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元人民幣,你見過嗎?

三元人民幣,你見過嗎?

1953年的秋天,滿洲里火車站停著一列列的火車靜候入關。這是一趟絕密任務,很少人能知道這車上裝的是什麼東西。原來這一列列等待入關的火車上裝滿了錢,

它是由蘇聯幫助我國印製的第二套人民幣。這裡面就有我國人民幣發行史上唯一一枚面值為三元的人民幣!

到這裡有人不禁就問我國的人民幣為啥要蘇聯幫著印製呢?這還不是因為當時我國工業基礎薄弱,技術水準比較落後,自然印製錢幣這種高科技的東西我們的技術還是不夠,

無法製造出券面精美、防偽技術高的紙幣,無奈之下只能向當時的大哥蘇聯求助。之所以會出現三元的面值,是受到蘇聯幣制文化的影響。因為當時蘇聯的錢幣盧布裡面有三的面額,硬幣和紙幣裡面都有三的面額。我國的第二套人民幣於五十年代設計印製的,這也正逢我國全面學習蘇聯的時候,所以在錢幣上也借鑒了盧布的三面額體系。

下面就來說說這張我國錢幣史上唯一的一版三元紙幣,這張三元紙幣整體呈綠色,正面中心圖案為井岡山腳下的龍源口石橋,這就要結合到這套人民幣設計的主題。在剛開始設計第二套人民幣的時候中央領導將這套人民幣的設計主題定位革命歷史的歷程,設計師周令釗和同事研究過後選取了井岡山、延安和天安門作為主圖案,井岡山就被印到了三元人民幣的正面。

在井岡山上之所以會選擇龍源口石橋,是因為井岡山時期的第一個保衛戰和紅軍史上第一個打勝仗龍源口大捷就發生在這裡,這座橋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大捷橋。

從概率學來看,三元錢幣的流通使用效率比較低,且在剛開始設計的時候並沒有三元的面額,

而是有1、2、5、10、50、100的面額。那麼為啥還要印製3元紙幣呢?這就要說到第一套人民幣發行時,盤踞在臺灣的國民黨當局從向大陸散佈很多假鈔。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中央決定增加3元面額,直接取消50和100的面額,這樣即使國民黨想造假,那麼他們的成本和難度也會大大增加。

之後中蘇關係惡化,為了防止蘇聯大量印製我國貨幣,1964年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關於限期收回三種人民幣票券的通知》,

正式收回由1953年蘇聯代印的3元、5元、10元。這樣,我國人民幣歷史上唯一的三元退出市場流通。

由於當時銀行已經回收大部分的三元紙幣,再加上當時人們普遍沒有收藏意識,目前3元的存世量極少,品相不錯的差不多4萬左右,朋友們,你們見過三元的人民幣嗎?

朋友們,你們見過三元的人民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