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都被鹿晗刷屏了吧?當孩子開始追星,家長該怎麼辦?

就在昨天

薇媽關注的所有社交媒體平臺都炸了

沒有任何預兆

鹿晗的4100萬粉絲集體“失戀”了

男星鹿晗宣佈與女星關曉彤的戀愛關係

在昨天和今天,大家打開手機相信都是這樣一種感覺

鹿晗,中國內地當紅的小鮮肉、流量擔當

憑藉“姣好”的面容

深受大家(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愛

只要稍微接觸電視與網路

大概沒有人會不認識他了

本來是一項熱熱鬧鬧的公開戀情事件,薇媽卻在裡面看到了好些不和諧的因數。

網傳一鹿晗女粉絲因為接受不了打擊而跳樓自殺,後經證實是謠言,但依然讓人揪心。

追星,大概是這個年代最普遍的瘋狂了。

前段時間,

TF-Boy成員王俊凱的成人禮堪稱史詩級別。承包全球各大城市的看板、航空線路、雇傭飛行員將祝福噴在好萊塢天空這些常規手段就不提了,粉絲們甚至為他準備了一顆衛星,這顆衛星將帶著他的照片飛到100000英尺的宇宙邊際繞一圈,聽起來就很誇張。

更誇張的是,居然有粉絲直接為他買下了18顆天空中的星星,據說這些星星可以拼成他的名字所寫“WJK”。

這些土豪行為讓網友們大呼“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除了燒錢應援,更有些極端粉絲為追隨自己的偶像,做了不少極端事。

粉絲將鹿晗、EXO等字樣用刀刻在手上

還有多年以前

讓父親賣腎賣血跳海

支持追劉德華的那個楊麗娟

楊麗娟父親遺書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瘋狂的人群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孩子們的身影。

薇媽在今天上班的路上甚至聽到小學生模樣的孩子正在一本正經地談論鹿晗與關曉彤分別幾歲身高多少。

不僅如此,有更多的兒童對於追星這個事情已經到了狂熱的地步,《2016年中國粉絲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書》中稱,00後追星族已經占到了全國追星族的7.9%。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對全國6省6480名中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發現,10%的中小學生對偶像的崇拜達到迷戀程度,有些孩子表示對於偶像參加的活動“花多少錢都要去”。

這個孩子說:“我就是楊洋的提款機”

另有調查表明,在抽查的624名小學生當中,有91%的人會對他人針對自己偶像的批評採取敵視的態度,根本不去考慮偶像的行為是否正確。網上甚至流傳著孩子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偶像所接連發佈視頻形成的“世紀罵戰”。

寫到這裡,薇媽想問:您家的孩子追星嗎?

在全國這麼多小小追星族中,是否有您家孩子的蹤影呢?

當孩子陷入狂熱的追星中,我們作為家長的又該怎麼辦呢?

不少父母對孩子追星保持著反對的態度。但在反對的同時,不要忘記,我們也是從孩子長成成年人的,我們都年輕過,我們也追過四大天王、F4,甚至至今還愛著周傑倫,我們應該都明白,反對沒有用的,這種事情,反對只會造成反彈。

首先,追星是孩子們的正常心理需求,是本能。

如果孩子追星是因為對明星的崇拜,那麼很正常。對於強者的崇拜,是人們的本能。根據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對榜樣的學習和模仿是孩子獲取社會知識與經驗的一種方式。明星這類通過媒體包裝出的公眾人物往往具有強大、積極的形象,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們自然對這類強大、正面的人物心馳神往。不顧一切接近他,分享他帶來的光環、他的美與力量。這是孩子渴望成長的標誌,是正常的。作為家長應該仔細分辨這一點,切莫一刀切,要保持中立的態度。

其次,父母應該對孩子進行一定的精神關懷。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大約6至11歲的小學生處於學會勤奮,克服自卑的階段。這個時期,他們需要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肯定和讚揚,否則就容易把自己渴望得到的關注投射到受人仰慕的明星身上。這就需要父母平時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多鼓勵和肯定,減少孩子心理上的缺失。

再次,父母應該提高自己的判斷力。

小學生擁有的知識水準與社會經驗是不足以應付這個時代的浮華與虛偽的,特別容易被商業包裝與公關手段所吸引,產生盲目的崇拜,甚至對一些劣跡藝人毫無底線地維護。孩子對名人偶像產生過度崇拜、嚮往之情,那麼他效仿對方不良行為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所以,此時父母應該拿出成年人的判斷力,發現孩子出現盲目追隨一些吸毒、出軌的劣跡藝人時,一定要引導孩子保持正確的是非觀,理智追星。

最後,做孩子網路上的保護神。

追星的孩子對網路的接觸都比較深,網路是個大染缸,信息良莠不齊,很多明星為了炒作,故意製造新聞事件,虛虛實實難以分清,各種網路負能量也隨之傳播,很多明星的粉絲也容易夾雜其中,在網上發佈不理智言論。因此,父母的引導孩子具備具有辨別真偽的能力和遠離爭執的理性態度就很重要,這樣孩子才不會盲目跟風,成為“網路暴力”的施暴者或受傷害者。

明星,也能成為“正能量”的榜樣。

某些明星的身上確實存在著某些閃光點,值得孩子去學習。父母可以針對這一點,通過引導將偶像變成孩子學習的榜樣。同時,榜樣的力量不應該只局限於娛樂圈,要帶孩子接觸歷史,親近社會。歷史名人、體育明星身上同樣具有讓人動容的精神值得學習。讓孩子追正確的偶像,優質的偶像。

追星不可怕,這可能是每個人成長路上都會遇到的難忘的“high”點,可以讓孩子體驗一把愛上偶像的衝動,學會理智也是一門很好體驗課。只要家長們能夠冷靜對待,理智引導,孩子們一定能將這股追星的熱情變成成長的動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詳情請上官網可免費申請試聽與測評,瞭解更多學習能力相關內容: //www.jinseyulin.cn/

楊麗娟父親遺書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瘋狂的人群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孩子們的身影。

薇媽在今天上班的路上甚至聽到小學生模樣的孩子正在一本正經地談論鹿晗與關曉彤分別幾歲身高多少。

不僅如此,有更多的兒童對於追星這個事情已經到了狂熱的地步,《2016年中國粉絲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書》中稱,00後追星族已經占到了全國追星族的7.9%。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對全國6省6480名中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發現,10%的中小學生對偶像的崇拜達到迷戀程度,有些孩子表示對於偶像參加的活動“花多少錢都要去”。

這個孩子說:“我就是楊洋的提款機”

另有調查表明,在抽查的624名小學生當中,有91%的人會對他人針對自己偶像的批評採取敵視的態度,根本不去考慮偶像的行為是否正確。網上甚至流傳著孩子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偶像所接連發佈視頻形成的“世紀罵戰”。

寫到這裡,薇媽想問:您家的孩子追星嗎?

在全國這麼多小小追星族中,是否有您家孩子的蹤影呢?

當孩子陷入狂熱的追星中,我們作為家長的又該怎麼辦呢?

不少父母對孩子追星保持著反對的態度。但在反對的同時,不要忘記,我們也是從孩子長成成年人的,我們都年輕過,我們也追過四大天王、F4,甚至至今還愛著周傑倫,我們應該都明白,反對沒有用的,這種事情,反對只會造成反彈。

首先,追星是孩子們的正常心理需求,是本能。

如果孩子追星是因為對明星的崇拜,那麼很正常。對於強者的崇拜,是人們的本能。根據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對榜樣的學習和模仿是孩子獲取社會知識與經驗的一種方式。明星這類通過媒體包裝出的公眾人物往往具有強大、積極的形象,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們自然對這類強大、正面的人物心馳神往。不顧一切接近他,分享他帶來的光環、他的美與力量。這是孩子渴望成長的標誌,是正常的。作為家長應該仔細分辨這一點,切莫一刀切,要保持中立的態度。

其次,父母應該對孩子進行一定的精神關懷。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大約6至11歲的小學生處於學會勤奮,克服自卑的階段。這個時期,他們需要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肯定和讚揚,否則就容易把自己渴望得到的關注投射到受人仰慕的明星身上。這就需要父母平時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多鼓勵和肯定,減少孩子心理上的缺失。

再次,父母應該提高自己的判斷力。

小學生擁有的知識水準與社會經驗是不足以應付這個時代的浮華與虛偽的,特別容易被商業包裝與公關手段所吸引,產生盲目的崇拜,甚至對一些劣跡藝人毫無底線地維護。孩子對名人偶像產生過度崇拜、嚮往之情,那麼他效仿對方不良行為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所以,此時父母應該拿出成年人的判斷力,發現孩子出現盲目追隨一些吸毒、出軌的劣跡藝人時,一定要引導孩子保持正確的是非觀,理智追星。

最後,做孩子網路上的保護神。

追星的孩子對網路的接觸都比較深,網路是個大染缸,信息良莠不齊,很多明星為了炒作,故意製造新聞事件,虛虛實實難以分清,各種網路負能量也隨之傳播,很多明星的粉絲也容易夾雜其中,在網上發佈不理智言論。因此,父母的引導孩子具備具有辨別真偽的能力和遠離爭執的理性態度就很重要,這樣孩子才不會盲目跟風,成為“網路暴力”的施暴者或受傷害者。

明星,也能成為“正能量”的榜樣。

某些明星的身上確實存在著某些閃光點,值得孩子去學習。父母可以針對這一點,通過引導將偶像變成孩子學習的榜樣。同時,榜樣的力量不應該只局限於娛樂圈,要帶孩子接觸歷史,親近社會。歷史名人、體育明星身上同樣具有讓人動容的精神值得學習。讓孩子追正確的偶像,優質的偶像。

追星不可怕,這可能是每個人成長路上都會遇到的難忘的“high”點,可以讓孩子體驗一把愛上偶像的衝動,學會理智也是一門很好體驗課。只要家長們能夠冷靜對待,理智引導,孩子們一定能將這股追星的熱情變成成長的動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詳情請上官網可免費申請試聽與測評,瞭解更多學習能力相關內容: //www.jinseyul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