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車聯網、換電站、分時租賃,力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野心有多大?

力帆集團業務架構

雷鋒網新智駕按:在全球車企紛紛追逐汽車電動化、智慧化、共用化的潮流下,

重慶力帆同樣在積極跟進。經歷了本世紀初從摩托車企向汽車製造企業的完美轉型後,力帆同樣希望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占得一席之地,甚至還有更大的野心。

尹明善

時間回溯到1992年,54歲的重慶人尹明善創辦力帆,

在摩托車市場取得成功之後,力帆便開始涉足汽車領域。2004年,力帆首款乘用車力帆520下線,並在2005年最終拿下國家乘用車生產許可證,完成了從摩托車企向汽車製造企業的轉型。

力帆於2007年投身新能源產業,並且開始了電動汽車等相關新能源產品的研發。

2010年3月,力帆汽車與中科電動車輛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上海中科力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期望利用中科院在電池能源管理系統、安全管理系統和車用電機技術方面的優勢,

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市場推廣步伐。

同年4月21日,力帆汽車召開新能源戰略發佈會,提出推動“新能源汽車成功實現產業化”的核心目標。在尹明善的計畫中,2010年力帆電動車要銷售5000輛;2011年要達到5000-10000輛;2012年實現20000輛。那個時候,這樣的銷售目標算得上是雄心壯志。當時,力帆已經擁有力帆320和力帆620兩款電動汽車。

而後,

力帆在電動汽車的銷售上一直不溫不火,所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進展也比較緩慢。

陳衛

高光時刻出現在2015年6月8日,“力帆之夜”在重慶舉辦。會上,力帆股份副董事長、總工程師及首席科學家陳衛對外界宣稱,力帆計畫在2020年前,推出21款純電和混合動力產品,

實現新能源整車累計銷售50萬台,努力打造電動國民車。

最引人關注的是,陳衛還當場公佈了力帆集團的新能源戰略——智藍戰略,明確指出,力帆將在新能源產品研發、換電運營和租賃服務三大板塊共同發力。

在這一戰略框架下,聚集了三家非常重要的公司,其中包括從事物聯網(車聯網、電池管理)通信技術的無線綠洲、從事能源存儲及換電服務的移峰能源以及從事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的盼達用車。

無線綠洲與移峰能源是上市公司力帆股份的全資子公司,盼達用車則由力帆控股投資。

整個3月,雷鋒網新智駕對這三家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訪談,試圖從他們那裡得到更多細節來還原整個力帆的智藍戰略及其在新能源領域的野心。同時,也期待為該領域從業者提供更多的參考。

為讓各位讀者更快地理清這三家公司之間的關係,雷鋒網新智駕根據訪談和公開資料進行了梳理,作為前菜呈獻出來。

無線綠洲——車聯網+電池管理系統

2007年,無線綠洲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重慶成立,其創始人是陳衛。2015年5月他加入力帆股份擔任總工程師、首席科學家,之後又升任為力帆股份副董事長。

一開始,這家公司主要為民航機場、高速鐵路等行業提供通訊技術解決方案,著名的案例有首都機場、虹橋機場等。後來,無線綠洲進軍車聯網領域,從事的業務主要有車載聯網終端、虛擬儀錶、車聯網大資料平臺等。

此外,這家公司還憑藉著其在通信領域的技術儲備,成為據稱是國內甚至全球第一家擁有無線電池管理系統(BMS)的企業。

2015年5月,力帆股份宣佈斥資3億人民幣全資收購無線綠洲,後者成為力帆新能源戰略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其新能源汽車的智慧化以及換電模式的推行奠定了技術基礎。

事實上,力帆創始人尹明善與陳衛私交甚好,他還有意讓陳衛成為自己的接班人,掌管力帆的未來。而且,二者間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公費赴美留學的陳衛在獲得了伍斯特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後,繼續留在美國工作和生活。1994年,懷著創業夢想,他創辦了Cwill通信技術公司,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一年以後,Cwill與中國前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合資成立北京信威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陳衛擔任公司總裁。

1998年,北京信威聯合重慶相關政府部門共同成立重慶信威,從事無線通訊產品研發、生產、安裝及售後服務。因為政企關係,陳衛曾擔任過重慶市工商聯副主席,而當時的工商聯主席便是尹明善,卸任後,尹明善還推舉陳衛轉“正”,但後者科研出身,無意官場,最後作罷。二者的親密關係便從那時建立起來。

陳衛治下的北京信威在之後的發展中高歌猛進,於2006準備上市。但當時北京信威的大股東大唐集團由於一些複雜的原因在上市前撤掉了陳衛的董事長職務,這一事件在當年的通信圈內引發過極大的震盪。

2007年,被撤職的陳衛成立了無線綠洲,也便有了後來的故事。

移峰能源——基於“移峰填穀”的換電模式

在陳衛公佈智藍戰略後不久,為了推行換電模式,力帆股份最終在2015年7月份耗資5億人民幣于重慶註冊成立移峰能源有限公司,尹明善作為董事長,陳衛任總經理,而吳基富則被“趕鴨子上架”,擔任副總經理。

這家公司通過建設能源站以及分散式換電站,一方面從事電池儲能業務,另一方面從事新能源汽車“分箱式換電”服務。

在採訪中,雷鋒網新智駕得知,吳基富是做通信出身,跟著陳衛已經有10多年的時間,他和陳衛相識在北京信威,吳基富當時主要負責公司在四川省的業務。

2007年,陳衛創辦新公司無線綠洲,吳基富也順勢加入。2014年底,力帆創始人尹明善開始頻繁接觸陳衛和無線綠洲,最後連人帶公司全部收入囊中。

就這樣,吳基富跟著陳衛加入力帆。當時,力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規模還不是很大,所以一直在探索新能源汽車如何做,包括三電系統的探索,同時積極與電池廠商接觸。陳衛也在關注相關領域。

當時對於能源站的建設,移峰能源沒有特別好的學習對象(其他廠商多是為大巴車換電、採用底盤換電模式),只得進行自我探索。

為此,移峰能源找來了當時重慶大學教授、國家“千人計畫”成員的陸帥擔任總工程師,他曾是法拉利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電驅動系統主任工程師,在電機電控方面有很深的研究,而且在電網領域也有很強的理論基礎。吳基富表示,“當時是陳衛、陸帥給思路,我來執行。”

盼達用車——汽車分時租賃規模化運營

與前兩家公司不一樣的地方是,盼達用車由力帆控股投資,在力帆集團的內部架構中,與力帆股份屬於同一層級,未來將謀求獨立上市。

盼達用車2015年雙十一在重慶上線,截至目前,已經佈局了6個城市,擁有6000余台車,全國有700多個分時租賃網站,用戶數量接近50萬。

盼達用車CEO高鈺告訴雷鋒網新智駕,整個平臺,每輛車日均訂單量在3.5單左右,車輛複用率為78%。上線第一個月平均每台車每天被使用的時長在4個小時以上。

擁有如此高的運營效率,主要歸功於其採用的“分箱式換電”模式。

移峰能源為其提供換電服務,甚至包括“上門換電”——分時租賃汽車在運營過程中一旦沒電,系統會自動向移峰能源的後臺下訂單,移峰能源的工作人員會攜帶電池到車輛所在地進行換電操作,盼達用車只需要向移峰能源支付電費。

整個過程中涉及的電池電量資訊獲取、車聯網通信以及資料運營後臺都是無線綠洲提供了技術支撐。

通過這種方式,盼達用車無須租用充電樁,車輛也無需在網站浪費充電時間,保證足夠的運營時長。而且,目前盼達用車定價在19元/時,具備吸引力。此外,盼達用車的新能源汽車是力帆為其定制,為分時租賃而生。

某種程度上,力帆智藍戰略中的這三家公司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囊括從技術端到運營端的多個方面,未來還有可能發展出新的分支……

基於以上認知,雷鋒網新智駕接下來將陸續推出針對每一家公司的詳細解讀,試圖從更為微觀的角度呈現出重慶力帆整個新能源戰略計畫。

雷鋒網新智駕根據訪談和公開資料進行了梳理,作為前菜呈獻出來。

無線綠洲——車聯網+電池管理系統

2007年,無線綠洲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重慶成立,其創始人是陳衛。2015年5月他加入力帆股份擔任總工程師、首席科學家,之後又升任為力帆股份副董事長。

一開始,這家公司主要為民航機場、高速鐵路等行業提供通訊技術解決方案,著名的案例有首都機場、虹橋機場等。後來,無線綠洲進軍車聯網領域,從事的業務主要有車載聯網終端、虛擬儀錶、車聯網大資料平臺等。

此外,這家公司還憑藉著其在通信領域的技術儲備,成為據稱是國內甚至全球第一家擁有無線電池管理系統(BMS)的企業。

2015年5月,力帆股份宣佈斥資3億人民幣全資收購無線綠洲,後者成為力帆新能源戰略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其新能源汽車的智慧化以及換電模式的推行奠定了技術基礎。

事實上,力帆創始人尹明善與陳衛私交甚好,他還有意讓陳衛成為自己的接班人,掌管力帆的未來。而且,二者間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公費赴美留學的陳衛在獲得了伍斯特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後,繼續留在美國工作和生活。1994年,懷著創業夢想,他創辦了Cwill通信技術公司,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一年以後,Cwill與中國前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合資成立北京信威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陳衛擔任公司總裁。

1998年,北京信威聯合重慶相關政府部門共同成立重慶信威,從事無線通訊產品研發、生產、安裝及售後服務。因為政企關係,陳衛曾擔任過重慶市工商聯副主席,而當時的工商聯主席便是尹明善,卸任後,尹明善還推舉陳衛轉“正”,但後者科研出身,無意官場,最後作罷。二者的親密關係便從那時建立起來。

陳衛治下的北京信威在之後的發展中高歌猛進,於2006準備上市。但當時北京信威的大股東大唐集團由於一些複雜的原因在上市前撤掉了陳衛的董事長職務,這一事件在當年的通信圈內引發過極大的震盪。

2007年,被撤職的陳衛成立了無線綠洲,也便有了後來的故事。

移峰能源——基於“移峰填穀”的換電模式

在陳衛公佈智藍戰略後不久,為了推行換電模式,力帆股份最終在2015年7月份耗資5億人民幣于重慶註冊成立移峰能源有限公司,尹明善作為董事長,陳衛任總經理,而吳基富則被“趕鴨子上架”,擔任副總經理。

這家公司通過建設能源站以及分散式換電站,一方面從事電池儲能業務,另一方面從事新能源汽車“分箱式換電”服務。

在採訪中,雷鋒網新智駕得知,吳基富是做通信出身,跟著陳衛已經有10多年的時間,他和陳衛相識在北京信威,吳基富當時主要負責公司在四川省的業務。

2007年,陳衛創辦新公司無線綠洲,吳基富也順勢加入。2014年底,力帆創始人尹明善開始頻繁接觸陳衛和無線綠洲,最後連人帶公司全部收入囊中。

就這樣,吳基富跟著陳衛加入力帆。當時,力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規模還不是很大,所以一直在探索新能源汽車如何做,包括三電系統的探索,同時積極與電池廠商接觸。陳衛也在關注相關領域。

當時對於能源站的建設,移峰能源沒有特別好的學習對象(其他廠商多是為大巴車換電、採用底盤換電模式),只得進行自我探索。

為此,移峰能源找來了當時重慶大學教授、國家“千人計畫”成員的陸帥擔任總工程師,他曾是法拉利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電驅動系統主任工程師,在電機電控方面有很深的研究,而且在電網領域也有很強的理論基礎。吳基富表示,“當時是陳衛、陸帥給思路,我來執行。”

盼達用車——汽車分時租賃規模化運營

與前兩家公司不一樣的地方是,盼達用車由力帆控股投資,在力帆集團的內部架構中,與力帆股份屬於同一層級,未來將謀求獨立上市。

盼達用車2015年雙十一在重慶上線,截至目前,已經佈局了6個城市,擁有6000余台車,全國有700多個分時租賃網站,用戶數量接近50萬。

盼達用車CEO高鈺告訴雷鋒網新智駕,整個平臺,每輛車日均訂單量在3.5單左右,車輛複用率為78%。上線第一個月平均每台車每天被使用的時長在4個小時以上。

擁有如此高的運營效率,主要歸功於其採用的“分箱式換電”模式。

移峰能源為其提供換電服務,甚至包括“上門換電”——分時租賃汽車在運營過程中一旦沒電,系統會自動向移峰能源的後臺下訂單,移峰能源的工作人員會攜帶電池到車輛所在地進行換電操作,盼達用車只需要向移峰能源支付電費。

整個過程中涉及的電池電量資訊獲取、車聯網通信以及資料運營後臺都是無線綠洲提供了技術支撐。

通過這種方式,盼達用車無須租用充電樁,車輛也無需在網站浪費充電時間,保證足夠的運營時長。而且,目前盼達用車定價在19元/時,具備吸引力。此外,盼達用車的新能源汽車是力帆為其定制,為分時租賃而生。

某種程度上,力帆智藍戰略中的這三家公司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囊括從技術端到運營端的多個方面,未來還有可能發展出新的分支……

基於以上認知,雷鋒網新智駕接下來將陸續推出針對每一家公司的詳細解讀,試圖從更為微觀的角度呈現出重慶力帆整個新能源戰略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