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諾貝爾經濟學獎今揭曉,得諾獎是怎樣一種心情?

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11點45分(北京時間下午17:45),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行為金融學奠基者----理查·泰勒(Richard Thaler),表彰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

這是繼丹尼爾·卡尼曼之後的行為經濟學領域獲得的又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

理查·H·泰勒(Richard H.Thaler),1945年生,1974年畢業于羅徹斯特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執教于芝加哥大學商學院,Robert P. Gwinn金融和行為科學教授,行為決策研究中心主任,同時在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主管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工作。


泰勒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心理學、經濟學等交叉學科,屬於“經濟學帝國主義”的開疆拓荒者,被認為是現代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先鋒經濟學家,並且在儲蓄和投資行為研究具有很深的研究造詣。

他已經發表了很多大量高水準的論文和專著,其中代表著作有《贏者的詛咒》和《准理性經濟學》。另有和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 )合著的行為經濟學類書籍《輕推》(Nudge)。

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來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

起初在諾貝爾的遺囑裡面設立的五大領域(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裡面並沒有經濟學獎,

而是由瑞典銀行於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這個獎是在1969年首次頒發的,現在人們習慣上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

嚴格篩選 巨額獎金

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獎金提高1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82萬元),

向獲獎者給予900萬克朗(約合人民幣740萬元)。

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組成的評委會評定,評委會包括5名到8名成員。每年評委會從世界各地收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有200個到300個。在經過資格確認、初選、複選後,評選結果在10月的某個星期一公佈。

可見從兩三百人中猜測諾獎得主難度很大。之所以對提名人的名單也進行保密,

除了保證公平公正,也是為了不讓提名者因為沒有獲獎而有挫敗感。

諾貝爾經濟學獎自1969年第一次頒獎以來,一共頒出48次獎項,在78位獲獎者中,只有一位女性得獎;其中一半的獎項都可能是兩名,甚至三名獲獎者。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為67歲。

今年的三大熱門

猜測難度較大,但也不是無跡可尋的。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旗下的智慧財產權與科技部每年都會根據全球最重要的學術研究平臺Web of Science數百萬篇的學術論文,分析30年內的被引次數和被引論文數,由此來識別重大研究成果的主要貢獻者,評選出“引文桂冠獎”,這一獎項也被認為是預測諾獎的“風向標”。

這個“引文桂冠獎”自2002年設立起,已成功預測了45位諾獎得主。好買哥掐指一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一共才78位,就預測出了45位,而且還是2002年才有的這個預測,這準確率簡直是令人咂舌啊。我們趕快來看看今年的獲獎熱門到底有哪些吧?

根據該機構的分析,今年有三個研究領域很有希望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行為金融學和經濟學教授卡梅(Colin F. Camerer)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經濟學和心理學教授洛文斯坦(George F. Loewenstein)的研究課題為行為經濟學和神經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和神經經濟學是顛覆傳統經濟學關於“理性人”假設的全面革新,修正主流經濟學多方面的缺陷。卡梅和洛文斯坦的研究領域作為經濟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交叉學科,旨在解釋經濟行為背後的機制,例如人們為何會做出高風險性的投資,市場為什麼傾向於產生“泡沫”等。

二、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兼經濟學教授霍爾(Robert E. Hall)則主攻微觀經濟學領域,但他自稱是一名“應用經濟學家”,尤其是分析了工人生產力並研究了經濟衰退和失業的原因。

他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如今的經濟衰退期,失業率的上漲並不是因為企業大量裁員,而是因為失業者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找到工作。業界認為霍爾的研究成果對於政府失業救濟政策的指導作用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

三、哈佛大學商學院榮譽教授詹森(Michael C. Jensen)、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榮譽教授邁爾斯(Stewart C. Myers)以及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拉詹(Raghuram G. Rajan)研究影響個人和組織在做出決策時的複雜因素,在闡明企業融資決策維度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而獲此榮譽。他們的研究對於理解企業資金的流動,提升公司的內部治理和決策非常重要。

結果....好買哥只能說“馬有失蹄”,今年諾獎的“風向標”不太准,不過至少也猜對了一點,還是行為金融學領域、還是美國人~

得諾獎是怎樣一種心情?

之前在研究投資組合的時候,瞭解到馬科維茲的均值——方差模型,這個模型是馬科維茲在其博士論文裡面提出的,當年的他只有25歲。

可以說均值——方差模型打破了財富管理行業的混沌狀態,此前的分析師都是依靠經驗來做投資決策的,一直到這個模型的出現,才使得證券分析進入了一個量化分析的階段。可見該理論被譽為“華爾街的第一次革命”不是吹的,據說在該理論出現後影響了投資行業50年,直到現在仍然作為投資組合理論的基礎。

就是這麼牛叉的一個理論,想獲得諾獎也是苦苦等待了近40年之久。如果按馬科維茲的年齡計算,他寫這篇論文時是25歲,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年齡應該是63歲。不過還好,比平均獲獎年齡的67歲還是年輕了許多。

很多金融模型看起來非常的複雜,甚至有網友說像看天書一樣,但是其實這些金融理論的思想還是很易懂的。比如:

1981年,托賓因投資組合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別人問他為什麼得了獎,他說,我發現“不能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

1990年,默頓米勒因為公司財務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則如此解釋自己研究的實質:“我證明了把一塊美元從一個口袋放進另一個口袋,你的財富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我還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說法,是關於201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的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麻省理工學院的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在契約理論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很多人問什麼是契約精神,其實簡單一句話就是研究“大家一起幹,該誰說了算?”的問題。

看吧,其實很多東西看似複雜,其背後的邏輯都非常的簡單。有時候好買哥在想,我現在研究的“嚴格篩選每一個雞蛋,然後把這些雞蛋放在有限的籃子裡精心照看,並定期檢查這些雞蛋能否如期孵出小雞”,如此這般長期堅持,能否取得不錯業績呢?萬一一個不小心,30、40年以後也得個諾獎啥的,我到時候會是怎麼樣的一個場景和心情。

我估計到時候心情會很平和,而場景就如同去年的諾獎得主奧利弗·哈特一樣……

(60歲後的好買哥)

“我淩晨5點就醒了,還在想這麼晚都沒通知,今年估計不是我。但幸運的是,電話響了……收到獲獎消息時,我第一反應是擁抱我的妻子,叫醒我的小兒子……然後去找我的獲獎同伴說話。”

“嘿,發什麼呆呢?口水都要流到地上了。今天的文稿什麼時候發給我?”領導對我說。

好買財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好買財富)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專注為個人提供專業理財服務的公司,騰訊和聯想旗下的君聯資本都是好買的戰略股東。2012年,好買獲得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第一批獨立基金銷售牌照,2015年成為首家在新三板成功掛牌的獨立財富管理公司。旗下兩款手機理財APP“儲蓄罐”與“掌上基金”。

分析30年內的被引次數和被引論文數,由此來識別重大研究成果的主要貢獻者,評選出“引文桂冠獎”,這一獎項也被認為是預測諾獎的“風向標”。

這個“引文桂冠獎”自2002年設立起,已成功預測了45位諾獎得主。好買哥掐指一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一共才78位,就預測出了45位,而且還是2002年才有的這個預測,這準確率簡直是令人咂舌啊。我們趕快來看看今年的獲獎熱門到底有哪些吧?

根據該機構的分析,今年有三個研究領域很有希望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行為金融學和經濟學教授卡梅(Colin F. Camerer)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經濟學和心理學教授洛文斯坦(George F. Loewenstein)的研究課題為行為經濟學和神經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和神經經濟學是顛覆傳統經濟學關於“理性人”假設的全面革新,修正主流經濟學多方面的缺陷。卡梅和洛文斯坦的研究領域作為經濟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交叉學科,旨在解釋經濟行為背後的機制,例如人們為何會做出高風險性的投資,市場為什麼傾向於產生“泡沫”等。

二、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兼經濟學教授霍爾(Robert E. Hall)則主攻微觀經濟學領域,但他自稱是一名“應用經濟學家”,尤其是分析了工人生產力並研究了經濟衰退和失業的原因。

他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如今的經濟衰退期,失業率的上漲並不是因為企業大量裁員,而是因為失業者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找到工作。業界認為霍爾的研究成果對於政府失業救濟政策的指導作用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

三、哈佛大學商學院榮譽教授詹森(Michael C. Jensen)、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榮譽教授邁爾斯(Stewart C. Myers)以及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拉詹(Raghuram G. Rajan)研究影響個人和組織在做出決策時的複雜因素,在闡明企業融資決策維度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而獲此榮譽。他們的研究對於理解企業資金的流動,提升公司的內部治理和決策非常重要。

結果....好買哥只能說“馬有失蹄”,今年諾獎的“風向標”不太准,不過至少也猜對了一點,還是行為金融學領域、還是美國人~

得諾獎是怎樣一種心情?

之前在研究投資組合的時候,瞭解到馬科維茲的均值——方差模型,這個模型是馬科維茲在其博士論文裡面提出的,當年的他只有25歲。

可以說均值——方差模型打破了財富管理行業的混沌狀態,此前的分析師都是依靠經驗來做投資決策的,一直到這個模型的出現,才使得證券分析進入了一個量化分析的階段。可見該理論被譽為“華爾街的第一次革命”不是吹的,據說在該理論出現後影響了投資行業50年,直到現在仍然作為投資組合理論的基礎。

就是這麼牛叉的一個理論,想獲得諾獎也是苦苦等待了近40年之久。如果按馬科維茲的年齡計算,他寫這篇論文時是25歲,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年齡應該是63歲。不過還好,比平均獲獎年齡的67歲還是年輕了許多。

很多金融模型看起來非常的複雜,甚至有網友說像看天書一樣,但是其實這些金融理論的思想還是很易懂的。比如:

1981年,托賓因投資組合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別人問他為什麼得了獎,他說,我發現“不能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

1990年,默頓米勒因為公司財務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則如此解釋自己研究的實質:“我證明了把一塊美元從一個口袋放進另一個口袋,你的財富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我還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說法,是關於201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的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麻省理工學院的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在契約理論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很多人問什麼是契約精神,其實簡單一句話就是研究“大家一起幹,該誰說了算?”的問題。

看吧,其實很多東西看似複雜,其背後的邏輯都非常的簡單。有時候好買哥在想,我現在研究的“嚴格篩選每一個雞蛋,然後把這些雞蛋放在有限的籃子裡精心照看,並定期檢查這些雞蛋能否如期孵出小雞”,如此這般長期堅持,能否取得不錯業績呢?萬一一個不小心,30、40年以後也得個諾獎啥的,我到時候會是怎麼樣的一個場景和心情。

我估計到時候心情會很平和,而場景就如同去年的諾獎得主奧利弗·哈特一樣……

(60歲後的好買哥)

“我淩晨5點就醒了,還在想這麼晚都沒通知,今年估計不是我。但幸運的是,電話響了……收到獲獎消息時,我第一反應是擁抱我的妻子,叫醒我的小兒子……然後去找我的獲獎同伴說話。”

“嘿,發什麼呆呢?口水都要流到地上了。今天的文稿什麼時候發給我?”領導對我說。

好買財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好買財富)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專注為個人提供專業理財服務的公司,騰訊和聯想旗下的君聯資本都是好買的戰略股東。2012年,好買獲得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第一批獨立基金銷售牌照,2015年成為首家在新三板成功掛牌的獨立財富管理公司。旗下兩款手機理財APP“儲蓄罐”與“掌上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