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汽車品牌十強,中國軍團全軍覆沒,躋身品牌強企有多遠?

高飛銳思想

法制日報法治週末報社

法制日報旗下法治週末報社推出的以資深經濟觀察家曾高飛名字命名的財產經公眾號。主要關注時下最新經濟熱點,做出最具差異化解讀,

告訴您經濟新聞背後的真相。

最近,舉世最牛掰的品牌諮詢公司Interbrand發佈了“全球最佳品牌100強”(Best Global)。在“世界最佳汽車品牌十強”中,放眼望去,盡是歐美日韓品牌,中國軍團則全軍覆沒,無論是國字型大小,還是民營企業,沒有一個躋身其中。這讓汽車人心有戚戚焉。

中國軍團全軍覆沒,但那都是浮雲

其中,日本豐田汽車品牌價值為502億美元,摘得世界最佳汽車品牌桂冠。榜眼和探花分別為梅賽德斯-賓士和寶馬汽車,前者品牌價值為478億美元,後者品牌價值為415億美元。第四到十名分別為本田、福特、現代、奧迪、日產、大眾、保時捷、特斯拉,對應的品牌價值各為227億美元、136億美元、132億美元、120億美元、115億美元、101億美元、40億美元。

世界汽車品牌十強版圖,

歐美佔據六席,日韓佔據四席,說句寬慰自己的話,中國品牌在追趕的路上,快馬加鞭,矢志趕超。

除卻世界新能源汽車領軍企業的特斯拉是後起之秀,其他九個汽車企業都有悠久的歷史,雄厚的積澱,是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由此不難看出,品牌是底蘊的代名詞,是歷史和文化的沉澱。

相較於這些全球汽車強企,中國車企還很年輕,包括國字型大小,雖然看起來體型龐大,

但不夠強健,要躋身世界汽車品牌十強行列,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當然,穩中求進發展,是不二選擇;但亦有彎道超車的辦法,而且目前正是這樣一個機遇期。但歷史都是浮雲,世界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的。2003年成立、2008年才發佈第一款產品的特斯拉能夠躋身其中,就給中國企業震撼啟示:新能源汽車正是中國汽車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的絕佳風口,只要抓住機會了,中國車企躋身世界車企十強,

讓夢想照進現實,或許用不了多久。

新能源汽車是彎道超車風口

9月份國家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公開表示中國將全面禁售燃油車,在業界激起千層浪。其實,包括挪威、荷蘭、德國、法國、英國在內的歐洲大陸,都開列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全面禁售的時間段約為2025年到2040年。

這意味著,無論是國企,民企,還是跨國企業,一切都要歸零,大家基本上站在一個起跑線上——當然,

由於技術實力原因,意識原因,在新能源汽車研發上,將會有先有後,有強有弱,但時間節點上,不會像傳統企業那樣差別那麼大,這就會中國企業提供了超趕機會。

產品出現升級換代,對企業來說就是彎道超車的機會。歷史發展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在家轎領域,中國車企行走艱難。但在SUV領域,中國車企卻走得風生水起。到目前中國車企生產的SUV車,已經佔據了全國市場份額的六成左右,打了一個難得的翻身仗。而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汽車,正是中國車企實現全面趕超的一個新風口。相信屆時一定會有中國車企躋身世界十強行列,而且可能數量不止一家。

家電、手機行業的發展也印證了這個發展趨勢。現在家電企業躋身世界強企之列的,已經有一大串,中國家電企業已經佔據了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歐美強企都被中國企業打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海爾、海信、美的、格力、TCL等已躋身全球家電強企行列。手機企業,在2G時代談不上強大,在3G、4G時代出現了“中華酷聯”,而現在華為、OPPO、VIVO、小米都很強大,尤其華為,在世界舞臺上對標蘋果三星,差距越來越小,勝利的天平正在向華為傾斜。

品牌弱是痛點,更是超越之道,關鍵要把產品做好

汽車工業是現代工業的皇冠,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工業力量。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數十年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大國(含合資企業)和汽車消費大國,中國汽車工業已經蔚然成林,湧現出了像一汽、上汽、廣汽、北汽、長安汽車等大型國字型大小,又培育了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汽車等一批後起之秀的民營企業。但與世界強企比較,自主品牌雖然規模有了,但品牌不夠強大。這是中國汽車企業的痛點,更是現狀,需要奮起直追。

品牌是綜合實力的體現和標誌。自主品牌與世界汽車強企的區別,就集中體現在品牌上。如果品牌提升不上去,產品價格就上不來,盈利能力就弱。這是自主品牌的汽車比世界強企便宜的主要因素。目前國內自主品牌眾多,走的也是性價比路線。或許同一價位的汽車,在性能上,差別並沒用戶想像中那麼大,但價格卻有天淵之別,一般情況下,自主品牌僅為外資品牌的一半。自主品牌要實現彎道超車,首先要在品牌建設上迎頭趕上,實現彎道超車。

當然,品牌、科技研發的實力強弱,最終都通過載體產品體現出來。所以,做好品牌建設這門功課,搞好產品是關鍵。如果中國汽車企業研發出的產品,能與特斯拉有得一拼,不用說,背靠中國市場這樣寵大的市場,立馬就能揚名立萬,俘獲萬千用戶的心。

特斯拉啟迪我們,車企做強,要把創新放在首位,要潛心研發,堅持不舍,追求以革命性新品勝出,做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The End-

文/曾高飛

郵箱:xyzzgf@163.com

在家轎領域,中國車企行走艱難。但在SUV領域,中國車企卻走得風生水起。到目前中國車企生產的SUV車,已經佔據了全國市場份額的六成左右,打了一個難得的翻身仗。而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汽車,正是中國車企實現全面趕超的一個新風口。相信屆時一定會有中國車企躋身世界十強行列,而且可能數量不止一家。

家電、手機行業的發展也印證了這個發展趨勢。現在家電企業躋身世界強企之列的,已經有一大串,中國家電企業已經佔據了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歐美強企都被中國企業打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海爾、海信、美的、格力、TCL等已躋身全球家電強企行列。手機企業,在2G時代談不上強大,在3G、4G時代出現了“中華酷聯”,而現在華為、OPPO、VIVO、小米都很強大,尤其華為,在世界舞臺上對標蘋果三星,差距越來越小,勝利的天平正在向華為傾斜。

品牌弱是痛點,更是超越之道,關鍵要把產品做好

汽車工業是現代工業的皇冠,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工業力量。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數十年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大國(含合資企業)和汽車消費大國,中國汽車工業已經蔚然成林,湧現出了像一汽、上汽、廣汽、北汽、長安汽車等大型國字型大小,又培育了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汽車等一批後起之秀的民營企業。但與世界強企比較,自主品牌雖然規模有了,但品牌不夠強大。這是中國汽車企業的痛點,更是現狀,需要奮起直追。

品牌是綜合實力的體現和標誌。自主品牌與世界汽車強企的區別,就集中體現在品牌上。如果品牌提升不上去,產品價格就上不來,盈利能力就弱。這是自主品牌的汽車比世界強企便宜的主要因素。目前國內自主品牌眾多,走的也是性價比路線。或許同一價位的汽車,在性能上,差別並沒用戶想像中那麼大,但價格卻有天淵之別,一般情況下,自主品牌僅為外資品牌的一半。自主品牌要實現彎道超車,首先要在品牌建設上迎頭趕上,實現彎道超車。

當然,品牌、科技研發的實力強弱,最終都通過載體產品體現出來。所以,做好品牌建設這門功課,搞好產品是關鍵。如果中國汽車企業研發出的產品,能與特斯拉有得一拼,不用說,背靠中國市場這樣寵大的市場,立馬就能揚名立萬,俘獲萬千用戶的心。

特斯拉啟迪我們,車企做強,要把創新放在首位,要潛心研發,堅持不舍,追求以革命性新品勝出,做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The End-

文/曾高飛

郵箱:xyzzg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