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都10歲女孩差點走丟,只因媽媽做了這件事!網友炸了!

對於現在的孩子,大多父母都有這樣一個感受,那就是——太不自立了。

想當年的自己,早起摸黑煮飯,夜裡挑燈讀書,期間還要幫忙父母做家務,輔導鄰居小孩功課......而現在的孩子呢?恨不得吃飯都要在床上,

還要等著人來喂。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成都一位媽媽便讓10歲女兒晚上獨自趕公車回學校拿作業,可是,孩子卻因此差點走丟了......

1

成都10歲女孩夜晚獨自坐公車

坐過14站差點走丟!

10歲的小青(化名)把作業本落在了學校,母親王女士得知後有些懊惱——此前,小青已經遺落過多次作業本,但都是她幫著去學校取回,這一次王女士決定讓小青自己坐公車去學校取。

“讓她一個人坐公車去取,教育她不要丟三落四,同時也是為了培養自立能力。”王女士說。

9月27日晚上8點半,王女士在新光路機場路口送小青坐上162路公車,自己則騎電動車跟在公車後面。

沒想到,車子騎到了小青本該下車的成漢北路盛和二路口站,

王女士卻找不到小青。

孩子突然不見了,這個當媽的一下就急壞了!她趕緊聯繫公交調度室和警方。

不過,當公交調度室聯繫該車司機時,由於車上人多,司機並沒有發現在車上哭泣的小青。

隨後,公車開到大源北二街,距離小青該下車的地方14站的時候,小青主動找司機說話,並告訴司機自己坐過站了。通過司機,小青這才聯繫上王女士和警方,最後安全回家。

可想而知,

如果小青不主動跟司機說話,這個孩子就因為獨自坐公車而走丟了。

2

媽媽認為該教育方式無問題

網友對此看法不一

不少網友看了這個新聞後,紛紛對小青的媽媽的教育方式感到不能理解。

↓↓↓

@草莓小仙女sl: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再決定要採取怎樣的方案培養,欲速則不達,對這孩子還不能勝任媽媽給的這樣的訓練,應該從小事開始培養。

@戲說哥:培養孩子自立能力焉能揠苗助長。

10歲孩子無行為能力,有些事不能單獨讓孩子做,尤其是夜間單獨讓女孩去很遠的地方簡直有些不可思議。

在不少人反對媽媽做法的同時,也有不少人表示贊同。

↓↓↓

@瑾睿小王子:我覺得媽媽做法是對的,我學前班的時候就自己坐公交去外婆家了,有時候坐過一兩個站就自己走回來!不懂現在的娃兒十來歲了放學上學還要爺爺奶奶接送。

@長啊長卷啊卷:10歲不小了,

去學校天天走的路還不會走,獨立生活能力太差了點。媽媽該更早一點鍛煉她。

不過,更多的網友是回憶起了自己小時候,別說獨自坐公車,還有很多事都能自己一個人幹,這些都反映出了現在的孩子自立能力太弱。

↓↓↓

@Ring芮芮:讀學前班就自己跟著大娃娃走路去學校了,那會在鄉鎮讀書二十年前車還是很少的,一年級開始自己學蒸飯,沒辦法那會的娃娃都是那樣長大的。

@九妹九妹蠢萌的九妹:我十歲都能領著一群鄰居家的小孩坐公交去市中心耍一圈,還能一個不丟的帶回來了。

@取昵稱最傷腦筋了:我弟弟小時候從幼稚園溜回了家,路程估算步行成人10來分鐘的距離,途徑菜市場,小商店街,以及數個居民區。對一個3、4歲孩子來說,怎麼能夠突破老師及門衛視線,在如此人多複雜的路線裡到達目的地,至今都是一個謎。

對此,小青的媽媽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沒有問題,她表示自己充分考慮了這種方式的安全性:“學校和家裡只隔了三站,如果是白天肯定沒問題。而且她有電話手錶,只是沒有料到沒電了。”她說,主要是因為是晚上太黑了,小青一個人坐公車坐得少所以才坐過站。

但是,為什麼小青媽媽不上車陪護小青,而是騎電動車跟在車後呢?她解釋,如果陪著小青坐公車,“會讓她感覺什麼事情都要我陪著她去做”。

3

培養孩子自立能力要先制定保護預案

教育專家這樣說

對於小青險些走丟的事件,四川省教育專家紀大海認為,孩子母親有意識的鼓勵孩子自立處事,出發點是鍛煉自立能力,但實際鍛煉的是緊急應變能力。

而要培養孩子的應急處理能力,不僅僅是針對獨自坐車,還應該針對遇到小偷、搶劫、起火等等各類情況對孩子進行教育。

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認為,王女士培養孩子自主能力的出發點值得肯定,但騎電動車跟蹤在公車後面的做法是錯誤的。“這樣的保護預案非常不合理,電動車較難跟上公車,家長至少可以和司機先打個招呼。”

看到這,或許不少家長也要擔憂起自家娃的緊急應變能力了。那麼,在充分保障孩子安全的情況下,除了讓孩子獨自乘坐公車,還有些什麼做法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呢?

或許,家長們可以參考這3點:

放開手腳,做個“懶”父母

當孩子學會走路後,其實已經具備了一些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家長幫孩子做太多事情後,會在無形中扼殺孩子的自立能力。所以,在日常中,我們應做個“懶”父母。

比如,讓孩子自己穿衣服,也許孩子會把扣子系得亂七八糟,但是只有孩子有了第一次的亂七八糟的經歷,孩子才會從中汲取經驗,才會系得更整齊。也許在此過程中,孩子會出錯,甚至有的會惹出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父母可以暗中給予幫助,但不要包辦代替。

把一些解決難題的機會,“推”給孩子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要解決問題的場景,我們可以把一些機會推給孩子。

比如,父母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時,可以給孩子一些錢,讓孩子自己決定要買什麼,自己結帳並獨自帶回家。

孩子從超市回家的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的事情,父母在旁邊不會給任何意見,孩子只有靠自己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自然而然地,孩子的能力就得到了發展。

孩子做得不夠好時,也要學會欣賞他們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眼中的世界與我們成人是不同的。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及能力也許不合乎我們的觀念,但是我們要用一種欣賞的眼光看待它。

給予孩子一個欣賞的眼神,給予孩子一個鼓勵的行動,這些都能給予孩子無窮的力量。孩子會在這些眼神和行動中更積極地去解決遇到的問題。

文 | Kyo

成都兒童團稿件,版權歸成都商報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九妹九妹蠢萌的九妹:我十歲都能領著一群鄰居家的小孩坐公交去市中心耍一圈,還能一個不丟的帶回來了。

@取昵稱最傷腦筋了:我弟弟小時候從幼稚園溜回了家,路程估算步行成人10來分鐘的距離,途徑菜市場,小商店街,以及數個居民區。對一個3、4歲孩子來說,怎麼能夠突破老師及門衛視線,在如此人多複雜的路線裡到達目的地,至今都是一個謎。

對此,小青的媽媽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沒有問題,她表示自己充分考慮了這種方式的安全性:“學校和家裡只隔了三站,如果是白天肯定沒問題。而且她有電話手錶,只是沒有料到沒電了。”她說,主要是因為是晚上太黑了,小青一個人坐公車坐得少所以才坐過站。

但是,為什麼小青媽媽不上車陪護小青,而是騎電動車跟在車後呢?她解釋,如果陪著小青坐公車,“會讓她感覺什麼事情都要我陪著她去做”。

3

培養孩子自立能力要先制定保護預案

教育專家這樣說

對於小青險些走丟的事件,四川省教育專家紀大海認為,孩子母親有意識的鼓勵孩子自立處事,出發點是鍛煉自立能力,但實際鍛煉的是緊急應變能力。

而要培養孩子的應急處理能力,不僅僅是針對獨自坐車,還應該針對遇到小偷、搶劫、起火等等各類情況對孩子進行教育。

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認為,王女士培養孩子自主能力的出發點值得肯定,但騎電動車跟蹤在公車後面的做法是錯誤的。“這樣的保護預案非常不合理,電動車較難跟上公車,家長至少可以和司機先打個招呼。”

看到這,或許不少家長也要擔憂起自家娃的緊急應變能力了。那麼,在充分保障孩子安全的情況下,除了讓孩子獨自乘坐公車,還有些什麼做法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呢?

或許,家長們可以參考這3點:

放開手腳,做個“懶”父母

當孩子學會走路後,其實已經具備了一些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家長幫孩子做太多事情後,會在無形中扼殺孩子的自立能力。所以,在日常中,我們應做個“懶”父母。

比如,讓孩子自己穿衣服,也許孩子會把扣子系得亂七八糟,但是只有孩子有了第一次的亂七八糟的經歷,孩子才會從中汲取經驗,才會系得更整齊。也許在此過程中,孩子會出錯,甚至有的會惹出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父母可以暗中給予幫助,但不要包辦代替。

把一些解決難題的機會,“推”給孩子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要解決問題的場景,我們可以把一些機會推給孩子。

比如,父母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時,可以給孩子一些錢,讓孩子自己決定要買什麼,自己結帳並獨自帶回家。

孩子從超市回家的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的事情,父母在旁邊不會給任何意見,孩子只有靠自己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自然而然地,孩子的能力就得到了發展。

孩子做得不夠好時,也要學會欣賞他們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眼中的世界與我們成人是不同的。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及能力也許不合乎我們的觀念,但是我們要用一種欣賞的眼光看待它。

給予孩子一個欣賞的眼神,給予孩子一個鼓勵的行動,這些都能給予孩子無窮的力量。孩子會在這些眼神和行動中更積極地去解決遇到的問題。

文 | Kyo

成都兒童團稿件,版權歸成都商報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