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最後一個“桃花源”——“洞穴村”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想必大家都能耳熟能詳,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在繁華喧鬧的今天,中國竟然還真有一處“桃花源”。

“洞穴村”

貴州省紫雲縣格凸河畔的大山深處,有一天然形成的洞穴,洞穴裡的人們仍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們的穴居生活已有150餘年歷史。這是“亞洲最後的穴居部落”、現代“山頂洞人”。

孩子們在上課

他們種植玉米,飼養牲畜,紡布織衣,自給自足。他們雖然生活貧困但是從不缺少歡樂。連接外界的只有一條崎嶇的羊腸小徑,走到最近的公路要步行很久。近年來中洞走出了幾名大學生,他們在城市工作安了家,過上了讓祖輩們羡慕的生活,

其實他們不知道在繁華的城市也有一群羡慕他們的人。

在山下,政府投資興建了新的村莊,但是他們不願意搬離山洞,窮家難舍,故土難離。洞中冬暖夏涼,不怕颳風下雨,他們可能很難適應外面的居住環境。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從大自然規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這未免不是一種生活方式,尤其在喧囂的今天。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