迷戀鋼筆書法的我,是當年無數個“浦迷”中最執著的一員!

劉惠浦老師的鋼筆字端莊嚴謹而又蘊含古意,格調高雅蘊含豐富,令人賞心悅目!

二、“浦迷”三十年的書法情節,

一直關注著劉惠浦老師

此後此後此後

時間飛逝,轉眼我從中學到大學,從一名書法愛好者到高校的一名書法老師,書法一直陪伴著我,作為一名“浦迷”,我一直關注著劉惠浦老師的資訊,奇怪的是,劉惠浦老師在書法界似乎隱退了。於是,搜集劉老師的字帖,不斷學習研究就成了我一個愛好。直到今天,望著這些泛黃髮舊的字帖,20多年前每天練寫鋼筆字的情形便浮現眼前。

隨著自己書法水準的提高,我逐漸感覺到,劉惠浦老師和其他硬筆書法名家有不一樣的地方,他的鋼筆書法有濃厚的毛筆書法韻味,和魏晉時期鐘繇、王羲之的小楷有著明晰的血脈關係。單純寫鋼筆是不可能形成這種古韻的,我幾乎可以斷定,劉惠浦老師一定是用鋼筆臨寫毛筆字帖。

三、不期而遇,找到答案:鋼筆書法僅是劉惠浦老師毛筆書法之余事

有時世界真是很小,由於學校書法專業發展的需要,聘請劉惠浦老師為我院特聘教授,於是我和劉老師就這樣相遇了!因為以前都是在書上見到劉老師的照片,那時還只有40歲左右,很年輕,30年後劉老師已經70歲了,我已經認不出來了,但感覺依然顯得很年輕,這可能就是練書法的益處吧。

劉老師平易近人,非常和善,接觸後我才發現,原來劉老師是專攻毛筆書法,並沒有刻意去練硬筆書法,30年前的鋼筆獲獎,全是用蘸水鋼筆書寫,憑藉扎實的毛筆書法功夫,硬是把鋼筆字寫出毛筆字的韻味。這太讚歎了!下面我們一起欣賞劉老師的毛筆書法!

劉老師的小楷功夫極深,在單宣上寫,用金粉寫難度都很大,但劉老師寫起來遊刃有餘

寫楷書的人有個通病,就是不注意在行草書上下功夫,其實多寫行草書反而對楷書有幫助,練好行草書,楷書才能夠真正“活起來”,眾多喜歡劉老師的書法愛好者不但很多誤以為劉老師只寫鋼筆字,更加不知道劉老師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行書

也許世

界很小,“也許是浦迷”感動了劉惠浦老師,也許是我們的緣

四、我的感想

30年後再見到劉老師的書法,讓我驚歎不已,也改變來我對劉老師的認識和對書法學習的認識,一個這麼優秀的當代名家竟然被書法界誤以為是只會寫鋼筆字、只會寫小楷的書法家,真是讓人噓唏不已!

30年前劉惠浦老師的書法就已經在全國出名了,反而卻隱退書壇,從此不參加任何活動,也不做任何宣傳,以至於書法界對劉老師的認識還停留在30年前鋼筆書法大賽特等獎的印象中,這樣的平常心不是一般人能具備的,也許正是這種甘於平淡、不務虛名的人才能在藝術道路上走得更遠,我們祝願劉老師身體健康,藝術常青!

有時世界真是很小,由於學校書法專業發展的需要,聘請劉惠浦老師為我院特聘教授,於是我和劉老師就這樣相遇了!因為以前都是在書上見到劉老師的照片,那時還只有40歲左右,很年輕,30年後劉老師已經70歲了,我已經認不出來了,但感覺依然顯得很年輕,這可能就是練書法的益處吧。

劉老師平易近人,非常和善,接觸後我才發現,原來劉老師是專攻毛筆書法,並沒有刻意去練硬筆書法,30年前的鋼筆獲獎,全是用蘸水鋼筆書寫,憑藉扎實的毛筆書法功夫,硬是把鋼筆字寫出毛筆字的韻味。這太讚歎了!下面我們一起欣賞劉老師的毛筆書法!

劉老師的小楷功夫極深,在單宣上寫,用金粉寫難度都很大,但劉老師寫起來遊刃有餘

寫楷書的人有個通病,就是不注意在行草書上下功夫,其實多寫行草書反而對楷書有幫助,練好行草書,楷書才能夠真正“活起來”,眾多喜歡劉老師的書法愛好者不但很多誤以為劉老師只寫鋼筆字,更加不知道劉老師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行書

也許世

界很小,“也許是浦迷”感動了劉惠浦老師,也許是我們的緣

四、我的感想

30年後再見到劉老師的書法,讓我驚歎不已,也改變來我對劉老師的認識和對書法學習的認識,一個這麼優秀的當代名家竟然被書法界誤以為是只會寫鋼筆字、只會寫小楷的書法家,真是讓人噓唏不已!

30年前劉惠浦老師的書法就已經在全國出名了,反而卻隱退書壇,從此不參加任何活動,也不做任何宣傳,以至於書法界對劉老師的認識還停留在30年前鋼筆書法大賽特等獎的印象中,這樣的平常心不是一般人能具備的,也許正是這種甘於平淡、不務虛名的人才能在藝術道路上走得更遠,我們祝願劉老師身體健康,藝術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