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凝聚社會力量 合力脫貧攻堅

2016年9月24日,省扶貧“兩會”與福建電視臺公共頻道《金秋》欄目帶領小記者們赴福鼎市浮柳村深壟民族小學開展“你我同行·聚力扶貧”幫扶活動,

傳遞溫暖正能量。 圖為省扶貧“兩會”相關負責人與小記者、手把手幫扶對象合影。福建日報記者 吳恩兒 攝

東南網10月11日訊今年10月17日是第四個“全國扶貧日”。“全國扶貧日”的宗旨是動員與凝聚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合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努力。我省的社會扶貧工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完善人人皆願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社會扶貧機制,形成凝聚社會力量,合力脫貧攻堅的良好態勢,成為扶貧工作中一股不可或缺的正能量,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各方齊助力,村強民富氣象新

國慶假期,風和日麗。甯德市屏南縣甘棠鄉小梨洋村的甘准振幸福地忙著。這個季節是四季豆和茄子收穫的季節,

他或是到地裡收割,或是到距離村子6公里遠的甘棠鄉。甘棠鄉有他的新房子正在裝修,過不了多久就可以入住了。

甘准振能夠這麼幸福地活著,離不開社會各界對小梨洋村和對他的幫扶。

小梨洋村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村民原先靠外出打工為主要收入來源。甘准振腰椎間盤突出,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只能在家務農。2014年,小梨洋村被列為省重點貧困村,

2015年被列為省扶貧“兩會”重點掛鉤幫扶村。甘准振一家被列為國家標準的貧困戶。

社會各界對小梨洋村伸出了援手。從2014年下半年至今,小梨洋村在基礎設施方面投入521萬元、美麗鄉村建設投入686萬元,村子的整體面貌煥然一新。這些錢,主要是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對這個古村落建設的支援。省農科院的專家實地考察後,為小梨洋村引進15種新型蔬菜品種,並進行實地指導及培訓技術。

品種改良了,種植技術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福建省扶貧基金會為該村送來了20萬元的村集體創收資金,村裡利用這筆錢,參與投資建設了一個可儲存150噸蔬果的冷庫。冷庫不僅對本村開放,也對臨近的村莊開放。這給小梨洋村帶來了每年2.4萬元的村集體收入。當又一筆20萬元的村集體創收資金到來的時候,小梨洋村把它投入到屏南祥安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開設農家樂旅遊餐廳,
每年也有2.4萬元的收益……

各種的幫扶,或直接或間接地帶動小梨洋村村集體收入以及農民收入的增加。2014年,當地人均純收入為6300元,到2016年就增長為1.2萬元。2014年,小梨洋村的村集體收入只有1萬元;2016年,該村村集體收入已有11萬元。

作為扶貧攻堅的成果之一,甘准振最大的變化還在於,他現在終於有了自己的“家”。一家人原先擠在多年前的土木結構的危舊房裡,居住品質很差。為了孩子的上學,他決定搬遷到甘棠鄉。他申請在甘棠鄉異地安置一套房子。他是國定貧困戶,符合造福工程的條件。他家有5口人,每人疊加享受各種補貼達2.8萬元,一共補貼了14萬元,解決了購房款的大部分。對於現在的生活,甘准振感到非常滿意。每次碰到村幹部,他都會用樸實的語言對村幹部表達著感謝:“還好有你們。”

其實,像小梨洋村和甘准振這樣在政府和社會各界幫扶下脫貧的例子在我省還有很多。

福建西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接柘榮縣英山鄉鳳洋村,流轉村裡的山地、耕地1500畝,建立優質太子參生產基地,通過基地建檔立卡貧困戶28戶113人,去年就幫助脫貧16戶71人。餘下的貧困戶,有望今年底前全部脫貧。與此同時,該公司的投資每年給當地帶來村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

新大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定向捐助安溪縣上智村100萬元扶貧資金,用於該村特色產業扶貧和貧困群眾幫扶濟困項目。

當社會各界一起參與到扶貧攻堅的戰役中的時候,就已經距離打贏戰役不遠了。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書畫展暨藝術扶貧活動”募集的資金主要提供給紅軍長征出發地寧化縣等地使用。圖為修建後的寧化縣石壁鎮江頭村街口橋。 福建日報記者 吳恩兒 攝

形式多樣化,精准幫扶效果好

10月9日,閩侯荊溪鎮,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操場上。當天驕陽似火,但來自南平鄉下的晨晨,1944年生,兩個兒子都是智障,籌款的目的是“説明病弱的家庭維持生計”,目標金額1200元。迄今為止已有58人支援,已完成籌款目標。

無論是海外募捐管道的推廣,還是網路募捐管道的嘗試,福建省扶貧基金會不斷地在拓寬幫扶貧困戶的募捐管道。

事情再往前推一年,2016年10月,省扶貧基金會與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文聯聯合舉辦“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書畫邀請展暨藝術扶貧活動”,共有165名書畫家捐贈書畫167幅,共義賣捐贈314.1萬元,全部用於長汀縣、甯化縣紅軍長征出發地和壽寧、政和、浦城的貧困老區村建設。這種藝術扶貧,既為貧困地區提供了文化產品提升了文化素養,又能夠籌資捐款、濟貧幫困。

“只要是對扶貧攻堅有幫助的新事物,只要是對貧困戶脫貧致富有幫助的新方法,我們都會盡可能地嘗試。目的只有一個,通過我們的努力,廣泛動員與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以各種靈活多樣的形式參與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為助推打贏全省扶貧攻堅戰做貢獻。” 福建省扶貧協會會長葉繼革如是說。

省級醫療專家,每到一處義診,當地的老百姓紛至遝來。 福建日報記者 吳恩兒 攝

不能讓一個殘疾人大學生落下

□福建日報記者 吳恩兒

“我是一名先天性的殘疾人,身體的不便帶給我學習和生活上巨大的壓力。從小肢體不健全,害怕與同學、老師溝通,導致我性格內向,精神壓力也很大,經常一天說不上幾句話。如果沒有省扶貧基金會、省殘聯及省煙草總公司提供學費資助,就沒有現在充滿自信的我。”南平市松溪縣的程凱說。幫助程凱圓夢的是“扶貧助殘大學圓夢行動”。

為了減輕貧困地區殘疾人家庭的經濟負擔,保障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幫助這些追夢的學子完成大學學業,自2015年起,省扶貧基金會聯合省煙草總公司和省殘聯共同發起“扶貧助殘大學圓夢行動”公益助學活動,對全省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殘疾人大學生和低保戶殘疾人子女大學生實行學費資助。經過縣殘聯、縣扶貧開發協會的熱心幫助與精准核對,2015年共有282名學生受助,撥付助學金160多萬元。2016年加大幫扶力度,已撥付270多萬元對478名殘疾人低保家庭子女和殘疾人大學生進行資助。

藝術美,藝術扶貧更美

大愛無疆,筆墨有情。近年來,省扶貧開發協會、省扶貧基金會牽手、組織省內書畫藝術名家,開展藝術扶貧活動。藝術本就美,融入扶貧事業的藝術更美。

2015年5月8日,省扶貧“兩會”聯手尤溪縣人民政府,在尤溪縣體育館舉辦“扶貧濟困·共富家園”書畫義賣活動。來自省書協、省美協的15名書畫家彙聚一堂,以弘揚朱子文化為內容揮毫潑墨,當場創作了百餘幅作品,50多位元尤溪縣企業家和各界愛心人士踴躍認購,共籌得愛心善款73萬元,全部用於尤溪縣的扶貧開發事業。7月18日,由省扶貧“兩會”和財富海西雜誌社共同舉辦的財富海西雜誌社五周年慶典“扶貧濟困·書畫認購”活動在福州西湖賓館舉辦,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12月15日,福建省扶貧基金會和閩清縣人民政府主辦的“扶貧濟困·共富家園”為主題的書畫義賣活動在閩清縣博物館舉行,通過義賣32名省內知名書畫名家提供的20餘幅作品,共籌得113.8萬元善款,全部用於閩清縣的扶貧項目。

2016年4月8日,省扶貧“兩會”與省文化廳、省工商聯、福州市工商聯在福州聯合舉辦“扶貧濟困·共富家園”書畫義賣捐贈活動,近百位愛心藝術家捐贈了書畫作品130餘幅,得到了60多位企業家的踴躍認購,募集扶貧資金86萬元,全部用於我省社會扶貧事業。10月31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文聯、省扶貧基金會主辦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書畫展暨藝術扶貧活動”儀式在福建省畫院舉行,共有160多位書畫名家捐獻了167幅珍貴書畫作品,107個省級文明單位及省屬文化企業認購了132幅作品,籌集資金314.1萬元,用於紅軍長征出發地長汀縣和寧化縣以及原中央蘇區浦城縣、壽寧縣等地的基礎設施建設。

手把手,用愛為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國的未來。貧困家庭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過早地體會了生活的艱辛。

貧困兒童需要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支援和説明,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勵。自2016年以來,省扶貧開發協會、省扶貧基金會與省希望工程辦公室帶領福建電視臺金秋欄目組,不間斷地組織小記者來到霞浦等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以及一些貧困村小學,開展“你我同行·聚力扶貧”小記者手把手結對幫扶貧困學生活動。

今年6月3日,12名來自福州十九中學的小記者走進霞浦民族小學,在這裡與12名貧困學生開展手把手結對幫扶活動。採訪結束,小記者楊東來頗有感慨,“不管是這個因家庭遭遇不幸的男孩,還是因為其他原因而受幫扶的孩子,我絲毫沒有在他們身上發現因不幸而帶來的陰影。回憶起那些貧困孩子天真的面容,我發現他們其實並不‘貧困’,他們樂觀地面對生活,體現出許多人性的美好品質。”

“你我同行·聚力扶貧”幫扶活動是學生之間結對交友、互助互學、奉獻愛心、共受教益的一項教育活動,讓城裡的孩子們更加認識社會、認識農村、認識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增強社會責任感,凝聚社會力量,助力扶貧起示範帶動作用;使受幫扶兒童及家庭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懷,以更加積極陽光的心態面對未來的生活。

家長與小記者們還深入幫扶對象家中,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並送去了慰問金。活動後,小記者們還將繼續跟蹤回訪幫扶物件,與之建立長期的幫扶關係,使手把手成為可持續的幫扶活動。

這個活動還引起了愛心企業的關注,2016年9月,中國石油福建分公司為福鼎市桐城街道浮柳村深壟民族小學捐贈了19台電腦。

居住品質很差。為了孩子的上學,他決定搬遷到甘棠鄉。他申請在甘棠鄉異地安置一套房子。他是國定貧困戶,符合造福工程的條件。他家有5口人,每人疊加享受各種補貼達2.8萬元,一共補貼了14萬元,解決了購房款的大部分。對於現在的生活,甘准振感到非常滿意。每次碰到村幹部,他都會用樸實的語言對村幹部表達著感謝:“還好有你們。”

其實,像小梨洋村和甘准振這樣在政府和社會各界幫扶下脫貧的例子在我省還有很多。

福建西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接柘榮縣英山鄉鳳洋村,流轉村裡的山地、耕地1500畝,建立優質太子參生產基地,通過基地建檔立卡貧困戶28戶113人,去年就幫助脫貧16戶71人。餘下的貧困戶,有望今年底前全部脫貧。與此同時,該公司的投資每年給當地帶來村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

新大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定向捐助安溪縣上智村100萬元扶貧資金,用於該村特色產業扶貧和貧困群眾幫扶濟困項目。

當社會各界一起參與到扶貧攻堅的戰役中的時候,就已經距離打贏戰役不遠了。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書畫展暨藝術扶貧活動”募集的資金主要提供給紅軍長征出發地寧化縣等地使用。圖為修建後的寧化縣石壁鎮江頭村街口橋。 福建日報記者 吳恩兒 攝

形式多樣化,精准幫扶效果好

10月9日,閩侯荊溪鎮,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操場上。當天驕陽似火,但來自南平鄉下的晨晨,1944年生,兩個兒子都是智障,籌款的目的是“説明病弱的家庭維持生計”,目標金額1200元。迄今為止已有58人支援,已完成籌款目標。

無論是海外募捐管道的推廣,還是網路募捐管道的嘗試,福建省扶貧基金會不斷地在拓寬幫扶貧困戶的募捐管道。

事情再往前推一年,2016年10月,省扶貧基金會與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文聯聯合舉辦“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書畫邀請展暨藝術扶貧活動”,共有165名書畫家捐贈書畫167幅,共義賣捐贈314.1萬元,全部用於長汀縣、甯化縣紅軍長征出發地和壽寧、政和、浦城的貧困老區村建設。這種藝術扶貧,既為貧困地區提供了文化產品提升了文化素養,又能夠籌資捐款、濟貧幫困。

“只要是對扶貧攻堅有幫助的新事物,只要是對貧困戶脫貧致富有幫助的新方法,我們都會盡可能地嘗試。目的只有一個,通過我們的努力,廣泛動員與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以各種靈活多樣的形式參與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為助推打贏全省扶貧攻堅戰做貢獻。” 福建省扶貧協會會長葉繼革如是說。

省級醫療專家,每到一處義診,當地的老百姓紛至遝來。 福建日報記者 吳恩兒 攝

不能讓一個殘疾人大學生落下

□福建日報記者 吳恩兒

“我是一名先天性的殘疾人,身體的不便帶給我學習和生活上巨大的壓力。從小肢體不健全,害怕與同學、老師溝通,導致我性格內向,精神壓力也很大,經常一天說不上幾句話。如果沒有省扶貧基金會、省殘聯及省煙草總公司提供學費資助,就沒有現在充滿自信的我。”南平市松溪縣的程凱說。幫助程凱圓夢的是“扶貧助殘大學圓夢行動”。

為了減輕貧困地區殘疾人家庭的經濟負擔,保障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幫助這些追夢的學子完成大學學業,自2015年起,省扶貧基金會聯合省煙草總公司和省殘聯共同發起“扶貧助殘大學圓夢行動”公益助學活動,對全省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殘疾人大學生和低保戶殘疾人子女大學生實行學費資助。經過縣殘聯、縣扶貧開發協會的熱心幫助與精准核對,2015年共有282名學生受助,撥付助學金160多萬元。2016年加大幫扶力度,已撥付270多萬元對478名殘疾人低保家庭子女和殘疾人大學生進行資助。

藝術美,藝術扶貧更美

大愛無疆,筆墨有情。近年來,省扶貧開發協會、省扶貧基金會牽手、組織省內書畫藝術名家,開展藝術扶貧活動。藝術本就美,融入扶貧事業的藝術更美。

2015年5月8日,省扶貧“兩會”聯手尤溪縣人民政府,在尤溪縣體育館舉辦“扶貧濟困·共富家園”書畫義賣活動。來自省書協、省美協的15名書畫家彙聚一堂,以弘揚朱子文化為內容揮毫潑墨,當場創作了百餘幅作品,50多位元尤溪縣企業家和各界愛心人士踴躍認購,共籌得愛心善款73萬元,全部用於尤溪縣的扶貧開發事業。7月18日,由省扶貧“兩會”和財富海西雜誌社共同舉辦的財富海西雜誌社五周年慶典“扶貧濟困·書畫認購”活動在福州西湖賓館舉辦,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12月15日,福建省扶貧基金會和閩清縣人民政府主辦的“扶貧濟困·共富家園”為主題的書畫義賣活動在閩清縣博物館舉行,通過義賣32名省內知名書畫名家提供的20餘幅作品,共籌得113.8萬元善款,全部用於閩清縣的扶貧項目。

2016年4月8日,省扶貧“兩會”與省文化廳、省工商聯、福州市工商聯在福州聯合舉辦“扶貧濟困·共富家園”書畫義賣捐贈活動,近百位愛心藝術家捐贈了書畫作品130餘幅,得到了60多位企業家的踴躍認購,募集扶貧資金86萬元,全部用於我省社會扶貧事業。10月31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文聯、省扶貧基金會主辦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書畫展暨藝術扶貧活動”儀式在福建省畫院舉行,共有160多位書畫名家捐獻了167幅珍貴書畫作品,107個省級文明單位及省屬文化企業認購了132幅作品,籌集資金314.1萬元,用於紅軍長征出發地長汀縣和寧化縣以及原中央蘇區浦城縣、壽寧縣等地的基礎設施建設。

手把手,用愛為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國的未來。貧困家庭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過早地體會了生活的艱辛。

貧困兒童需要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支援和説明,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勵。自2016年以來,省扶貧開發協會、省扶貧基金會與省希望工程辦公室帶領福建電視臺金秋欄目組,不間斷地組織小記者來到霞浦等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以及一些貧困村小學,開展“你我同行·聚力扶貧”小記者手把手結對幫扶貧困學生活動。

今年6月3日,12名來自福州十九中學的小記者走進霞浦民族小學,在這裡與12名貧困學生開展手把手結對幫扶活動。採訪結束,小記者楊東來頗有感慨,“不管是這個因家庭遭遇不幸的男孩,還是因為其他原因而受幫扶的孩子,我絲毫沒有在他們身上發現因不幸而帶來的陰影。回憶起那些貧困孩子天真的面容,我發現他們其實並不‘貧困’,他們樂觀地面對生活,體現出許多人性的美好品質。”

“你我同行·聚力扶貧”幫扶活動是學生之間結對交友、互助互學、奉獻愛心、共受教益的一項教育活動,讓城裡的孩子們更加認識社會、認識農村、認識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增強社會責任感,凝聚社會力量,助力扶貧起示範帶動作用;使受幫扶兒童及家庭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懷,以更加積極陽光的心態面對未來的生活。

家長與小記者們還深入幫扶對象家中,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並送去了慰問金。活動後,小記者們還將繼續跟蹤回訪幫扶物件,與之建立長期的幫扶關係,使手把手成為可持續的幫扶活動。

這個活動還引起了愛心企業的關注,2016年9月,中國石油福建分公司為福鼎市桐城街道浮柳村深壟民族小學捐贈了19台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