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豐國際(1308.HK)連續6年盈利的秘笈

作者:孫亞男

記者來到海豐國際上海辦公室,專訪楊現祥先生,繼續深挖海豐國際連續6年盈利的秘笈。

海豐國際董事局副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楊現祥

這些年,縱然市場風雲詭譎,海豐國際自巋然不動,堅定不移地踐行著自己的運營邏輯。

對於海豐國際,大家從來不會擔心它的業績情況,上市6年以來未有敗績,今年上半年亦是如此,錄得8583萬美元的利潤總額,較上年同期增加約20.3%。

注重效率

海豐國際連續6年保持盈利,自有其獨到之處。

2017年上半年,海豐國際再發捷報,實現收入6.4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6.8%;利潤總額8583.4萬美元,較2016年同期增加約20.3%。

海豐國際將業績取得,主要歸因於集裝箱貨量及貨運代理量上升,而據楊現祥透露,海豐國際今年上半年貨量的上升得益於宏觀經濟的向好。“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速提高,全球經濟也在緩慢復蘇,我個人感覺航運業已經從寒冬中走了出來,迎來了春天。分區域來看,

我們在東北亞和東南亞市場的貨量都在增長,包括中日、中韓貨量都在增長。其中貨量增幅最大的東南亞市場,尤其是印尼的貨量增幅最大,其次是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區域市場。東北亞市場貨量增幅次之,因為該區域市場相對成熟,增量空間有限。”

除了市場因素的影響,海豐國際收入、盈利能力大幅增長更離不開自身的努力。“今年上半年業績最大的亮點,還是效率提高了,

主要表現為每艘船的實載率提高了。從財務報告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海豐國際共運營船舶72艘,而去年年底運營78艘,在運營船舶數量減少的情況下,貨量卻在增加,靠的就是效率的提高。另外,我們在今年上半年還通過合併航線來優化航線效率,服務加強了,但運營的船數減少了。依靠效率的提高,海豐國際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在實際投資減少的情況下,貨運量有所提升。
”楊現祥介紹道。

除了上述二手船,今年海豐國際還訂造了6艘1000TEU型集裝箱船。“我們與船廠簽訂了2+2的購船合同,訂造2艘1011TEU型集裝箱船,還有2艘同級別集裝箱船下單的優先選擇權。”楊現祥介紹,該訂單之後,海豐國際再次下單,又簽訂了一個2艘同類型船舶的訂單。訂單合計6艘船舶,計畫交付後全部用於自營。

模式獨特

在半年報中,海豐國際表示,隨著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張,公司將繼續優化獨特的運營模式,擴大亞洲區內服務網路。

說到亞洲區內市場,雖說範圍並不大,但卻內有乾坤。楊現祥坦言,作為專注于亞洲區內市場的運營商,海豐國際在一些航線上並不佔優勢,如去年開通的菲律賓直航。“今年上半年,菲律賓直航的貨量雖在增長,但還沒有實現盈利。事實上,菲律賓航線存在幾大問題,一是菲律賓貨物進出口不平衡,出口貨量較少;二是菲律賓航線成本較高,這主要由於菲律賓的很多碼頭由私人運營,收費在亞洲區內是最高的;三是菲律賓直航貨量不穩定,受季節、政策等因素影響較大。儘管如此,由於我們的定位是在亞洲區內,而且我們的長約客戶對該航線有所需求,所以我們還是義無反顧地開通了航線。”

雖然在部分航線上並不佔優勢,但海豐國際獨特的運營模式,可以彌補這部分不足。其特徵在於網狀、高頻次,這也是海豐國際在市場基本面低迷的狀況下,業績依舊穩定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這種運營模式還為公司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具體從操作層面看,這種運營模式由海上與陸上兩部分組成。海上業務以集裝箱海運為主,陸上部分,貨代及船代業務占比達90%左右。在大部分同業企業依舊在提供港到港貨物運輸服務時,海豐國際已經能夠在精准的市場定位中,實現“門到門”的一條龍服務了。在確定細分市場領域及業務模式後,再結合航線網路,海豐國際就能實現獨特的運營模式。同時,該模式使得公司的船隊不用完全依賴樞紐港口,從而減少轉運、支線服務費用,以降低成本。

楊現祥對此進一步解釋稱:“海豐國際未來在亞洲區內市場還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因為海豐國際與其他公司的服務模式不一樣,其他公司做的是‘航線運營’(liner),而海豐國際做的是‘網路運營’(network)。具體而言,航線運營可以連接任意的兩點,如上海到新加坡航線,東京到曼谷航線,其他航運業的航線可能相互之間並無太多關聯。但海豐國際的網路運營類似於蜘蛛網,每個點與點之間都是關聯的,所以每一個點都至關重要。比如以上海為中心,我們開通一系列航線,再以青島為中心開通一系列航線,再以寧波為中心開通一系列航線,所以每一個點都能連接其他任何點。當然,這種運營模式也更考驗企業的組織能力。航線不同,經營模式不同,公司的發展空間也會不一樣。”

堅守初心

除了獨特的運營模式,海豐國際的管理模式更值得稱道,比如上市後執行的職業經理人負責制、員工股權激勵制等,作為這些制度的制定者,楊現祥深有感觸。

“上市後,海豐國際能在幾次行業危機中保持盈利,靠的就是在市場形勢糟糕之時不悲觀,向好之時不頭腦發熱,不盲目秀肌肉。這就和買賣股票一樣,要考慮到經濟週期。海豐國際從來沒有在市場高價時買船。”楊現祥說到,“如果在做大和做強之間選擇,我們首要的目標肯定是做強,公司不強大就意味著沒有戰鬥力,在經濟危機面前就會率先倒下。事實上,我們不在乎全球排名,企業存在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盈利,而盈利就是要靠效率。”

楊現祥所說的效率,突出表現在海豐國際注重依靠提高服務效率獲得盈利,而不是靠增加投資。“增加投資必然會出現邊際收入遞減,有時不僅不能帶來收益,反而會成為累贅。所以我們希望提高人均產出,提高每個運能單位的產出,來實現我們的價值。”楊現祥補充道,“效率來自於員工的主動性,如果企業文化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那也不可能實現盈利目標。”

為調動員工積極性,海豐國際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提升員工待遇。楊現祥語重心長地表示:“沒有好的待遇,誰會好好幹活?但待遇又不等同於工資,我們公司的工資結構包括各種補貼,比如總部補貼、早午餐補貼、外派補貼、眷屬補貼、探親補貼、子女教育補貼、單身補貼、全勤獎等。”此外,海豐國際還是國內航運業推行員工股權激勵制度的代表,持股員工在半數以上。

在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基礎上,海豐國際還將員工視作公司資產進行投資。在海豐國際的人力資源管理中,對優秀人才要做到留得住、用得好,海豐國際始終堅持對員工的投資。

“員工對公司來說,也是一種資產,一部分員工是固定資產,一部分員工是流動資產,對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激勵方式不一樣。”據楊現祥透露,與現在的很多公司不同,海豐國際重視現有員工培訓,比如在系統開發中出現對新技術的需求,會選擇將負責開發公司系統的員工送去學習最新技術,而不是招聘一個新人。

正是這種獨特的管理理念,使海豐國際在行業內獨樹一幟,成為大家競相研究的物件。在楊現祥看來,海豐國際可以被複製,但難度很大。“專注、工匠精神就是我們的DNA。想要複製,就要看是否有工匠精神,能否把一件事情做到盡善盡美。正如詩中所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幾十年來,海豐國際正是一直堅守初心,方得始終。”

(文章來源公眾號:中國航務週刊)

但還沒有實現盈利。事實上,菲律賓航線存在幾大問題,一是菲律賓貨物進出口不平衡,出口貨量較少;二是菲律賓航線成本較高,這主要由於菲律賓的很多碼頭由私人運營,收費在亞洲區內是最高的;三是菲律賓直航貨量不穩定,受季節、政策等因素影響較大。儘管如此,由於我們的定位是在亞洲區內,而且我們的長約客戶對該航線有所需求,所以我們還是義無反顧地開通了航線。”

雖然在部分航線上並不佔優勢,但海豐國際獨特的運營模式,可以彌補這部分不足。其特徵在於網狀、高頻次,這也是海豐國際在市場基本面低迷的狀況下,業績依舊穩定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這種運營模式還為公司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具體從操作層面看,這種運營模式由海上與陸上兩部分組成。海上業務以集裝箱海運為主,陸上部分,貨代及船代業務占比達90%左右。在大部分同業企業依舊在提供港到港貨物運輸服務時,海豐國際已經能夠在精准的市場定位中,實現“門到門”的一條龍服務了。在確定細分市場領域及業務模式後,再結合航線網路,海豐國際就能實現獨特的運營模式。同時,該模式使得公司的船隊不用完全依賴樞紐港口,從而減少轉運、支線服務費用,以降低成本。

楊現祥對此進一步解釋稱:“海豐國際未來在亞洲區內市場還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因為海豐國際與其他公司的服務模式不一樣,其他公司做的是‘航線運營’(liner),而海豐國際做的是‘網路運營’(network)。具體而言,航線運營可以連接任意的兩點,如上海到新加坡航線,東京到曼谷航線,其他航運業的航線可能相互之間並無太多關聯。但海豐國際的網路運營類似於蜘蛛網,每個點與點之間都是關聯的,所以每一個點都至關重要。比如以上海為中心,我們開通一系列航線,再以青島為中心開通一系列航線,再以寧波為中心開通一系列航線,所以每一個點都能連接其他任何點。當然,這種運營模式也更考驗企業的組織能力。航線不同,經營模式不同,公司的發展空間也會不一樣。”

堅守初心

除了獨特的運營模式,海豐國際的管理模式更值得稱道,比如上市後執行的職業經理人負責制、員工股權激勵制等,作為這些制度的制定者,楊現祥深有感觸。

“上市後,海豐國際能在幾次行業危機中保持盈利,靠的就是在市場形勢糟糕之時不悲觀,向好之時不頭腦發熱,不盲目秀肌肉。這就和買賣股票一樣,要考慮到經濟週期。海豐國際從來沒有在市場高價時買船。”楊現祥說到,“如果在做大和做強之間選擇,我們首要的目標肯定是做強,公司不強大就意味著沒有戰鬥力,在經濟危機面前就會率先倒下。事實上,我們不在乎全球排名,企業存在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盈利,而盈利就是要靠效率。”

楊現祥所說的效率,突出表現在海豐國際注重依靠提高服務效率獲得盈利,而不是靠增加投資。“增加投資必然會出現邊際收入遞減,有時不僅不能帶來收益,反而會成為累贅。所以我們希望提高人均產出,提高每個運能單位的產出,來實現我們的價值。”楊現祥補充道,“效率來自於員工的主動性,如果企業文化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那也不可能實現盈利目標。”

為調動員工積極性,海豐國際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提升員工待遇。楊現祥語重心長地表示:“沒有好的待遇,誰會好好幹活?但待遇又不等同於工資,我們公司的工資結構包括各種補貼,比如總部補貼、早午餐補貼、外派補貼、眷屬補貼、探親補貼、子女教育補貼、單身補貼、全勤獎等。”此外,海豐國際還是國內航運業推行員工股權激勵制度的代表,持股員工在半數以上。

在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基礎上,海豐國際還將員工視作公司資產進行投資。在海豐國際的人力資源管理中,對優秀人才要做到留得住、用得好,海豐國際始終堅持對員工的投資。

“員工對公司來說,也是一種資產,一部分員工是固定資產,一部分員工是流動資產,對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激勵方式不一樣。”據楊現祥透露,與現在的很多公司不同,海豐國際重視現有員工培訓,比如在系統開發中出現對新技術的需求,會選擇將負責開發公司系統的員工送去學習最新技術,而不是招聘一個新人。

正是這種獨特的管理理念,使海豐國際在行業內獨樹一幟,成為大家競相研究的物件。在楊現祥看來,海豐國際可以被複製,但難度很大。“專注、工匠精神就是我們的DNA。想要複製,就要看是否有工匠精神,能否把一件事情做到盡善盡美。正如詩中所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幾十年來,海豐國際正是一直堅守初心,方得始終。”

(文章來源公眾號:中國航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