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樂信:積極擁抱監管,用綠色校園金融推動行業洗牌

風光無限的校園貸市場,曾是消費金融行業兵家必爭之地。2016年以來,隨著行業逐步成熟,各大平臺紛紛醞釀轉型。

據網貸之家最新披露的資料,截至2017年2月底,全國共有74家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校園貸業務,

主要為消費分期平臺和P2P網貸平臺。這個數字比2015年的頂峰時期少了47家,其中僅2016年就有45家平臺主動退出市場。

有人退出,也有人留守。2017年3月30日,樂信在深圳召開了一次合作夥伴大會,其CEO肖文傑在會上著重提出了“綠色校園金融”的四項基本原則。作為最早向大學生提供小額分期購物服務的平臺,樂信(前身為“分期樂”)的這套“綠色校園金融”模式,或為市場化的校園金融服務平臺轉型提供一套新範式。

不把市場留給“豬”隊友,不讓民間高利貸佔領校園

樂信的“綠色校園金融”主張包括:額度限制、費率限制以及助力成長、支持創業就業,加大金融信用、資訊安全教育等四大方面。

“坦白說,我們過去幾年備受煎熬,

因為我們有太多“豬”一樣的隊友。其實校園的一些負面,都是民間的放貸造成的。學生的合情合理的需求在這裡,如果我們停止服務,這個市場只會比今天更糟糕,因為民間貸和高利貸始終不會放棄這部分市場。”肖文傑坦言。

肖文傑說,一方面,我們必須承認,當下校園的金融服務需求是真實且迫切的,已滿18歲的大學生雖然已是成年人,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社會閱歷尚淺,

屬於金融服務應該覆蓋的相對弱勢群體;另一方面,正因為他們弱勢,所以社會向他們提供的服務必須是更加綠色、更有助於其健康成長的。

這與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及兩會代表在今年兩會上表達的觀點,不謀而合。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多名代表委員呼籲,應當規範發展校園貸,但並不贊成完全禁止。

“雖然校園信貸領域出現野蠻生長、無序擴張的局面,但仍屬於成長鏈金融的重要部分,

對大學生進行適當的授信是合理的”。全國政協委員翟美卿說。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商學院院長徐玖平則表示,對大學生適當授信可以提高他們的信用意識、風險意識和獨立行為能力,關鍵是如何規範引導,“花錢能力對大學生很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行(601988,買入)副行長許羅德也提出,高校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為其提供的金融服務應具備普惠性。

在我國金融體系中,商業銀行因為在產品研發、風險控制和社會責任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在高校消費金融服務中應扮演主要角色,正規的市場化機構可以作為補充,前提是有一定的資格准入(包括風控能力和合規銷售等)。

具體說來,樂信的“綠色校園金融”體系,包括以下幾點:

在優先支持助學、創業需求方面,樂信聯合金融機構推出了“樂助學”產品,不僅支援學生繳納學費,也可以支援合理生活費。其中學費和住宿費按年度一次性申請並直接打入學校對公帳戶;生活費則按月申請,一線城市每月最高為1000元。985類高校本科生每年的貸款額度可達12000元,高於國家助學貸款最高限額4000元。在創業支持方面,樂信正計畫推出“樂創”專項計畫。

在額度控制方面,樂信認為,不能助長大學生不理性消費欲望,有必要對其能夠調用的信用額度加以限制,防止過度借貸。除了額度控制,樂信認為提供給大學生的金融服務,利率也應該控制在較低的水準。目前,分期樂商城分期消費的綜合服務費率大致與信用卡分期持平,助學貸年化利率控制在10%以下。

同等重要的是,要在服務中教育,持續推進金融信用、資訊安全知識進校園。樂信認為,科學消費觀及適度使用金融工具是大學生的必修課,通過將關於信用消費的常識滲透在服務的各個環節中,可以很好地幫助大學生建立信用意識,學會恰當使用金融工具。

穩健合規,校園金融市場才有未來

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樂信對其所提出的綠色校園金融四項基本原則,踐行已久。

實際上,就在樂信合作夥伴大會召開的前一天,肖文傑代表樂信集團還參與了中國銀監會聯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在中國人民大學共同主辦的2017年“送金融知識進校園”現場推進會。

去年11月9日,團中央學校部、教育部思政司、中央金融團工委等部門,在北京發起了為期一年的旨在防範校園不良網貸的“送金融知識進校園”活動。樂信作為協辦單位深度參與此次活動,並確立了每月9日為“信用安全日”。

今年3月9日,樂信集團旗下的分期樂商城,線上上掀起了一場頗具聲勢的“信用安全日”活動,數十家媒體參與了這次活動的報導。

除了線上上向用戶精准推送金融信用安全知識,樂信還積極在校園開辦講座。報導顯示,從去年11月啟動該活動以來,樂信已陸續在南寧、福州、大連、河南新鄉等多個城市舉辦了數十次的校園講座活動。據介紹,樂信今年的目標是是要做一百場“送金融知識進校園活動”講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4月,分期樂發起成立了中國大學生信用聯盟。通過行業內各公司之間加強資訊共用,解決校園信貸市場多頭借貸、暴力催收等亂象。

所謂多頭借貸,是指同一貸款者同時向多家金融機構提出信貸要求。多頭借貸使用者的信貸逾期風險是普通客戶的3~4倍,貸款申請者每多申請一家機構,違約的概率就上升20%。

相關調查發現,小額現金貸人群中,有多頭借貸行為的用戶占比超過50%。由於網貸資訊不記入央行的征信系統,網貸平臺之間資訊共用程度較低,導致多頭借貸現象非常難根治。

“中國大學生信用聯盟是一個非常好的探索。”有評論人士對此分析說,“這相當於建成了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首個征信系統,系統建成後,各單位可以從更多元的角度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進行交叉比對,提高資訊校驗的準確性,有效地杜絕多頭借貸現象。”

此外,2016年3月,樂信旗下的分期樂作為第一批理事會員單位加入了剛剛成立的中國互聯網(愛基,淨值,資訊)協會,此後,分期樂與京東金融等一道作為第一批17家資訊共用單位向有關部門報送了經營信貸資訊。

更早些時候,2015年底,分期樂就加入了由騰訊安全和深圳網警牽頭的反資訊詐騙協會,共用行業資料,借助互聯網大資料和執法部門的力量,嚴厲打擊校園金融欺詐。截至目前,樂信已配合公安機關處理違法校園信貸詐騙案十餘起,為受騙大學生挽回經濟損失超600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金融界無關。凡來源非金融界網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金融界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不僅支援學生繳納學費,也可以支援合理生活費。其中學費和住宿費按年度一次性申請並直接打入學校對公帳戶;生活費則按月申請,一線城市每月最高為1000元。985類高校本科生每年的貸款額度可達12000元,高於國家助學貸款最高限額4000元。在創業支持方面,樂信正計畫推出“樂創”專項計畫。

在額度控制方面,樂信認為,不能助長大學生不理性消費欲望,有必要對其能夠調用的信用額度加以限制,防止過度借貸。除了額度控制,樂信認為提供給大學生的金融服務,利率也應該控制在較低的水準。目前,分期樂商城分期消費的綜合服務費率大致與信用卡分期持平,助學貸年化利率控制在10%以下。

同等重要的是,要在服務中教育,持續推進金融信用、資訊安全知識進校園。樂信認為,科學消費觀及適度使用金融工具是大學生的必修課,通過將關於信用消費的常識滲透在服務的各個環節中,可以很好地幫助大學生建立信用意識,學會恰當使用金融工具。

穩健合規,校園金融市場才有未來

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樂信對其所提出的綠色校園金融四項基本原則,踐行已久。

實際上,就在樂信合作夥伴大會召開的前一天,肖文傑代表樂信集團還參與了中國銀監會聯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在中國人民大學共同主辦的2017年“送金融知識進校園”現場推進會。

去年11月9日,團中央學校部、教育部思政司、中央金融團工委等部門,在北京發起了為期一年的旨在防範校園不良網貸的“送金融知識進校園”活動。樂信作為協辦單位深度參與此次活動,並確立了每月9日為“信用安全日”。

今年3月9日,樂信集團旗下的分期樂商城,線上上掀起了一場頗具聲勢的“信用安全日”活動,數十家媒體參與了這次活動的報導。

除了線上上向用戶精准推送金融信用安全知識,樂信還積極在校園開辦講座。報導顯示,從去年11月啟動該活動以來,樂信已陸續在南寧、福州、大連、河南新鄉等多個城市舉辦了數十次的校園講座活動。據介紹,樂信今年的目標是是要做一百場“送金融知識進校園活動”講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4月,分期樂發起成立了中國大學生信用聯盟。通過行業內各公司之間加強資訊共用,解決校園信貸市場多頭借貸、暴力催收等亂象。

所謂多頭借貸,是指同一貸款者同時向多家金融機構提出信貸要求。多頭借貸使用者的信貸逾期風險是普通客戶的3~4倍,貸款申請者每多申請一家機構,違約的概率就上升20%。

相關調查發現,小額現金貸人群中,有多頭借貸行為的用戶占比超過50%。由於網貸資訊不記入央行的征信系統,網貸平臺之間資訊共用程度較低,導致多頭借貸現象非常難根治。

“中國大學生信用聯盟是一個非常好的探索。”有評論人士對此分析說,“這相當於建成了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首個征信系統,系統建成後,各單位可以從更多元的角度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進行交叉比對,提高資訊校驗的準確性,有效地杜絕多頭借貸現象。”

此外,2016年3月,樂信旗下的分期樂作為第一批理事會員單位加入了剛剛成立的中國互聯網(愛基,淨值,資訊)協會,此後,分期樂與京東金融等一道作為第一批17家資訊共用單位向有關部門報送了經營信貸資訊。

更早些時候,2015年底,分期樂就加入了由騰訊安全和深圳網警牽頭的反資訊詐騙協會,共用行業資料,借助互聯網大資料和執法部門的力量,嚴厲打擊校園金融欺詐。截至目前,樂信已配合公安機關處理違法校園信貸詐騙案十餘起,為受騙大學生挽回經濟損失超600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金融界無關。凡來源非金融界網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金融界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