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 我教你幾招打架本領

文/妞妞媽

這是一個發生在五個四歲半的女孩子間的真實事件,

作為全程目擊者,我先來還原一下現場。可哥、妞妞、樂樂是三個同班好友,每天放學一起到大草坪玩耍。依依住在同一社區,不同的幼稚園,每天放學也會來大草坪,四個人相互熟悉經常一起玩耍。最近,有一個新的小朋友(暫且稱呼她欣欣)經常追隨他們四個,但融入這個小集體的方式有點問題:一言不合就動手打人。昨天,三個人當面著欣欣的面跟依依說我們不跟她玩,
說著說著起了爭執,欣欣伸手打了依依兩下,依依沒有還手,迅速跑開了。過了一會,衝突又起,欣欣又伸手打了妞妞幾下,妞妞喊著媽媽哇哇大哭。我趕快跑去安撫妞妞,欣欣的外公跑過來讓欣欣道歉。欣欣很不情願地說了聲“對不起”,也算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哄妞妞的時候,欣欣的外公大概覺得不好意思,幫我跟妞妞說:“不哭了,外公回去打她(欣欣)”。

01/安撫委屈的小心靈

每個當媽的看到自家孩子被打,內心都是百感交集的。孩子的心裡,恐怕也不是小孩子之間打幾下有多痛,而是委屈。安撫一個孩子受委屈小心靈最好的辦法就是為她撐腰。

溫柔相待受委屈的孩子不但是最好的安慰,也是“我站在你這邊”的有力證明。我輕輕地抱抱她,為她擦去臉上的眼淚。她剛才一邊哇哇大哭一邊喊媽媽不就是在尋求媽媽的幫助嗎?

然後我借著打人的孩子欣欣的道歉告訴妞妞,

她(欣欣)打你是不對的,她跟你道歉了,她外公說回去要教訓她。過了一會兒,她的情緒平復下來,從開始的哇哇大哭要回家變成了跑去小夥伴一起玩。

沒有仇恨,沒有心理陰影。

02/不遮罩那個愛打人的玩伴

當一個孩子走出家庭,走進幼稚園,走進一個集體,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就開始了社會生活的預演。但凡集體生活,都是友好與衝突並存,

吸引與排斥相互膠著。而且我相信,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即使喜歡動手打人,也沒有十惡不赦,只是家庭管教方式出了點問題,讓她在集體中不知道怎麼與同伴相處。但別人的家庭教育我們無法干涉,比如欣欣作為想要融入這個玩伴集體的新成員,家長也沒有在瞭解孩子們的遊戲規則的基礎上做積極的輔助,以至於延長她的融入過程。比如這個小集體的孩子們每天一起玩時候會相互分享零食和玩具,
但欣欣家的大人每次都空手過來,而欣欣不但沒有東西和小夥伴一起分享,還經常看到可哥、依依、樂樂、妞妞手裡的東西就跑到他們回應的家長那裡要,“你還有餅乾嗎?”“我要吃海苔!”,理直氣壯。不瞭解的還以為她索要的對象是她家家長。所以其他家長們背後對欣欣的家長也頗有微詞,欣欣也成為了不受歡迎的一個。

但孩子總歸是孩子,一會兒打起來,一會兒玩到一起是常態,我們沒必要從大人的角度向孩子發出“以後別跟TA玩了”之類的導向。

因為孩子們間的衝突而遮罩某個玩伴始終是消極的做法,教孩子怎麼應對這類玩伴才是王道。在將來的孩子走進的集體中,不能憑藉消極地自我躲避來避免衝突,而且有的人,我們壓根無法將他們從生活中遮罩。學會應對和處理的辦法,不僅是提升自己,也受用終生。

03/聽聽孩子的想法

晚上回家,孩子一切照常,但我的心情很不平靜。想起下午時候妞妞被打時候不還手的哇哇大哭,我控制不住自己去想媒體中出現的校園霸淩的鏡頭,不擔心是假的。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開始上自我保護課吧。

◆問問孩子覺得應該怎麼辦

據媒體導報,希拉蕊4歲時,一個專愛欺負人的大女孩總是對她呼來喚去的。母親桃樂西知道後,對希拉蕊說:“這個家裡沒有膽小鬼的位置。”雖然希拉蕊當時嚇壞了,但桃樂西還是教她下次要大膽反擊。

睡前,我問妞妞你覺得像欣欣打人這樣的事情應該怎麼辦呢?我脫口而出“我覺得她應該受點教訓。”在遵循孩子意願的前提下,我開始一個家長的發揮。

◆“不打人”的理念要靈活運用

相對于男孩子間打打殺殺的遊戲,女孩子的攻擊性要小得多。出於基本的社會道德和教育的責任,我教育孩子不打人,我能保證我的孩子在將來不會成為霸淩的主角,但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霸淩。所以,“不打人”的理念需要改變一下。我跟她說打人是不對的,但是如果有人打你,你可以保護自己。

◆我教你幾招

《摔跤吧爸爸》想來還讓很多家長熱血沸騰,妞妞被打事件之後,我內心的真實想法是如果妞妞能夠那麼會摔跤會打架就好了。我問她如果再出現別人打你怎麼辦?妞妞一邊笑一邊拿出一頂帽子蓋住臉,說拿東西擋住臉不讓別人打到。還是在防守,不懂進攻,當娘的我真是急死了。於是我告訴妞妞,如果有人打你,你這樣:我做出了一邊揮舞雙手一邊用腳踹的東西。妞妞哈哈大笑著說我像個壞人。我不是教孩子暴力,我希望她在必要的時候能夠保護自己。

Tips: 對待暴力傾向孩子的幾個辦法

對於四五歲的孩子,像每個成人社會的團體一樣,有一套自己的遊戲規則。爭奪一個角色遊戲的領導權、低情商的言語溝通、對新成員的排斥、對某個夥伴的拉攏等等,都會成為他們衝突的起因,而這時,喜歡以武力方式解決問題的孩子就開始本能地動手打人。而這時,缺乏溝通技巧或者直腸子的孩子往往容易和那個暴力傾向的孩子成為大家事件中針鋒相對的雙方。比如上面實大家事件中的幾個孩子,妞妞遇到欣欣不友好的話,往往直接回擊。而可哥則會以“冷暴力”的方式置之不理,從而避免了衝突。適當教給孩子溫和有力的溝通,甚至高情商的方式往往能以柔克剛。

一會兒打起來,一會兒玩到一起是常態,我們沒必要從大人的角度向孩子發出“以後別跟TA玩了”之類的導向。

因為孩子們間的衝突而遮罩某個玩伴始終是消極的做法,教孩子怎麼應對這類玩伴才是王道。在將來的孩子走進的集體中,不能憑藉消極地自我躲避來避免衝突,而且有的人,我們壓根無法將他們從生活中遮罩。學會應對和處理的辦法,不僅是提升自己,也受用終生。

03/聽聽孩子的想法

晚上回家,孩子一切照常,但我的心情很不平靜。想起下午時候妞妞被打時候不還手的哇哇大哭,我控制不住自己去想媒體中出現的校園霸淩的鏡頭,不擔心是假的。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開始上自我保護課吧。

◆問問孩子覺得應該怎麼辦

據媒體導報,希拉蕊4歲時,一個專愛欺負人的大女孩總是對她呼來喚去的。母親桃樂西知道後,對希拉蕊說:“這個家裡沒有膽小鬼的位置。”雖然希拉蕊當時嚇壞了,但桃樂西還是教她下次要大膽反擊。

睡前,我問妞妞你覺得像欣欣打人這樣的事情應該怎麼辦呢?我脫口而出“我覺得她應該受點教訓。”在遵循孩子意願的前提下,我開始一個家長的發揮。

◆“不打人”的理念要靈活運用

相對于男孩子間打打殺殺的遊戲,女孩子的攻擊性要小得多。出於基本的社會道德和教育的責任,我教育孩子不打人,我能保證我的孩子在將來不會成為霸淩的主角,但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霸淩。所以,“不打人”的理念需要改變一下。我跟她說打人是不對的,但是如果有人打你,你可以保護自己。

◆我教你幾招

《摔跤吧爸爸》想來還讓很多家長熱血沸騰,妞妞被打事件之後,我內心的真實想法是如果妞妞能夠那麼會摔跤會打架就好了。我問她如果再出現別人打你怎麼辦?妞妞一邊笑一邊拿出一頂帽子蓋住臉,說拿東西擋住臉不讓別人打到。還是在防守,不懂進攻,當娘的我真是急死了。於是我告訴妞妞,如果有人打你,你這樣:我做出了一邊揮舞雙手一邊用腳踹的東西。妞妞哈哈大笑著說我像個壞人。我不是教孩子暴力,我希望她在必要的時候能夠保護自己。

Tips: 對待暴力傾向孩子的幾個辦法

對於四五歲的孩子,像每個成人社會的團體一樣,有一套自己的遊戲規則。爭奪一個角色遊戲的領導權、低情商的言語溝通、對新成員的排斥、對某個夥伴的拉攏等等,都會成為他們衝突的起因,而這時,喜歡以武力方式解決問題的孩子就開始本能地動手打人。而這時,缺乏溝通技巧或者直腸子的孩子往往容易和那個暴力傾向的孩子成為大家事件中針鋒相對的雙方。比如上面實大家事件中的幾個孩子,妞妞遇到欣欣不友好的話,往往直接回擊。而可哥則會以“冷暴力”的方式置之不理,從而避免了衝突。適當教給孩子溫和有力的溝通,甚至高情商的方式往往能以柔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