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扭扭捏捏到主動檢查 湘潭戰“兩癌”靠什麼贏得女人心?

湘鄉市婦幼保健院每年至少下鄉開兩次健康講座。

文、圖:今日女報/鳳網記者羅雅潔

“我們村很多婦女都主動來做檢查,畢竟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9月30日,湘潭湘鄉市婦幼保健院的會議室裡熙熙攘攘,擠滿了前來登記“兩癌”檢查的農村婦女。毛田鎮大興村36歲的吳女士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今年的“兩癌”篩查跟往年不一樣,婦聯幹部不用三請四催,大家都是自願報名!

當然,不僅是在湘鄉市,放眼整個湘潭市,自願報名參加“兩癌”檢查的婦女越來越多——從扭扭捏捏到大大方方,

從被催著檢查到主動前往……短短幾年時間,湘潭的農村婦女們經歷了什麼?帶上好奇心,跟今日女報/鳳網記者一起搭乘這班“湘潭‘兩癌’工作列車”一探究竟!

湘鄉市婦女正在排隊接受“兩癌”檢查。

第一站>>

湘鄉市:從“要我檢”變成“我要檢”

說起幾年來開展“兩癌”檢查工作的變化,湘鄉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肖玲這位“見證人”有話要說——以前是“要我檢”,如今是“我要檢”,這其中就飽含了咱們湘鄉市婦聯幹部的汗與淚。

“去年,我們給每個鄉鎮分配任務數,鄉鎮再分配到村;今年則是由村、鄉鎮自己統計要參加檢查的人數,我們只需安排檢查日期即可。”如今,剛到9月底,湘鄉市14000例“兩癌”篩查任務數就已完成13568例。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瞭解到,與大多數市縣不同的是,湘鄉市“兩癌”篩查不下鄉,而是統一到婦幼保健院進行。“保證檢查品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婦女群眾看到我們認真做檢查的誠意。”肖玲說,雖然離市婦幼保健院最遠的鄉鎮車程有兩個多小時,但因為有專車接送,婦女的檢查熱情並沒有因為路途較遠而下降。

湘鄉市農村婦女的保健意識如此之高是有原因的。

“2013年—2015年,湘鄉市成為提升乳腺癌預防意識教育與培訓試點項目市,是湖南兩個試點地區之一。”肖玲介紹,成為項目市後,婦幼保健院與婦聯聯合開展了多次健康講座和培訓活動,“每年每個鄉鎮都下去至少兩次”。而後期的問卷評估也表明,許多農村婦女有了定期檢查身體的習慣。

湘鄉市不僅在前期檢查上下功夫,後期治療也為患者考慮周全。“在檢查中發現患有乳腺癌或者宮頸癌的,

如果患者想轉去三甲醫院繼續治療,我們可以按照雙向轉診制度,將病人轉至省婦幼,並為她安排好住院的相關事宜。”

湘鄉市婦聯副主席劉超告訴記者,今年湘鄉市婦聯對“兩癌”患者的救助力度更大,除了為貧困婦女爭取市級、省級救助金外,婦聯還自掏腰包,從婦聯經費撥出一部分,給予了近20名患者每人2000元的補助。

2010年,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宋秀岩(中)來湘潭縣婦幼保健院調研。

第二站>>

湘潭縣:“兩癌”登記,一“滴”即來

在以往的“兩癌”檢查中,登記是個麻煩事兒——受檢婦女排隊登記姓名、年齡、住址等基本資訊,等待時間長不說,婦幼保健院還得安排3—4人專門做登記工作。不過,在湘潭縣,“兩癌”登記卻十分省心,只要身份證一“滴”,登記工作就能快速完成。

原來,在經過2016年繁瑣的“兩癌”工作登記程式後,湘潭縣婦幼保健院就在探索更快捷的登記方式。今年6月,由湘潭縣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劉名利牽頭自主研發了這個資訊採集系統,通過掃描受檢婦女身份證直接錄入個人信息,檢驗單上直接體現了“兩癌”檢查同意書、受檢專案及受檢物件、醫生簽名、初診結果等內容。“這保證了個人受檢檔案資訊的真實性、準確性,資料也不需要重複錄入,提高了檢查效率,還大大減少了出錯率。”劉名利介紹。

帶著好奇心,今日女報/鳳網記者也現場體驗了一下採集系統——拿出身份證,放在設備上一刷,個人資訊立刻彈出來,但同時也顯示記者的年齡和戶口所在地不符合湘潭縣“兩癌”篩查的標準,不能給予登記。而受檢婦女的檢查結果和患者的隨訪記錄,在系統中都能一鍵查詢。

“其實做這樣一個系統並不難,但效果是非常好的。”負責“兩癌”業務的湘潭縣婦幼保健院紀檢檢察院趙美姣告訴記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醫務人員和受檢婦女都享受到了便利。

除了這一突破,湘潭縣還在現有檢查項目的基礎上免費加了一個盆腔B超檢查。早在2006年,湘潭縣就成為婦女病的普查普治項目縣,2012年湘潭縣又成為了乳腺癌檢查項目縣。兩個專案的落地實施,為如今的農村婦女“兩癌”免費篩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08年,時任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調研湘潭縣婦幼保健院,寫下“蓮城巾幗,風姿卓爾”。2010年,時任全國婦聯主席宋秀岩也來到湘潭縣婦幼保健院,調研婦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而在2013年,湘潭縣婦幼保健院獲得了由全國婦聯頒發的“全國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9月7日,為100例貧困婦女免費實施手術援助活動正式開始。

9月7日,雨湖區副區長張超群在仁和醫院看望慰問吳桂秋。

第三站>>

雨湖區:政府助力,讓救助更貼心

在“兩癌”篩查工作中,查出患有乳腺癌和宮頸癌的貧困婦女可以申請救助,但那些查出患有婦科病的貧困婦女卻顯得有些“尷尬”。“論病情,她們確實達不到救助標準。但要去做手術,也得花個幾千上萬元,這對貧困婦女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如何幫助這些患上婦科病的婦女?在雨湖區,一名女性改變了這個局面——她就是劉素嫦。

劉素嫦是雨湖區昭潭街道的兼職副主席,同時也是湘潭仁和醫院的辦公室主任。她聽聞這一情況,多次跟院領導彙報溝通,最終,湘潭仁和醫院決定為100名貧困婦女免費實施婦科手術。

“住了4天就出院了,大概節省了一萬多元錢,我真的很感謝他們!”今年50歲的吳桂秋是這一項目的受益者之一,她患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症已有6年,但因為丈夫早早去世,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自己打工每月賺得的1000多元錢,因而難以承受治療費用。而這次她在仁和醫院進行了免費的陰式子宮切除術和腹腔鏡手術,終於擺脫了這令她困擾6年的疾病。

“這是雨湖區‘兩癌’免費篩查及婦科病普查普治兩個實事專案的延伸服務。”雨湖區婦聯主席文曼群向記者介紹,除了婦聯改革外,雨湖區政府還專門為“兩癌”救助工作撥款,“沒有建檔立卡,達不到省、國家救助標準的貧困‘兩癌’婦女,我們也給予了每人3000元的救助金。”據統計,雨湖區在“兩癌”救助上累計撥款20余萬元。

湘潭市婦聯主席趙歡

對話婦聯>>

“兩癌”要擴面、提標、保質、達效

走訪了部分湘潭區縣,記者來到了這一“兩癌”工作列車的總站——湘潭市婦聯,湘潭市婦聯主席趙歡給記者分享了湘潭“兩癌”工作經驗。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如果要總結“兩癌”工作經驗,您有哪些好經驗值得分享?

趙歡:我認為,“兩癌”工作主要得從四個方面進行。

首先是“擴面”。現在“兩癌”免費檢查針對的是35-64歲的農村婦女,我們力求放寬年齡限制和戶籍限制,讓更多婦女享受到這一民生實事專案。今年3月,我們組織了200多名環衛女工人在市婦幼參加“兩癌”免費檢查,而之後,城鎮機關也可將“兩癌”納入到單位體檢中。

再者是“保質”。今年7月底,我們聯合市衛計委組織對縣市區進行專案工作督導檢查,通過“問”、“聽”、“查”等方式,現場回饋存在問題,強調整改要求。“兩癌”篩查技術指導小組每季度對專案單位開展品質控制檢查,抽取一定量的TCT、病檢標本進行覆核,確保一個人員也不少,一個環節也不落。各縣市區婦幼保健機構與篩查機構均指定專人負責篩查結果異常物件的追蹤管理,專冊進行登記,追蹤難到位的異常物件,婦幼、衛計部門將情況及時回饋給婦聯,基層婦聯上門做工作,實事求是告之病情,給出檢查治療的建議,有效避免誤診、漏診現象的發生。

最後是“達效”。在我下鄉督查工作的過程中,我發現婦女由害怕到理性面對檢查和疾病的一個轉變,她們的健康意識提高了。另一方面,男同志和監督機關對“兩癌”工作的認識都提高了,大家都投入到這項工作裡來,自然有更好的效果。

編輯:依依

2010年,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宋秀岩(中)來湘潭縣婦幼保健院調研。

第二站>>

湘潭縣:“兩癌”登記,一“滴”即來

在以往的“兩癌”檢查中,登記是個麻煩事兒——受檢婦女排隊登記姓名、年齡、住址等基本資訊,等待時間長不說,婦幼保健院還得安排3—4人專門做登記工作。不過,在湘潭縣,“兩癌”登記卻十分省心,只要身份證一“滴”,登記工作就能快速完成。

原來,在經過2016年繁瑣的“兩癌”工作登記程式後,湘潭縣婦幼保健院就在探索更快捷的登記方式。今年6月,由湘潭縣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劉名利牽頭自主研發了這個資訊採集系統,通過掃描受檢婦女身份證直接錄入個人信息,檢驗單上直接體現了“兩癌”檢查同意書、受檢專案及受檢物件、醫生簽名、初診結果等內容。“這保證了個人受檢檔案資訊的真實性、準確性,資料也不需要重複錄入,提高了檢查效率,還大大減少了出錯率。”劉名利介紹。

帶著好奇心,今日女報/鳳網記者也現場體驗了一下採集系統——拿出身份證,放在設備上一刷,個人資訊立刻彈出來,但同時也顯示記者的年齡和戶口所在地不符合湘潭縣“兩癌”篩查的標準,不能給予登記。而受檢婦女的檢查結果和患者的隨訪記錄,在系統中都能一鍵查詢。

“其實做這樣一個系統並不難,但效果是非常好的。”負責“兩癌”業務的湘潭縣婦幼保健院紀檢檢察院趙美姣告訴記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醫務人員和受檢婦女都享受到了便利。

除了這一突破,湘潭縣還在現有檢查項目的基礎上免費加了一個盆腔B超檢查。早在2006年,湘潭縣就成為婦女病的普查普治項目縣,2012年湘潭縣又成為了乳腺癌檢查項目縣。兩個專案的落地實施,為如今的農村婦女“兩癌”免費篩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08年,時任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調研湘潭縣婦幼保健院,寫下“蓮城巾幗,風姿卓爾”。2010年,時任全國婦聯主席宋秀岩也來到湘潭縣婦幼保健院,調研婦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而在2013年,湘潭縣婦幼保健院獲得了由全國婦聯頒發的“全國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9月7日,為100例貧困婦女免費實施手術援助活動正式開始。

9月7日,雨湖區副區長張超群在仁和醫院看望慰問吳桂秋。

第三站>>

雨湖區:政府助力,讓救助更貼心

在“兩癌”篩查工作中,查出患有乳腺癌和宮頸癌的貧困婦女可以申請救助,但那些查出患有婦科病的貧困婦女卻顯得有些“尷尬”。“論病情,她們確實達不到救助標準。但要去做手術,也得花個幾千上萬元,這對貧困婦女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如何幫助這些患上婦科病的婦女?在雨湖區,一名女性改變了這個局面——她就是劉素嫦。

劉素嫦是雨湖區昭潭街道的兼職副主席,同時也是湘潭仁和醫院的辦公室主任。她聽聞這一情況,多次跟院領導彙報溝通,最終,湘潭仁和醫院決定為100名貧困婦女免費實施婦科手術。

“住了4天就出院了,大概節省了一萬多元錢,我真的很感謝他們!”今年50歲的吳桂秋是這一項目的受益者之一,她患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症已有6年,但因為丈夫早早去世,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自己打工每月賺得的1000多元錢,因而難以承受治療費用。而這次她在仁和醫院進行了免費的陰式子宮切除術和腹腔鏡手術,終於擺脫了這令她困擾6年的疾病。

“這是雨湖區‘兩癌’免費篩查及婦科病普查普治兩個實事專案的延伸服務。”雨湖區婦聯主席文曼群向記者介紹,除了婦聯改革外,雨湖區政府還專門為“兩癌”救助工作撥款,“沒有建檔立卡,達不到省、國家救助標準的貧困‘兩癌’婦女,我們也給予了每人3000元的救助金。”據統計,雨湖區在“兩癌”救助上累計撥款20余萬元。

湘潭市婦聯主席趙歡

對話婦聯>>

“兩癌”要擴面、提標、保質、達效

走訪了部分湘潭區縣,記者來到了這一“兩癌”工作列車的總站——湘潭市婦聯,湘潭市婦聯主席趙歡給記者分享了湘潭“兩癌”工作經驗。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如果要總結“兩癌”工作經驗,您有哪些好經驗值得分享?

趙歡:我認為,“兩癌”工作主要得從四個方面進行。

首先是“擴面”。現在“兩癌”免費檢查針對的是35-64歲的農村婦女,我們力求放寬年齡限制和戶籍限制,讓更多婦女享受到這一民生實事專案。今年3月,我們組織了200多名環衛女工人在市婦幼參加“兩癌”免費檢查,而之後,城鎮機關也可將“兩癌”納入到單位體檢中。

再者是“保質”。今年7月底,我們聯合市衛計委組織對縣市區進行專案工作督導檢查,通過“問”、“聽”、“查”等方式,現場回饋存在問題,強調整改要求。“兩癌”篩查技術指導小組每季度對專案單位開展品質控制檢查,抽取一定量的TCT、病檢標本進行覆核,確保一個人員也不少,一個環節也不落。各縣市區婦幼保健機構與篩查機構均指定專人負責篩查結果異常物件的追蹤管理,專冊進行登記,追蹤難到位的異常物件,婦幼、衛計部門將情況及時回饋給婦聯,基層婦聯上門做工作,實事求是告之病情,給出檢查治療的建議,有效避免誤診、漏診現象的發生。

最後是“達效”。在我下鄉督查工作的過程中,我發現婦女由害怕到理性面對檢查和疾病的一個轉變,她們的健康意識提高了。另一方面,男同志和監督機關對“兩癌”工作的認識都提高了,大家都投入到這項工作裡來,自然有更好的效果。

編輯: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