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貴陽實施創新驅動助力產業轉型、經濟發展——創新引擎驅動“火車頭”加速前行

題記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

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強化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提高科學研究水準和成果轉化能力,搶佔科技發展戰略制高點;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把全社會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

過去五年,貴陽貫徹落實創新發展戰略,增強了創新驅動能力,獲批建設國家級大資料產業發展集聚區、大資料產業技術創新試驗區,成為國家大資料(貴州)綜合試驗區核心區,首個大資料國家工程實驗室落戶貴陽。過去五年,貴陽堅持快轉高,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面啟動“千企改造、一企一策”,吉利整車製造等一批標誌性專案落地建設,裝備製造、現代製藥等特色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74%。

在貴陽,液化氣瓶被貼上二維碼,可以即時跟蹤其行動軌跡;貨車司機打開手機,便可隨時接單,不用再跑空車;工業企業可在雲平臺上採購,改變了傳統的採購方式;老百姓都在暢談“資料鐵籠”、區塊鏈技術、人臉識別技術;一批創新人才聚集,形成令人矚目的“貴漂”現象……

發展活力迸發,源于貴陽對創新的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

作為全省發展的“火車頭”,貴陽出臺系列鼓勵創新的政策措施,以創新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人才聚集,把實施大資料戰略行動作為戰略路徑和主要抓手,強化資料引領,推動創新能力不斷攀升。

找准路徑 提升創新驅動能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五年來,貴陽市始終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始終把創新擺在全域發展的核心位置,始終緊扣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不斷探索“雙贏”之路。

“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培植後發優勢,奮力後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對貴州提出殷切希望。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

按照省委對貴陽提出的“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市”的明確要求,貴陽市把實施大資料戰略行動作為守底線、走新路、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市的戰略路徑和主要抓手,努力建設大資料綜合創新試驗區,並以此為突破,引領和帶動全面創新。

這五年,貴陽市創新機制,出臺《中共貴陽市委關於以大資料為引領加快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市的意見》等系列政策措施,為實施大資料戰略行動提供支撐,加快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大資料法規與標準體系,推動大資料產業加快聚集融合。

五年間,貴陽大資料產業從“無中生有”到風生水起、落地生根,先後獲批建設國家級大資料產業發展集聚區、大資料產業技術創新試驗區,成為國家大資料(貴州)綜合試驗區核心區。2016年,全市資料中心伺服器達3.5萬台,大資料及其關聯企業達到4000戶,產業規模總量超過1300億元。

聚集人才 增強持續創新後勁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貴陽市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關於實施人才興市戰略加強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決定》《關於實施“築巢引鳳”計畫推進科技創新的意見》等,為創新人才的培育和引進提供政策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陽市加大力度落實大批人才引進專案,推進“1020”創業人才引進計畫、創新型科技人才興築工程等,著力實施貴陽市大資料“十百千萬”人才培養計畫,培育了大量行業領軍人才、創新人才和基礎人才。

依託數博會、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等重大活動,貴陽市圍繞重點產業的人才需求引進人才,並完善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功能,為持卡人才在住房、落戶等12項公共服務方面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和服務,從服務上引才、留才。

2012年至2016年,貴陽新增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8家、院士工作站8個,聚集國際國內創新創業人才團隊200支,全社會研發投入累計超過150億元,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到58%,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形成全國矚目的“貴漂”現象。

創新驅動 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中航力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投用智慧製造生產線,提高了生產效率;貴州詹陽重工研製的極地車登陸南極,助力我國南極科考……創新,推動了貴陽企業轉型升級,為產業發展創造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五年來,貴陽市狠抓科技創新,著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積極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以中關村貴陽科技園為統領,帶動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在大資料、大健康醫藥、汽車製造等領域取得初步成效。

這五年,貴陽市還根據貴州省“千企改造”工程要求,啟動了貴陽市“千企改造、一企一策”工作,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7個配套檔。“對新獲得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或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500萬元、100萬元”“對新獲得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分別一次性獎勵500萬元、100萬元”……查閱貴陽出臺的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系列政策措施,不難發現,“創新”是高頻詞,我市拿出“真金白銀”鼓勵創新。

多年厚植優勢,貴陽已成為創新的沃土、發展的熱土。截至2016年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90家,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60%。2016年,貴陽高新技術工業產值達1149.36億元,總量位居全省第一。

大事記

●2012年5月,《貴陽市“十二五”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規劃》施行。

●2012年7月,《貴陽市高層次創新型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計畫實施辦法(試行)》實施。

●2013年5月,貴陽高新區被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授予“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稱號。

●2013年12月,中關村貴陽科技園36個項目集中開工。

●2014年5月,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關於組織開展移動電子商務金融科技服務創新試點工作的通知》,貴陽成為五個試點城市之一。貴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貴陽大資料產業行動計畫》。

●2014年12月,國家工信部批復同意貴州省創建國家級貴陽·貴安大資料產業發展集聚區,這是全國第一個大資料產業發展集聚區。

●2015年4月,全國首個大資料交易所——貴陽大資料交易所掛牌運營並完成首批大資料交易。

●2015年9月,貴陽高新區大學生創業園入選全省十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園並授牌。

●2015年11月,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入選工信部首批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名單。

●2015年12月,全國首個大資料資產評估實驗室在貴陽互聯網金融產業園開建。《貴陽藍皮書——貴陽市創新發展報告NO.1》發佈。

●2016年1月,全國首家大資料金融產業聯盟正式落戶貴陽。

●2016年2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中央網信辦發函批復國家大資料(貴州)綜合試驗區成立。

●2016年5月,2016貴陽國際大資料產業博覽會在貴陽舉行。貴陽大資料創新產業(技術)發展中心掛牌成立。

●2016年7月,貴陽市委九屆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貴陽市委關於以大資料為引領加快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市的意見》。

亮點點擊

近日,貴陽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入選全球知名風投調研機構CBInsights公佈的全球科技創業公司“獨角獸”榜單。如今,貨車幫估值已超10億美元。

“降低物流成本,節約能源,促進物流經濟良性發展,這是貨車幫發展的初衷。”貨車幫副總裁趙強說,乘著大數據的“東風”,2014年,貨車幫從成都轉戰貴陽。“來到貴陽之後,貨車幫才真正發展起來。”

“找准行業的‘痛點’,是貨車幫得以真正發展起來的主要因素。”趙強說,中國的運輸貨車90%屬於個體戶,貨車總量約2000萬輛,而貨車空載率達到40%左右,資訊嚴重不暢通,配貨率低,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為此,貨車幫通過發佈針對貨車司機的“貨車幫”APP,幫車主找貨源;發佈針對貨主的“貨車幫—貨主”APP、PC用戶端,幫助貨主找車源。通過“互聯網+物流”的模式,貨車幫成功破解了“企業找車難,司機找貨難”的難題。截至2017年8月底,貨車幫誠信註冊會員車輛達450萬台,誠信註冊貨主會員達88萬家。

“在‘貨車幫’APP上,每天發佈的貨源資訊達500萬條,日促成貨運交易超14萬單。目前,平臺已經覆蓋了全國360個大中小城市。”趙強說,2016年,貨車幫為中國節省燃油費用615億元,減少碳排放3300萬噸。

市民徐斌

市民獲得感

“老闆,可以微信支付嗎?”“你掃掃前面的二維碼就行。”9月27日下午,在大西門附近賣烤魷魚的攤販徐斌正在忙碌著。

“手機支付帶來的好處太多了。”這個講著一口貴陽話的湖北人,親歷了移動支付在貴陽的產生及發展過程。

2005年,徐斌跟隨父親從武漢老家來到貴陽,賣起了烤魷魚。徐斌說,當時都是用現金支付,生意忙的時候,找零錢令人非常頭疼,而且常常會找錯錢、收到假錢。2014年初,移動支付在貴陽興起,越來越多的顧客提出用手機付款,徐斌便試著開通了移動支付。

“我到列印店打了一張微信付款二維碼,這二維碼往前面一放,沒想到效果很好。”徐斌說,以前很多人因為沒零錢、沒帶錢不買烤串,如今支付方式越來越便捷,他的小攤生意越來越好。

在徐斌看來,移動支付帶來的便利有很多。除了使生意越發紅火外,自己的資金管理也更加方便了。他說,以前賣東西,總是收到許多零錢,數錢很麻煩。如今顧客使用手機付款,所有零錢到賬自動顯示總數,省去了數錢的時間;以前存錢取錢都要到銀行,如今使用微信和支付寶來完成,省時省力,方便快捷。

除了賣東西用移動支付外,如今徐斌交話費、交水電費都用手機支付,徐斌說:“手機就像我的銀行卡,而且功能更齊全,更便捷。”

記者:瞿六琴 黃菊

圖片:黃菊

製圖:貴陽日報融媒體設計部

編輯:庭靜

加快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大資料法規與標準體系,推動大資料產業加快聚集融合。

五年間,貴陽大資料產業從“無中生有”到風生水起、落地生根,先後獲批建設國家級大資料產業發展集聚區、大資料產業技術創新試驗區,成為國家大資料(貴州)綜合試驗區核心區。2016年,全市資料中心伺服器達3.5萬台,大資料及其關聯企業達到4000戶,產業規模總量超過1300億元。

聚集人才 增強持續創新後勁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貴陽市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關於實施人才興市戰略加強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決定》《關於實施“築巢引鳳”計畫推進科技創新的意見》等,為創新人才的培育和引進提供政策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陽市加大力度落實大批人才引進專案,推進“1020”創業人才引進計畫、創新型科技人才興築工程等,著力實施貴陽市大資料“十百千萬”人才培養計畫,培育了大量行業領軍人才、創新人才和基礎人才。

依託數博會、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等重大活動,貴陽市圍繞重點產業的人才需求引進人才,並完善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功能,為持卡人才在住房、落戶等12項公共服務方面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和服務,從服務上引才、留才。

2012年至2016年,貴陽新增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8家、院士工作站8個,聚集國際國內創新創業人才團隊200支,全社會研發投入累計超過150億元,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到58%,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形成全國矚目的“貴漂”現象。

創新驅動 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中航力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投用智慧製造生產線,提高了生產效率;貴州詹陽重工研製的極地車登陸南極,助力我國南極科考……創新,推動了貴陽企業轉型升級,為產業發展創造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五年來,貴陽市狠抓科技創新,著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積極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以中關村貴陽科技園為統領,帶動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在大資料、大健康醫藥、汽車製造等領域取得初步成效。

這五年,貴陽市還根據貴州省“千企改造”工程要求,啟動了貴陽市“千企改造、一企一策”工作,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7個配套檔。“對新獲得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或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500萬元、100萬元”“對新獲得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分別一次性獎勵500萬元、100萬元”……查閱貴陽出臺的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系列政策措施,不難發現,“創新”是高頻詞,我市拿出“真金白銀”鼓勵創新。

多年厚植優勢,貴陽已成為創新的沃土、發展的熱土。截至2016年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90家,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60%。2016年,貴陽高新技術工業產值達1149.36億元,總量位居全省第一。

大事記

●2012年5月,《貴陽市“十二五”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規劃》施行。

●2012年7月,《貴陽市高層次創新型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計畫實施辦法(試行)》實施。

●2013年5月,貴陽高新區被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授予“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稱號。

●2013年12月,中關村貴陽科技園36個項目集中開工。

●2014年5月,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關於組織開展移動電子商務金融科技服務創新試點工作的通知》,貴陽成為五個試點城市之一。貴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貴陽大資料產業行動計畫》。

●2014年12月,國家工信部批復同意貴州省創建國家級貴陽·貴安大資料產業發展集聚區,這是全國第一個大資料產業發展集聚區。

●2015年4月,全國首個大資料交易所——貴陽大資料交易所掛牌運營並完成首批大資料交易。

●2015年9月,貴陽高新區大學生創業園入選全省十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園並授牌。

●2015年11月,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入選工信部首批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名單。

●2015年12月,全國首個大資料資產評估實驗室在貴陽互聯網金融產業園開建。《貴陽藍皮書——貴陽市創新發展報告NO.1》發佈。

●2016年1月,全國首家大資料金融產業聯盟正式落戶貴陽。

●2016年2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中央網信辦發函批復國家大資料(貴州)綜合試驗區成立。

●2016年5月,2016貴陽國際大資料產業博覽會在貴陽舉行。貴陽大資料創新產業(技術)發展中心掛牌成立。

●2016年7月,貴陽市委九屆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貴陽市委關於以大資料為引領加快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市的意見》。

亮點點擊

近日,貴陽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入選全球知名風投調研機構CBInsights公佈的全球科技創業公司“獨角獸”榜單。如今,貨車幫估值已超10億美元。

“降低物流成本,節約能源,促進物流經濟良性發展,這是貨車幫發展的初衷。”貨車幫副總裁趙強說,乘著大數據的“東風”,2014年,貨車幫從成都轉戰貴陽。“來到貴陽之後,貨車幫才真正發展起來。”

“找准行業的‘痛點’,是貨車幫得以真正發展起來的主要因素。”趙強說,中國的運輸貨車90%屬於個體戶,貨車總量約2000萬輛,而貨車空載率達到40%左右,資訊嚴重不暢通,配貨率低,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為此,貨車幫通過發佈針對貨車司機的“貨車幫”APP,幫車主找貨源;發佈針對貨主的“貨車幫—貨主”APP、PC用戶端,幫助貨主找車源。通過“互聯網+物流”的模式,貨車幫成功破解了“企業找車難,司機找貨難”的難題。截至2017年8月底,貨車幫誠信註冊會員車輛達450萬台,誠信註冊貨主會員達88萬家。

“在‘貨車幫’APP上,每天發佈的貨源資訊達500萬條,日促成貨運交易超14萬單。目前,平臺已經覆蓋了全國360個大中小城市。”趙強說,2016年,貨車幫為中國節省燃油費用615億元,減少碳排放3300萬噸。

市民徐斌

市民獲得感

“老闆,可以微信支付嗎?”“你掃掃前面的二維碼就行。”9月27日下午,在大西門附近賣烤魷魚的攤販徐斌正在忙碌著。

“手機支付帶來的好處太多了。”這個講著一口貴陽話的湖北人,親歷了移動支付在貴陽的產生及發展過程。

2005年,徐斌跟隨父親從武漢老家來到貴陽,賣起了烤魷魚。徐斌說,當時都是用現金支付,生意忙的時候,找零錢令人非常頭疼,而且常常會找錯錢、收到假錢。2014年初,移動支付在貴陽興起,越來越多的顧客提出用手機付款,徐斌便試著開通了移動支付。

“我到列印店打了一張微信付款二維碼,這二維碼往前面一放,沒想到效果很好。”徐斌說,以前很多人因為沒零錢、沒帶錢不買烤串,如今支付方式越來越便捷,他的小攤生意越來越好。

在徐斌看來,移動支付帶來的便利有很多。除了使生意越發紅火外,自己的資金管理也更加方便了。他說,以前賣東西,總是收到許多零錢,數錢很麻煩。如今顧客使用手機付款,所有零錢到賬自動顯示總數,省去了數錢的時間;以前存錢取錢都要到銀行,如今使用微信和支付寶來完成,省時省力,方便快捷。

除了賣東西用移動支付外,如今徐斌交話費、交水電費都用手機支付,徐斌說:“手機就像我的銀行卡,而且功能更齊全,更便捷。”

記者:瞿六琴 黃菊

圖片:黃菊

製圖:貴陽日報融媒體設計部

編輯:庭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