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地位最高的軍人:五代十國的中央禁軍

中央禁軍是五代十國時期國家武裝力量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變化,到了後周時期建立起來比較完整的編制體系,這時候就成為了國家統一的主要軍事力量。

五代十國時期的各國開國皇帝大多出身于割據一方的節度使,他們在長時間的相互交戰中都培養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而這支軍隊當中肯定又會有一支戰鬥力強大、與主將關係密切的親軍。比如楊行密的“黑雲都”、錢鏐的“武勇都”、王建的“貔虎都”“威信都”、朱溫的“廳子都”等,

而隨著以往的主將成為新王朝的開國者,這些親軍也一躍成為國家禁軍。

開平元年(西元907年)四月,梁朝剛剛建立就將原來的宣武節度使親兵左右長直、左右內衛、左右堅銳、夾馬、突將、左右親隨軍將等軍分別更改為左右龍虎軍、左右羽林軍、左右神武軍、左右龍驤軍。

在此之後樑朝又增添天興、廣勝、神捷、天武、天威、英武、控鶴等禁軍部隊。而後唐李存勖、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在立國之後也將原來的河東親軍作為自己國家的禁軍主力,並且不斷收編部分藩鎮兵加入中央禁軍,或者重新增招禁軍。

五代時期各國的禁軍都擁有相當多的番號。羽林、龍武、神武這種比較常見的是對唐朝禁衛六軍稱號的沿襲,梁、唐、晉、漢、周都採用過,而其他的禁軍稱號就不統一了。前蜀的龍武軍、後蜀的捧聖軍、閩國的控鶴軍和拱辰軍、楚國的銀槍軍,這些都是禁軍的番號。而一個國家不僅僅只擁有一支禁軍,這些禁軍互不統一,擔任的軍事職責不同,

地位有高有低待遇也有所差別,所以很容易發生動亂。而為了避免這些弊端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把這些禁軍逐步統一起來。

根據《文獻通考》中的記載,梁太祖初期曾設置侍衛馬步軍。開平二年(西元908年)梁、晉兩國在澤州(今山西晉城)一帶發生大戰,梁國左龍虎軍統軍劉捍因防守澤州立下軍功,

被提升為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這時候的侍衛親軍還只是梁國禁軍中的一支精銳部隊。而後唐除了繼續建立侍衛親軍之外,在原有禁軍的基礎上進行嚴格整頓,形成新的強大馬步軍隊。天成二年(西元927年)後唐任命石敬瑭為汴州節度使兼六軍諸衛副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應順元年(西元943年)後唐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康義誠兼判六軍諸衛事,使唐朝以來的禁衛六軍、五代侍衛親軍逐漸合二為一。在這段時間裡,禁軍中的神威軍、雄威軍與廣捷軍合併,改稱為羽林軍。羽林軍下轄四個軍,每軍又下轄十個指揮。後來又改左右羽林軍40指揮為左右嚴衛軍、龍武神武40指揮為左右捧聖軍。到了這個時候,嚴衛軍捧聖軍已經成為後唐禁軍中人數最多的主力部隊了。後晉也建立了侍衛司,由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統一領導全部禁軍,到了這個時候五代禁軍的建立、改組和統一已經基本完成。

除了後樑、後唐、後晉,後周也對中央禁軍進行了改革。周世宗鑒於五代以來禁軍軍紀鬆弛、兵驕將惰、老弱混雜等弊端,決定大力整頓禁軍。首先嚴整軍紀,淘汰老弱病殘,之後在全國挑選身強力壯、作戰勇猛的藩鎮士兵補充中央禁軍,之後加強軍事訓練。在經過周世宗的改革之後,後周中央禁軍戰鬥力大大提高,為後來的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黑雲,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使唐朝以來的禁衛六軍、五代侍衛親軍逐漸合二為一。在這段時間裡,禁軍中的神威軍、雄威軍與廣捷軍合併,改稱為羽林軍。羽林軍下轄四個軍,每軍又下轄十個指揮。後來又改左右羽林軍40指揮為左右嚴衛軍、龍武神武40指揮為左右捧聖軍。到了這個時候,嚴衛軍捧聖軍已經成為後唐禁軍中人數最多的主力部隊了。後晉也建立了侍衛司,由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統一領導全部禁軍,到了這個時候五代禁軍的建立、改組和統一已經基本完成。

除了後樑、後唐、後晉,後周也對中央禁軍進行了改革。周世宗鑒於五代以來禁軍軍紀鬆弛、兵驕將惰、老弱混雜等弊端,決定大力整頓禁軍。首先嚴整軍紀,淘汰老弱病殘,之後在全國挑選身強力壯、作戰勇猛的藩鎮士兵補充中央禁軍,之後加強軍事訓練。在經過周世宗的改革之後,後周中央禁軍戰鬥力大大提高,為後來的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黑雲,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