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年的網約車新政,與如今的市場低迷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資料來源於《好奇心日報》)

當年的網約車新政,

到現在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當年大規模增長的網約車市場,現在已經停滯不前,甚至逐步倒退。每天打開滴滴的用戶少了22.7%,他們平均一個月只開5.5次應用。

2016年10 月8 日,北上廣深這幾個一線城市相繼出臺了並公示了網約車管理細則。當年一個網約車牌照的發放可以說相當嚴格。隨後,眾多城市也緊跟步伐,相繼出臺了眾多政策。當時嚴格規定了司機戶口,本地牌照以及車輛等級等門檻。

那時候網約車市場依舊熱度不減,很多司機由於這個門檻,而望而卻步。中國網約車生意被嚴格監管。但是現在整整一年過去了,政策、行業方面又有什麼變化?

各地政策相對鬆懈,但是依舊嚴格限制戶口與牌照

各地的網約車政策對司機戶籍、車牌歸屬、車型等進行相應限制。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行業相關定價與收入。這一年以來,隨著網約車熱度的下降,

各地市對於司機來源等都有所鬆懈。例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昆明、杭州等,很多司機已經不需要B級車才能上路。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市場,北上廣城市由於戶籍限制,直接排出了大批司機。另外,網約車司機的資格考試方面,也簡化了很多內容,但是通過率並不高。據相關資料統計,通過網約車考試的司機,以及發放的車輛運營證僅分別為10萬人與5萬本,也就是說,
目前為止,全國獲得網約車駕駛員證的司機僅有10萬名。絕大多數的司機與車輛,都還處於灰色地帶。

用戶司機兩頭減少

現在每天打開滴滴的用戶相較之前減少了22.7%,平均一個月只使用5.5次應用。由於收益不均,司機方面收入減少,乘客方面價格上漲,

接連而來的連帶效應就是司機不願意繼續接單拉客,乘客打車更難,從而一部分乘客放棄網約車,回歸計程車市場。雖然過去一年的時間,滴滴應用用戶端中相繼接入了代駕、租車、共用單車、公交查詢等其他連帶服務,但是不可避免的是用戶量的下降,雖然一些用戶每天也會打開用戶端應用,但是打開應用不代表會進行打車叫車,更何況現在很大一部分用戶已經卸載了網約車用戶端。
打車顯然是變得更難了。也許最近很多人都會有體會,即使是在非極端天氣下,以及非擁堵條件下,很多時候打車也沒有以前那麼快速與容易了,甚至可能在應用裡被排隊叫車。排隊叫車是滴滴今年剛剛推出的新功能。

網約車的競爭對手

去年到今年大火的共用單車,可以說搶走了市場很大一部分生意。曾經的叫車便宜又方便,現在,隨著司機減少,叫車困難,價格上漲,很多人選擇了坐出租,騎單車。這也是意料之中。而縱觀整個中國網約車市場,目前只有神州還有明顯增長,但是也是出於虧損狀態。

一年過去了,當年的轟轟烈烈的網約車新政,雖然依然在進行,但是已經慢慢淡出大眾的視野。隨著網約車市場的門檻要求的提高,以及相關行業從業者的紛紛退出,這項政策的落地實施,似乎也變得不緊不慢。訂單增長的結束,使得相關企業推出了更貴的產品服務。政府政策的扶持,目前看來,也並不能拯救日漸低迷的網約車市場。(文字作者:高翔)

去年到今年大火的共用單車,可以說搶走了市場很大一部分生意。曾經的叫車便宜又方便,現在,隨著司機減少,叫車困難,價格上漲,很多人選擇了坐出租,騎單車。這也是意料之中。而縱觀整個中國網約車市場,目前只有神州還有明顯增長,但是也是出於虧損狀態。

一年過去了,當年的轟轟烈烈的網約車新政,雖然依然在進行,但是已經慢慢淡出大眾的視野。隨著網約車市場的門檻要求的提高,以及相關行業從業者的紛紛退出,這項政策的落地實施,似乎也變得不緊不慢。訂單增長的結束,使得相關企業推出了更貴的產品服務。政府政策的扶持,目前看來,也並不能拯救日漸低迷的網約車市場。(文字作者: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