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服不行!中國企業只用5年時間,躋身全球互聯網第一層級!

過去5年,是中國互聯網創新飛躍的5年,中國從具有先天人口優勢的網路大國逐步邁向技術創新驅動的網路強國。

我國互聯網產業在5年裡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阿裡研究院發佈報告《創新飛躍的五年:10大關鍵字解讀中國互聯網》。報告基於豐富的資料、以及鮮活的案例、鮮明的觀點從10個方面對中國互聯網5年的發展做了全面分析和解讀。

這五年,中國互聯網領域從商業創新引領發展驅動走向技術與商業雙輪驅動。全球市值前十的互聯網企業中,中國已經佔據3席。過去五年,中國網路零售從1.3萬億元增長至5.2萬億元;快遞包裹數量從56.7億增長至313億。協力廠商移動支付金額從0.2萬億元增至58.8萬億元。

截至2016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高達7.1億人,全球排名第一,幾乎是第二、三名印度和美國之和。

中國互聯網相關GDP占比高達6.9%,居世界第二位;如果去除資訊通信設備出口等製造業相關行業,中國互聯網相關GDP占比為6.4 %,居世界第一。

國際資料公司(IDG)資料顯示,2016年阿裡雲佔據中國公有雲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40%的市場份額;美國高德納諮詢公司最新資料顯示,

2016年阿裡雲已經超越google躋身全球前三,成為增速最快的IaaS服務商。

5年中,電商成為新常態,傳統電商的概念已經模糊化,由於電商的發展,帶動了以支付寶為代表的新金融服務的出現和快速發展,並迅速成為中國式創新的支撐力量;同時,物流規模迅速膨脹,使得中國物流業的包裹數在2014年躍居全球第一。

以雲計算、大資料、物流體系、移動支付、信用體系、電商交易等形成了新的商業基礎設施,激發著整個社會創新的活力。

由於線下移動支付的快速普及,我國支付寶用戶已達4.55億,是5年前的3.5倍,支付規模增長了15倍;快遞業務量超過312億件,是5年前的5.5倍,超過美國的兩倍。

伴隨“互聯網+”、共用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就業正從工業領域轉向服務領域,

技術創新正在拓展商業的邊界,創造新的就業形態,平臺型就業、創業式就業正成為一種顯著的“就業”方式,讓就業更具“包容性”,讓每個個體都能夠靈活、多元的通過平臺接入線上“市場”,為社會創造價值,獲得存在感、幸福感。

5年間,中國人的生活正在全面互聯網化。與工業時代“車輪上”的美國式生活方式不同,一種屬於資訊時代、更線上、更便捷、更環保、更全球化的“移動互聯網上”的中國式生活方式已經全面展開。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零時差工作室 牛瑞飛)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零時差工作室 牛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