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猜猜看?你身邊的這些東西,和諾貝爾獎有關係

就在大家過著十一超長長長長長假期時,2017年諾貝爾獎於10月2日開始揭曉,而今年的諾獎得主將獲得比較豐厚的獎金,超過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62.52萬元),但這不關你什麼事。

每年的諾獎揭曉時刻,

總有不少人發牢騷,提諾貝爾獎究竟有什麼意義,需要這樣大張旗鼓地討論麼?就拿最近的物理學獎——“引力波”來說,對生活的確沒有很大幫助與影響,畢竟只是停留在天文學、物理學的證明當中。

但是,這些新的原始性創新科技卻很有可能影響到未來生活,

我相信你家裡至少有十個東西和諾獎有關係。

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路易士·J·伊格納羅曾說“摘取諾貝爾獎的任何科學發現都不應束之高閣,而應普惠大眾。”

諾獎離普通人的生活並不遙遠,甚至非常的近。

青蒿素

瘧疾是一種主要由蚊蟲傳播的疾病,每年全球有超過45萬人因感染瘧疾而死亡,另外還有數十億人受到這種疾病的威脅。

2015年的諾貝爾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中國藥學家屠呦呦,開創性地尋找到了瘧疾新型療法。屠呦呦的團隊從黃花蒿中提取到一種後來被稱作“青蒿素”的物質,這種物質對瘧原蟲具有強烈殺滅作用,藥物已經被廣泛應用於世界各地的抗瘧疾治療之中。

僅僅在非洲一地,這種藥物的使用每年便能夠挽救超過10萬人的生命。

而屠呦呦今年的獲獎也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歷史上的第13名女性獲獎人。研製的藥物已經被廣泛應用於世界各地的抗瘧疾治療之中。

青黴素

20世紀40年代以前,人類一直未能掌握一種能高效治療細菌性☆禁☆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藥物。

當時,若患了肺結核,那麼就意味著不久就會離開人世。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期探索,然而在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卻源自一個意外發現——亞歷山大•弗萊明由於一次幸運的過失而發現了青黴素。

1928年,弗萊明外出度假時,把實驗室裡在培養皿中正生長著細菌這件事給忘了,3周後當他回去時,一個與空氣意外接觸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中長出了一團青綠色黴菌。此後的鑒定表明,上述黴菌為點青黴菌,因此弗萊明將其分泌的抑菌物質稱為青黴素。

1945年,英國科學家弗萊明、弗洛裡、錢恩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黴素的發現,使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藥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從此出現了尋找抗菌素新藥的高☆禁☆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藥的新時代。

四種血型

你是什麼血型?A型血、B型血、AB型血還是O型血?體檢的時候,輕輕地紮上一針,抽點血出來就能輕鬆知道了。

可在19世紀末,由於對血型缺乏認識,輸血常常會出現醫療事故。“不同血型不能亂輸”這個現代人都懂的道理其實是建立在一個嚴格的血型分類系統理論上。

這很大歸功於1930年美國科學家卡爾•蘭德斯坦納因研究人體血型分類並發現四種主要血型獲得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蘭德斯坦納在認識人類血型方面的傑出研究成果,不僅為安全輸血和治療新生兒溶血症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而且對免疫學、遺傳學、法醫學的發展都帶來了深遠影響。

彩色照片

暢讀小編相信你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各種彩色圖片、廣告、相片等,當然這也是廣告媒體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項技術要感謝在1908年,因發明彩色照片的複製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法國科學家李普曼。

李普曼發明的彩色照片的複製方法,即彩色照相干涉法,該法不用染料和顏料,利用各種不同波長的天然顏色通過一面銀鏡面曝光等形式得到彩色效果。

李普曼教授的發明為今後的全息彩色立體攝影技術奠定了堅固的基礎。只要環視一下當今世界中的各種彩色印刷品,就不難理解這項發明在人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而他的彩色照相術不僅標誌著攝影藝術的重大進步,而且再一次把科學最美好的成果直接送入人們的眼簾。

塑膠

提起塑膠,每個人都不陌生,從兒童玩具到儀器容器,從電腦外殼到汽車部件,塑膠製品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塑膠的實用也是來自諾貝爾獎。

1953年,德國科學施陶丁格因對高分子化學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1963年,義大利科學家納塔、德國科學家齊格勒因合成高分子塑膠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雖然說塑膠的濫用也破壞了生活中的生態平衡,但其使用也大大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電晶體

你絕對不會對這個詞陌生,要知道我們使用的電子產品如電視、電腦、音箱或多或少都使用了它!

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肖克利、巴丁和布拉坦,以表彰他們對半導體的研究和電晶體效應的發現。

電晶體的發明促進並帶來了“固態革命”,進而推動了全球範圍內的半導體電子工業。作為主要部件,它及時、普遍地首先在通訊工具方面得到應用,並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由於電晶體徹底改變了電子線路的結構,積體電路以及大型積體電路應運而生,這樣製造像高速電子電腦之類的高精密裝置就變成了現實。

電晶體的發明是20世紀中葉科學技術領域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由於電晶體比電子管有體積小、耗電省、壽命長、易固化等優點,它的誕生使電子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撥快了自動化和資訊化的步伐,對人類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心電圖、CT與MRI

人的身體出問題了,需要查找病因怎麼辦?現在我們可以照X光,用CT掃描器,看心電圖……如果沒有這些偉大發明,想必診斷起來會很麻煩吧。

1924年,荷蘭科學家威廉•埃因托芬因發現心電圖機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79年,美國科學家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英國科學家高弗雷•豪斯費爾德因發明CT掃描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3年,美國科學家保羅•勞特布林、英國科學家彼得•曼斯費爾德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MRI)領域的突破性成就,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項技術的發明使得人類能夠清清楚楚地看清自己或其他生物體內的器官,為醫療診斷和科學研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手段。

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科學獎勵系統,獲獎的成果基本上代表了人類科學研究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水準。但相對于科學成果的彙聚,諾貝爾獎更應該是一種象徵,其意義更在於激勵人類在智力探索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不斷創新。

暢讀小編總結發現,許多的常識、日常使用品其實都是科學成果與人類生活徹底融為一體的呈現,比如剛剛提到的“血型意識”“心電圖”“電晶體”等等,它們都經歷了每一代科學家的改良、技術提升,影響人類發展,獲得諾貝爾獎,而非“崇洋媚外”的異議。

非常慶倖,我們一出生就能站在這群偉人的肩膀上向上攀登!

對於家裡的這些“諾獎”們,你還有什麼瞭解和想法,快來評論區留言吧~

青黴素的發現,使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藥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從此出現了尋找抗菌素新藥的高☆禁☆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藥的新時代。

四種血型

你是什麼血型?A型血、B型血、AB型血還是O型血?體檢的時候,輕輕地紮上一針,抽點血出來就能輕鬆知道了。

可在19世紀末,由於對血型缺乏認識,輸血常常會出現醫療事故。“不同血型不能亂輸”這個現代人都懂的道理其實是建立在一個嚴格的血型分類系統理論上。

這很大歸功於1930年美國科學家卡爾•蘭德斯坦納因研究人體血型分類並發現四種主要血型獲得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蘭德斯坦納在認識人類血型方面的傑出研究成果,不僅為安全輸血和治療新生兒溶血症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而且對免疫學、遺傳學、法醫學的發展都帶來了深遠影響。

彩色照片

暢讀小編相信你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各種彩色圖片、廣告、相片等,當然這也是廣告媒體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項技術要感謝在1908年,因發明彩色照片的複製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法國科學家李普曼。

李普曼發明的彩色照片的複製方法,即彩色照相干涉法,該法不用染料和顏料,利用各種不同波長的天然顏色通過一面銀鏡面曝光等形式得到彩色效果。

李普曼教授的發明為今後的全息彩色立體攝影技術奠定了堅固的基礎。只要環視一下當今世界中的各種彩色印刷品,就不難理解這項發明在人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而他的彩色照相術不僅標誌著攝影藝術的重大進步,而且再一次把科學最美好的成果直接送入人們的眼簾。

塑膠

提起塑膠,每個人都不陌生,從兒童玩具到儀器容器,從電腦外殼到汽車部件,塑膠製品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塑膠的實用也是來自諾貝爾獎。

1953年,德國科學施陶丁格因對高分子化學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1963年,義大利科學家納塔、德國科學家齊格勒因合成高分子塑膠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雖然說塑膠的濫用也破壞了生活中的生態平衡,但其使用也大大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電晶體

你絕對不會對這個詞陌生,要知道我們使用的電子產品如電視、電腦、音箱或多或少都使用了它!

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肖克利、巴丁和布拉坦,以表彰他們對半導體的研究和電晶體效應的發現。

電晶體的發明促進並帶來了“固態革命”,進而推動了全球範圍內的半導體電子工業。作為主要部件,它及時、普遍地首先在通訊工具方面得到應用,並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由於電晶體徹底改變了電子線路的結構,積體電路以及大型積體電路應運而生,這樣製造像高速電子電腦之類的高精密裝置就變成了現實。

電晶體的發明是20世紀中葉科學技術領域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由於電晶體比電子管有體積小、耗電省、壽命長、易固化等優點,它的誕生使電子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撥快了自動化和資訊化的步伐,對人類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心電圖、CT與MRI

人的身體出問題了,需要查找病因怎麼辦?現在我們可以照X光,用CT掃描器,看心電圖……如果沒有這些偉大發明,想必診斷起來會很麻煩吧。

1924年,荷蘭科學家威廉•埃因托芬因發現心電圖機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79年,美國科學家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英國科學家高弗雷•豪斯費爾德因發明CT掃描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3年,美國科學家保羅•勞特布林、英國科學家彼得•曼斯費爾德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MRI)領域的突破性成就,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項技術的發明使得人類能夠清清楚楚地看清自己或其他生物體內的器官,為醫療診斷和科學研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手段。

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科學獎勵系統,獲獎的成果基本上代表了人類科學研究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水準。但相對于科學成果的彙聚,諾貝爾獎更應該是一種象徵,其意義更在於激勵人類在智力探索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不斷創新。

暢讀小編總結發現,許多的常識、日常使用品其實都是科學成果與人類生活徹底融為一體的呈現,比如剛剛提到的“血型意識”“心電圖”“電晶體”等等,它們都經歷了每一代科學家的改良、技術提升,影響人類發展,獲得諾貝爾獎,而非“崇洋媚外”的異議。

非常慶倖,我們一出生就能站在這群偉人的肩膀上向上攀登!

對於家裡的這些“諾獎”們,你還有什麼瞭解和想法,快來評論區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