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近雲南昭通水塘壩:600萬年前的物種“避難所”

中新網昭通10月10日電 (記者 胡遠航)本是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一個廢棄的磚廠煤坑,卻陸續發現亞洲最早的中華乳齒象化石、600萬年前古猿頭骨化石、歐亞大陸最大的水獺化石,

及雲南芡實等動植物新屬、新種化石……10日,中新網記者隨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的專家們,一起走近被稱之為600萬年前的物種“避難所”的昭通水塘壩古生物化石地。

圖為水塘壩地層剖面。 胡遠航 攝

10日,記者抵達水塘壩時發現,原本的礦槽雖蓄有深深的積水,

但仍然可見完整而清晰的地層剖面,褐煤層中還夾雜有細碎螺螄殼。

昭通水塘壩化石地位於昭通市昭陽區太平辦事處水塘壩社區,原屬褐煤礦區。上個世紀60年代初,此地形成約30畝的礦槽,常有化石出土,逐漸進入科學家的視野。

2009年,科學家在水塘壩發現距今600萬年的古猿頭骨化石,引起國內外轟動。隨後,中美科研人員在此地開展多次化石採掘,發現古象骨架、古猿頭骨及其他哺乳動物化石累計5000餘件,

並確認、發表了亞洲最早的中華乳齒象、歐亞大陸最大的水獺、中國南方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群、皺皮花椒、雲南芡實等動植物新屬、新種化石。如今,這裡仍充滿未解之謎。

圖為專家介紹水塘壩地理位置。 胡遠航 攝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介紹稱,

經年代學研究,水塘壩出土的化石地層距今約620-600萬年。此區域出土的化石成果豐碩,構成了珍貴的晚中新世“化石庫”。其中,昭通古猿化石的發現彌足珍貴,表明包括雲南在內的中國西南地區可能是古猿演化的“避難所”。昭通古象化石群的發現,說明600萬年前的昭通是舊的動物滅絕、新的動物崛起的重要活動地帶。

“我們的最初目的是尋找從猿到人過渡時期的人類起源缺環,

不曾想不僅找到了古猿頭骨,還意外發現昭通劍齒象、中華乳齒象、似獾泰國水獺等伴生動物。”吉學平說,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奠定了水塘壩可能成為我國南方最晚中新世時期地質、古脊椎動物和古氣候研究典型地點的地位。

圖為水塘壩化石地現場。 胡遠航 攝

吉學平表示,今後,科研人員還將對以水塘壩為代表的昭通褐煤盆地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不斷探索動物群演化和早期人類起源的環境背景。

當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彌曼、周忠和、邱占祥、朱日祥、郭正堂等一批科學家參觀考察水塘壩化石地,並將於11日就水塘壩開發與保護進行研討;“周忠和院士工作站”、“雲南人類起源和環境演變聯合研究中心”也正式授牌。

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透露,當地計畫將水塘壩打造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充分吸收專家的研討成果,把水塘壩遺址保護和開發有機結合起來,促進這塊古老的土地煥發出無限的生機。(完)

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透露,當地計畫將水塘壩打造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充分吸收專家的研討成果,把水塘壩遺址保護和開發有機結合起來,促進這塊古老的土地煥發出無限的生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