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將“大學教授毆打環衛工事件”作為課文教育孩子,你認為如何?

作者:毛志傑

導讀:孩子們從在現實的案例中學習,才能真正認識到“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記得上小學時就學過一篇課文,大概內容寫的是一位元掏糞工成為勞動模範的故事,歌頌掏糞工人“寧肯一人髒,換來萬戶淨”。

類似這樣寓意“不分貴賤,人人平等”的課文在中小學期間還有很多。

可以說,從小我們就接受著正能量的教育,連小孩子都知道“幫扶弱者”的道理。

但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人非常意外:一個出國留學回來的教授和一個知名大學的老師毆打一名環衛女工!

如果將這樣的“現實課文”搬到課堂上,該如何給孩子們講述呢?

誠然,在現實中的確有“地位”差異,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巨集揚“追求”平等的正氣。

畢竟,人類社會不是動物世界,不應總是“強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自然法則,

在自然法則之外,還有“道德準則”起著協調平衡作用。

這也是人類社會與動物社會最大的區別。

如果失去這種平衡,人類也就失去了發展的底線。

“大學教授毆打環衛女工”事件之所以引起公眾的憤慨,正是觸及了人們忍耐的底線而致。

所以,這件事情發生引起的輿論恰恰體現出了我們社會正能量的力量!

我們傳授孩子知識,並不需要回避一些現實存在的負面因素,只要有信心,不妨將類似“大學老師毆打環衛女工”的事件搬上課堂,孩子們在現實的案例中學習,才能真正認識到“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直到有一天,孩子看到環衛工人、送貨工人時,眼中洋溢的是平等的目光,心中存的是善意的理解,那時他就真正成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