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09:47:00 人民網-人民創投網 原創稿 小字

AC加速器徐勇:創業是先有人,後有事 09:47:00 人民網-人民創投網 原創稿 小字

徐勇覺得自己是一個後知後覺的人,所做的事情都是先有人,後有事。自己有種老師情結,講點江湖道義,追求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又在機緣巧合之下接觸到了天使投資這個激情與挑戰並存的領域,自然就把天使成長營和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當成了自己實現英雄夢的地方,並且希望幫助更多人實現英雄夢。

源起矽谷的天使成長營

徐勇從國企幹部變身為天使成長營發起人和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創始人的起因,是在一次美國之行中瞭解到了加速器這種能夠孵化出更多優秀企業、成功率更高的模式,回國之後本想說服別人做同樣的事,卻沒有成功,只好選擇自己做。

“這是需要浪漫情懷,又真的挺不容易的一件事,我就自己下來做吧”。

最先成立的是天使成長營,目的很直接,就是培養更多的天使投資人,並在此基礎上發展成一個天使投資人的圈子。

在徐勇的瞭解中,矽谷形成了一個非常完善的金融鏈條,“從早期大量的各種各樣的實驗室,到VC,到矽谷銀行,各種並購基金,到他們相對活躍的資本市場,在整個(創業)過程當中找錢都相對不難。”這種金字塔型的資本市場能夠保證天使階段的專案數是VC階段的15到20倍,有充足的基礎篩選出優質的項目。

而且,美國的天使投資人經歷了幾十年的積累,形成了很多有生命力的組織和圈子,不斷投資擁有不同價值核心的年輕人。

從而讓矽谷“特立獨行、相信自己、找與自己一樣的人、有遠大創業夢想、充分開放,資料驅動”的核心文化得以保持和發展。在徐勇看來,這正是中國呈現棗核狀的資本市場所欠缺的地方.

天使成長營的課程體系是徐勇和童瑋亮、李竹等人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和其他一些導師一起打磨出來的,“排名前三十的天使投資人,基本上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我們的導師”。

今年,天使成長營還會繼續豐富產品線,在既有的純公益的產品線基礎上,與合作夥伴合作,嘗試一些偏商業的培訓、短訓,豐富培訓的內容,進行課程的反覆運算。

徐勇認為天使投資人應該具備“三心”、“三思”和“三力”。“三心”是要有浪漫的心,相信未來會更好;要有感恩的心,對人對事,成人達己;還要對高風險、長週期、底概率的天使投資有敬畏之心。

“三思”則是要有獨立思考的習慣,不盲目追風口,不人云亦云;要習慣深度思考,找到在風口之下,哪些點是自己的機會;還要學會換位思考,“去考慮創始人、創業者會怎麼樣想,不要替代他們去做決策,要尊重他們,要克制”。

“三力”則是要有持續勤奮的能力,看足夠多的項目,找到感覺;有持續訓練自己的能力,克制慣性思維,克制不明覺厲;然後要有進圈子的能力,“好的專案永遠看不著,你投的項目下一輪的投資者都不願意看,沒人接你,你再努力也沒成果”。

“事實上是怎麼選項目,怎麼看項目,怎麼規避一些風險,不用特別複雜。我們也有一些這種經驗和心得,可以和大家聊。包括什麼樣的團隊不要投,這個都還是有一些(經驗)的,我覺得叫做成功很難複製,失敗容易傳承。”徐勇告訴人民創投(ID:renminct)。

更為重要的是,天使成長營今年還會加強社群概念,團結和留存一些真正可能比較活躍的人,建立一個更緊密的圈子,形成一個志同道合的天使投資群體。在徐勇的介紹中,天使成長營已經畢業的兩百多名同學中,有五六十人轉做了職業投資人。第一期天使成長營的三十多個同學中,有二十多人成了職業投資人或者做了基金合夥人,並且成立了一個班級基金。

打造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

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的成立則是天使成長營閉環發展模式的一個必然結果,既為天使成長營的學員們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又為所投資的項目提供了投後管理服務。

“有了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之後,我們整個的培養模型變成了知識經驗的傳授偏培訓這一塊,投資實踐偏向基金這一塊,孵化提升屬於加速器這一塊。從瞭解怎麼做投資,到實際下場開始往外投,到投完了之後怎麼去幫助創業者,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模型。”徐勇表示。

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在第一季嘗試了融資對接會等十幾個產品,最後發現,這能夠體現自身作用的是優化打磨商業模式,相伴創始人成長和融資對接這三個點。

“2017年,我們希望在這三個點上能把產品更加的具像化。比如優化打磨商業模式,能夠更加的產品化,怎麼對接,怎麼互相幫助、互相影響;相伴創始人成長這塊我們今年也會更加的系統化,説明大家面對整個創業過程當中遇到的非常大的壓力和挑戰。”徐勇表示。

而融資對接更像是每一季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的成果展示。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第一期的畢業儀式上推出了13個專案,其中11個專案都完成了下一輪融資,在今年的六七月份,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還將繼續推出十幾個專案,幫助它們對接資本。“這是整個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要做的,把我們的模式更加的細化,更加的落地,更加的形成產品。”徐勇說道。

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有一個三級結構,第一級是徐勇、童瑋亮和金洛竹三個主要的創始發起人。第二級是分佈在北京、上海、美國的十幾位合夥人,不同的合夥人有不同的專長,能夠根據入駐團隊的需求,為其及時提供服務、對接資源。第三級是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引入的百度、阿裡、騰訊、360、小米、京東等公司的高管,作為陪伴創業者成長的教練(Mentor)。一些核心的教練最後會被被發展成為投資合夥人。

“合夥人應該是大的價值觀接近,能力互補。我們都是沿著比較正的路來做事,希望幫助有夢想的創業者,比較堅定的看好中國的遠期的發展。如果在用巧勁和用笨辦法之間,笨辦法能走得更長久的話,我們希望能夠走得更厚重一點,更長久一點。”

這是徐勇覺得自己區別於其他機構的地方,他不認為依靠外部導師就能夠給入駐團隊帶來更多的貢獻,“中國現在比較典型的現象是,功成身不退,稍微知名一點的人都忙得一塌糊塗,偶爾露個臉聊半個小時、一個小時,能起多大作用呢?廣播式的聊作用就更不明顯了”。

2015年底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開始有專案投出去,到2017年已經有將近兩年的時間,徐勇希望能夠嘗試從一些專案上實現退出,來見到一點成果。“原來我們講理念、講模式、講創新,兩年過去了,這些肯定都還會繼續做,再去落地,同時用一些比較扎實的成果來證明,的確做得還不錯,還有一定的發展。”

先有人,後有事

作為天使成長營的發起人和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的創始人,徐勇現在每週工作100個小時,每天工作14到16個小時,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會用在辦公室。“因為這個事真的是需要主要的創始人覺得這個事欲罷不能,投入足夠的心思、精力、資源,當做夢想去做,而不僅僅是一點情懷。”

“我還算是在國內團結了一批人一起來做(這件事),而不是一兩個人。”徐勇表示,能夠對接大企業的生態,對接資本的生態,整個加速器的模型才在。“你的主創始人是不是真的有點號召力,能把大家團結過來。另外,你可能要讓很多利益出去,你有沒有分利這樣的一個心態,讓大家相信你這個模式能走下來。”

徐勇認為,不管是創業,還是投資,都不能逼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或者不擅長的事,這樣在遇到困難時才不會輕易放棄。“一定是到了你欲罷不能,破繭而出的時候再創業。創業其實很難,如果你不是真的非常喜歡這個事,不是遇到什麼麻煩困難你都會堅持,我覺得就別追時髦了。”

“找人找錢找方向,有人你可能擅長什麼東西,你有核心的合夥人去把它落下來,慢慢的這個事不只是個想法,它變成了有可能是個產品。他是有一個路徑以外,一個一以貫之,是被事推著走的,而不是被錢和夢推著走。如果你的願景是被事一步步推著走的,你就走得會比較好,順夢而做我覺得這事就比較懸。”這是徐勇的創業邏輯,也是他的投資邏輯。

不投慫人

“創業是一個非常非常個性化的事實,靠別人幫是肯定幫不出來偉大的企業,核心還是自己更強。”徐勇表示,他們所看重的是有英雄夢的創業者,然後在創業過程中給予他幫助和提醒,按照他們的需要為其對接資源,並在畢業之前,幫助他們梳理思路,對接下一輪的投資者。

“我們按照我們的一個標準原則去選合適的創業者,人要對,人要強,調性和做的事要對,這個事我們覺得處在一個有機會的趨勢上。然後,我們把錢給他,同時我們會跟他充分交流,我們會鼓勵他做一種自我期待、自我約束比較高的創業者。”徐勇說,他們基本不投慫人,要找優秀的創業者,而不是只想賺錢的小商人。

徐勇和團隊的投資邏輯是人和事要相互匹配,有比較清晰的商業邏輯,不去追風口。“初期沒有收入,或者說需要花一部分錢倒沒關係,但是你要持續燒錢的話,這個就不是我們(要投資的項目)風格。”而且,一定是要創新推動創業,推動一些產業、技術、模式的一些創新,而不是低水準的創業。

今年他們的投資會離科技近一點,包括人工智慧、大資料、醫藥醫療健康或者新材料的方面的專案都是有機會的,軟體和硬體的結合也會有機會。同時,他們還會更關注于年輕人相關的消費升級和文創領域,比如像狼人殺這種有比較強的社群屬性和線下線下相互促進的專案。更重要的是,要離錢近,追求現金為王。

徐勇會把天使成長營的每一個班都從頭跟到尾,可以喊出每一個同學的名字,這件事對他而言,是傾注了很大熱情去追尋的一個夢想:培養更多天使投資人,投更多的早期項目,去幫助更多的項目,去推動和促進一些行業領頭者的出現。

“我覺得沒有好和不好,沒有壞和不壞,你沿著你自己的初心,沿著你自己比較舒坦的方式去做,你把這個事做到相對的比較極致,這個活法可能就很好。”

“事實上是怎麼選項目,怎麼看項目,怎麼規避一些風險,不用特別複雜。我們也有一些這種經驗和心得,可以和大家聊。包括什麼樣的團隊不要投,這個都還是有一些(經驗)的,我覺得叫做成功很難複製,失敗容易傳承。”徐勇告訴人民創投(ID:renminct)。

更為重要的是,天使成長營今年還會加強社群概念,團結和留存一些真正可能比較活躍的人,建立一個更緊密的圈子,形成一個志同道合的天使投資群體。在徐勇的介紹中,天使成長營已經畢業的兩百多名同學中,有五六十人轉做了職業投資人。第一期天使成長營的三十多個同學中,有二十多人成了職業投資人或者做了基金合夥人,並且成立了一個班級基金。

打造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

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的成立則是天使成長營閉環發展模式的一個必然結果,既為天使成長營的學員們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又為所投資的項目提供了投後管理服務。

“有了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之後,我們整個的培養模型變成了知識經驗的傳授偏培訓這一塊,投資實踐偏向基金這一塊,孵化提升屬於加速器這一塊。從瞭解怎麼做投資,到實際下場開始往外投,到投完了之後怎麼去幫助創業者,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模型。”徐勇表示。

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在第一季嘗試了融資對接會等十幾個產品,最後發現,這能夠體現自身作用的是優化打磨商業模式,相伴創始人成長和融資對接這三個點。

“2017年,我們希望在這三個點上能把產品更加的具像化。比如優化打磨商業模式,能夠更加的產品化,怎麼對接,怎麼互相幫助、互相影響;相伴創始人成長這塊我們今年也會更加的系統化,説明大家面對整個創業過程當中遇到的非常大的壓力和挑戰。”徐勇表示。

而融資對接更像是每一季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的成果展示。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第一期的畢業儀式上推出了13個專案,其中11個專案都完成了下一輪融資,在今年的六七月份,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還將繼續推出十幾個專案,幫助它們對接資本。“這是整個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要做的,把我們的模式更加的細化,更加的落地,更加的形成產品。”徐勇說道。

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有一個三級結構,第一級是徐勇、童瑋亮和金洛竹三個主要的創始發起人。第二級是分佈在北京、上海、美國的十幾位合夥人,不同的合夥人有不同的專長,能夠根據入駐團隊的需求,為其及時提供服務、對接資源。第三級是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引入的百度、阿裡、騰訊、360、小米、京東等公司的高管,作為陪伴創業者成長的教練(Mentor)。一些核心的教練最後會被被發展成為投資合夥人。

“合夥人應該是大的價值觀接近,能力互補。我們都是沿著比較正的路來做事,希望幫助有夢想的創業者,比較堅定的看好中國的遠期的發展。如果在用巧勁和用笨辦法之間,笨辦法能走得更長久的話,我們希望能夠走得更厚重一點,更長久一點。”

這是徐勇覺得自己區別於其他機構的地方,他不認為依靠外部導師就能夠給入駐團隊帶來更多的貢獻,“中國現在比較典型的現象是,功成身不退,稍微知名一點的人都忙得一塌糊塗,偶爾露個臉聊半個小時、一個小時,能起多大作用呢?廣播式的聊作用就更不明顯了”。

2015年底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開始有專案投出去,到2017年已經有將近兩年的時間,徐勇希望能夠嘗試從一些專案上實現退出,來見到一點成果。“原來我們講理念、講模式、講創新,兩年過去了,這些肯定都還會繼續做,再去落地,同時用一些比較扎實的成果來證明,的確做得還不錯,還有一定的發展。”

先有人,後有事

作為天使成長營的發起人和AC加速器(天使成長基金)的創始人,徐勇現在每週工作100個小時,每天工作14到16個小時,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會用在辦公室。“因為這個事真的是需要主要的創始人覺得這個事欲罷不能,投入足夠的心思、精力、資源,當做夢想去做,而不僅僅是一點情懷。”

“我還算是在國內團結了一批人一起來做(這件事),而不是一兩個人。”徐勇表示,能夠對接大企業的生態,對接資本的生態,整個加速器的模型才在。“你的主創始人是不是真的有點號召力,能把大家團結過來。另外,你可能要讓很多利益出去,你有沒有分利這樣的一個心態,讓大家相信你這個模式能走下來。”

徐勇認為,不管是創業,還是投資,都不能逼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或者不擅長的事,這樣在遇到困難時才不會輕易放棄。“一定是到了你欲罷不能,破繭而出的時候再創業。創業其實很難,如果你不是真的非常喜歡這個事,不是遇到什麼麻煩困難你都會堅持,我覺得就別追時髦了。”

“找人找錢找方向,有人你可能擅長什麼東西,你有核心的合夥人去把它落下來,慢慢的這個事不只是個想法,它變成了有可能是個產品。他是有一個路徑以外,一個一以貫之,是被事推著走的,而不是被錢和夢推著走。如果你的願景是被事一步步推著走的,你就走得會比較好,順夢而做我覺得這事就比較懸。”這是徐勇的創業邏輯,也是他的投資邏輯。

不投慫人

“創業是一個非常非常個性化的事實,靠別人幫是肯定幫不出來偉大的企業,核心還是自己更強。”徐勇表示,他們所看重的是有英雄夢的創業者,然後在創業過程中給予他幫助和提醒,按照他們的需要為其對接資源,並在畢業之前,幫助他們梳理思路,對接下一輪的投資者。

“我們按照我們的一個標準原則去選合適的創業者,人要對,人要強,調性和做的事要對,這個事我們覺得處在一個有機會的趨勢上。然後,我們把錢給他,同時我們會跟他充分交流,我們會鼓勵他做一種自我期待、自我約束比較高的創業者。”徐勇說,他們基本不投慫人,要找優秀的創業者,而不是只想賺錢的小商人。

徐勇和團隊的投資邏輯是人和事要相互匹配,有比較清晰的商業邏輯,不去追風口。“初期沒有收入,或者說需要花一部分錢倒沒關係,但是你要持續燒錢的話,這個就不是我們(要投資的項目)風格。”而且,一定是要創新推動創業,推動一些產業、技術、模式的一些創新,而不是低水準的創業。

今年他們的投資會離科技近一點,包括人工智慧、大資料、醫藥醫療健康或者新材料的方面的專案都是有機會的,軟體和硬體的結合也會有機會。同時,他們還會更關注于年輕人相關的消費升級和文創領域,比如像狼人殺這種有比較強的社群屬性和線下線下相互促進的專案。更重要的是,要離錢近,追求現金為王。

徐勇會把天使成長營的每一個班都從頭跟到尾,可以喊出每一個同學的名字,這件事對他而言,是傾注了很大熱情去追尋的一個夢想:培養更多天使投資人,投更多的早期項目,去幫助更多的項目,去推動和促進一些行業領頭者的出現。

“我覺得沒有好和不好,沒有壞和不壞,你沿著你自己的初心,沿著你自己比較舒坦的方式去做,你把這個事做到相對的比較極致,這個活法可能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