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麼做菜營養全丟了,99%的人都做錯了!快轉給家裡掌勺的人!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會炒菜做飯,但是關於一些烹飪技巧很多人卻未必做得正確,有些做菜習慣是有損健康和營養的,所以這幾個做菜習慣一定要摒棄。

1.果蔬全削皮

很多人怕蔬菜表皮有農藥殘留,

一般會削皮後再烹調,比如茄子皮、西葫蘆皮、蘿蔔皮等。事實上,蔬菜表皮中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葉綠素、礦物質和抗氧化物等多種營養物質,削皮後再吃其實丟掉了很多營養素。

2.菜先切後洗

不少人圖方便,會先把菜切好再一起洗,

但這樣做,菜裡所含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會溶到水裡,造成損失。

3.切得太細碎

俗話說,“食不厭精”,但從營養的角度來說,菜並不是切得越細碎越好。

4.焯菜時間久

有的蔬菜切好了還需要用沸水焯燙一下,這樣可以去除草酸甚至殘留農藥,

使所有的食材同步成熟。但如果鍋裡的水太少、火太小,焯菜時間就會增加,造成蔬菜中很多的營養素流失。

5.炒菜先過油

做地三鮮、幹煸豆角等菜肴時,很多人喜歡先將食材在油裡過一下,撈出來再炒,這樣會讓菜色澤明亮、氣味香濃。但這種烹調方法不僅破壞了菜中本身的營養,損失了原本豐富的維生素,過了油的肉也不容易消化,還會導致攝入的油脂超標。

6.炒菜油溫高

很多人炒菜的時候都會先熗鍋,尤其喜歡把油燒冒煙了再放入蔥薑,熗出香味了再炒菜。但那時油溫往往已經超過200℃,油中的維生素E、磷脂、不飽和脂肪酸等在高溫後很容易被氧化,蔬菜中的其他營養素也被破壞了。

7.鹽放得太早

不少人炒菜時有多放鹽或早放鹽的習慣,

這樣會使蔬菜中的汁液流出過多,不僅造成營養素損失,而且還會讓菜肴塌蔫,影響口感。肉類放鹽太早,則會讓蛋白質過早凝固,不僅難消化,腥味還揮發不了,湯汁的鮮味也滲不進去。

建議將菜做到七八成熟時再放鹽,或者出鍋前再放。

8.綠葉菜加醋

很多人喜歡炒菜的時候放點醋提味,但如果炒綠色蔬菜時加了太多醋,菜色就會變得褐黃,

而炒土豆絲、藕片等黃、白色菜肴時加醋卻沒有反應。這是因為,綠色蔬菜中含大量的葉綠素和鎂,加醋後,醋酸中的氫就會馬上替換掉葉綠素中的鎂,這種重要的營養素就被“偷”走了。

9.菜湯全倒掉

炒完菜後,很多人都會把鍋裡的菜湯倒掉。但菜湯中其實含有很多溶出來的營養素,包括水解蛋白質、氨基酸、各種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抗氧化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