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爸爸媽媽請帶著孩子做家務,讓他(她)知道真實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功利教育下的“空心孩子”越來越多,最近幾個諮詢個案亦如此:成長路上只有學習,到大學反倒不知道怎麼辦?要的是什麼不知道了,迷茫了,抑鬱了。細問幾個孩子在家都不做家務,

即使曾經很小時候做過,也是在爸媽的重大獎勵之下做的。孩子在7歲之前的學習最主要的就是模仿,所以爸爸媽媽得帶著孩子去做家務,教給孩子什麼是真實的生活!

一、少說教,多行動,做家務,示範給孩子看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幾率為15:1;犯罪率是10:1。

幹家務的孩子動手能力很強,容易將自己理想的東西變為現實,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想法多多,實踐起來比較困難。家長將真實的生活呈現給孩子以後,會讓他瞭解更多的關係,是孩子逐步社會化的基石。孩子在幹家務中,家長儘量不要有批判性的語言。比如掃地,第一次肯定掃不乾淨,可掃一年總能掃乾淨吧。當孩子掃不乾淨時,
家長只要默默地拿起掃把再清掃一下就可以了,千萬不能有“孩子掃不乾淨,還不如我掃,不用孩子掃”等諸如此類念頭。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示範就OK。每天早上我兒子自己疊被子,從三年前的一團糟,到現在稍微整齊,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好,因為他一直在做。孩子一上學就自己刷飯盒,這個月開始,晚上主動要求刷大家的碗。

二、讓孩子做家務本身就是家長的信任,非常利於孩子自我價值的提升。

孩子在做家務有被需要的價值感,當這種感覺確認時,他會很自信,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是能幫到別人的。記得前段時間我問過孩子,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他說了三樣,其中一樣就是“幫媽媽拎東西”,這個讓我很欣慰。

拎東西開始時只是菜,到現在豆腐、雞蛋都敢讓他拎,我給他足夠的信任。反觀,經常在公交站、校門口看到許多接孩子的家長,拎著沉重的書包,帶著滿臉的焦慮,和自己一般高的孩子走在一起,(尤其老人幫拎包,讓我更看不下去)這樣的的孩子臉部表情各異,行為上就一個字“懶”,他的自我在哪裡呢?自己的擔當在哪裡呢?那麼大個兒,連書包都要家長背,孩子自己能做什麼呢?

三、做家務本身就是幫助孩子建立邏輯性的過程。

以煮麵條為例,先燒水,水開之後下麵條,之間在加一個荷包蛋,然後出鍋。在做得過程中,孩子就會學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本身就是一個邏輯性的過程,這樣自然引導孩子在做其他事情時會考慮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從而影響到語言的輸出,會有一定的邏輯性。我們在在外吃火鍋的時候深有體會,一開始時家長幫著孩子選取自助蘸料,後來孩子自己取,再後來孩子幫大人取,這個時候他就知道什麼場合下做什麼事情了。

四、會做家務的孩子會玩。

有個蠻有趣的現象,當一些不會玩的孩子出現在會玩的孩子面前時,會顯得拘謹,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感受,而他們的語言或者舉止一般都是和其某個重要撫養人相像。而會做家務的孩子呢,他們的思維更開闊,自己組織臨時的小團體活動更有規則性。記得16年秋天,若干個家庭集體外出玩,有2個孩子就粘著大人,還有3個孩子在團體活動中格格不入,讓其他孩子群起而攻之。細數這5個家庭,對孩子呵護備至,我覺得都有點愛的窒息。

所以說,現在孩子不是要給他多少錢,帶他去旅遊多少趟,也不是讓他知道生活除了掙錢就是掙錢,我們要告訴孩子真實的生活的樣子,吃喝拉撒睡都是要有的,所有的這些都是我們要經歷的,而做家務,做事是讓我們能有真正自我的開始,請帶著孩子去做家務吧!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十畝之間心理: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也是古中醫鐵粉,認可“中醫就是生活,中醫就是思維”這樣的觀點,我將這些樸素的觀點用到日常的育兒生活中,受益多多。歡迎關注我,會給你最真實的分享!

後來孩子自己取,再後來孩子幫大人取,這個時候他就知道什麼場合下做什麼事情了。

四、會做家務的孩子會玩。

有個蠻有趣的現象,當一些不會玩的孩子出現在會玩的孩子面前時,會顯得拘謹,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感受,而他們的語言或者舉止一般都是和其某個重要撫養人相像。而會做家務的孩子呢,他們的思維更開闊,自己組織臨時的小團體活動更有規則性。記得16年秋天,若干個家庭集體外出玩,有2個孩子就粘著大人,還有3個孩子在團體活動中格格不入,讓其他孩子群起而攻之。細數這5個家庭,對孩子呵護備至,我覺得都有點愛的窒息。

所以說,現在孩子不是要給他多少錢,帶他去旅遊多少趟,也不是讓他知道生活除了掙錢就是掙錢,我們要告訴孩子真實的生活的樣子,吃喝拉撒睡都是要有的,所有的這些都是我們要經歷的,而做家務,做事是讓我們能有真正自我的開始,請帶著孩子去做家務吧!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十畝之間心理: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也是古中醫鐵粉,認可“中醫就是生活,中醫就是思維”這樣的觀點,我將這些樸素的觀點用到日常的育兒生活中,受益多多。歡迎關注我,會給你最真實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