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81192,這裡是祖國,請返航!

你只知道今天是愚人節

可還記得那年4月1日

南海上空的英靈嗎

那年那天

一架高速截擊機殲8

在低空低速下與EP3轟然相撞

那年那天

南海上空的火球裡沒有傘花

那年那天

美機迫降在中國海南的機場

那年那天

中國人以生命為代價

拿著比美國落後二十年的軍事科技喝退了美國

那年那天

中國人咬碎鋼牙和血吞下

揚起的是不屈的頭顱

我們應該要永遠記住

有一個編號叫做81192

有一個英雄,叫做“王偉”

視頻:81192,請返航!

王偉是誰?或許還有很多人不知道。

王偉生於1968年4月6日,從小立志報國,高中畢業後自願應招入伍,在部隊全身心投入到飛行事業中。

無論駕駛哪種戰機,他都能做到地面苦練,空中精飛,每次飛行考核都是優秀。

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國EP-3偵察機入侵中國海南島附近海域上空進行偵查。為了保衛國家安全,中國海軍航空兵立即派出2架殲-8II戰鬥機進行監視和攔截。

其中一架編號為81192的僚機,在中國海南島東南70海裡(110公里)的中國專屬經濟區上空受到美軍飛機的故意撞擊,

並最終墜毀。跟王偉同時監視美機的另一位飛行員趙宇介紹說,當時王偉飛機的尾部被美機螺旋槳刮得“像紙片一樣”飛散開了。

據趙宇說,王偉的飛機被美機撞壞後開始翻滾墜落,但飛機上依然傳來了王偉鎮定的報告聲:“飛機控制失靈。”他仍在試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救護戰機作最後的衝刺。

趙宇只得大聲命令他“跳傘”。

趙宇確定他看到了王偉的降落傘在空中張開,但10多萬中國軍民在隨後14天的大規模搜救中卻找不到王偉的蹤跡。

4月8日,中國空軍在南海上搜尋飛行員王偉

4月10日,南海漁船搜救王偉

而美國軍機則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迫降海南島陵水機場,公然侵犯我領土。

時任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多次要求要不惜一切代價運用一切手段全力搜救王偉。海軍司令親自指揮搜救工作,但始終沒有找到王偉的蹤跡,最後確認王偉同志已犧牲,他的生命定格在33歲。

王偉犧牲後,中央軍委於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舉行了命名大會,授予王偉同志“海空衛士”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同時被海軍黨委批准為革命烈士。

16年來,幾乎每年的今天,網上都會出現對王偉的懷念和哀悼。

81192不僅僅是一架飛機,81192不僅僅是一個編號,那是這個古老民族在艱難成長中,面對強敵時一次次的抗爭與反擊。

我們不會忘記4月1日這個日子,更不會忘記建設強大的國防!

從劉華清、宋文驄到羅陽,一位位先賢為中國軍工的發展付出了必勝的心血;從殲10、殲15到殲20,從第一艘航母到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建造,見證著國防事業的日益強大。

16年來,中國國防事業與日俱增,中國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信念從未動搖!

1998年3月23日,殲-10首飛成功。

2002年6月,首架裝備俄制發動機的殲-10小批量生產型號首飛。

2003年12月,殲-10雙座型號原型機首飛。

2004年,隸屬成都軍區駐守雲南的中國空軍44師131團換裝殲-10戰機,成為中國空軍第一個裝備該型戰機的部隊。

2016年,宋文驄和殲-10合影。

2009年8月31日,殲-15首飛成功。

2012年11月23日,隨著飛行員戴明盟的駕駛,編號為552的殲-15艦載機在航母遼寧艦上成功觸艦複飛。

2012年11月23日,殲-15降落在遼寧艦甲板上。

羅陽,中國殲-15飛機研製現場總指揮,2012年11月25日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職。

2016年珠海航展上,中國第五代戰機殲-20展翅翱翔!

量產殲20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號經歷航程15200海裡、耗時4個月(123天)的艱難遠航後抵達大連,爾後交予中國軍方。

遼寧號航母

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號開始入役改裝。

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2013年11月26日,遼寧艦從青島赴中國南海展開為期47天的海上綜合演練,期間中國海軍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為主編組了大型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戰鬥群編列近20艘各類艦艇。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除美國海軍外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單國海上兵力集結演練,亦標誌著遼寧號航空母艦開始具備海上編隊戰鬥群能力。編隊包含瀋陽號和石家莊號,兩艘051C型防空驅逐艦,煙臺號和濰坊號兩艘054A型護衛艦。這是中國第一個航母戰鬥群!

2015年12月31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中國啟動了第二艘航空母艦研製工作,正在大連自主開展設計和建造。

國產航母建造

這是完全由我國自主開展設計的首艘航空母艦,排水量約為5萬噸級,採用常規動力裝置;搭載國產殲-15飛機和其他型號艦載機,固定翼飛機採用滑躍起飛方式;艦上將配有滿足任務需要的各型設備。第二艘航母的設計和建造吸收了“遼寧艦”科研試驗和訓練的有益經驗,在許多方面將有新的改進和提高。

2017年3月30日,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稱: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在開展舾裝工作,進展非常順利。我相信不會讓大家久等。

現在的中國今非昔比,

我們決不允許第二次“王偉事件”再次發生!

如有來犯者挑釁,

我們必定要驅逐之!

王偉,請放心,

在你殉國的領空,

更多的81192將永遠守衛這片藍天碧海!

王偉,請放心,

今天中國強大的軍隊,

將沿著你的航線巡遊海空。

81192請返航,人民軍隊正馭風飛翔!

英雄從未遠去,我們不會忘卻。

81192,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中央軍委於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舉行了命名大會,授予王偉同志“海空衛士”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同時被海軍黨委批准為革命烈士。

16年來,幾乎每年的今天,網上都會出現對王偉的懷念和哀悼。

81192不僅僅是一架飛機,81192不僅僅是一個編號,那是這個古老民族在艱難成長中,面對強敵時一次次的抗爭與反擊。

我們不會忘記4月1日這個日子,更不會忘記建設強大的國防!

從劉華清、宋文驄到羅陽,一位位先賢為中國軍工的發展付出了必勝的心血;從殲10、殲15到殲20,從第一艘航母到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建造,見證著國防事業的日益強大。

16年來,中國國防事業與日俱增,中國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信念從未動搖!

1998年3月23日,殲-10首飛成功。

2002年6月,首架裝備俄制發動機的殲-10小批量生產型號首飛。

2003年12月,殲-10雙座型號原型機首飛。

2004年,隸屬成都軍區駐守雲南的中國空軍44師131團換裝殲-10戰機,成為中國空軍第一個裝備該型戰機的部隊。

2016年,宋文驄和殲-10合影。

2009年8月31日,殲-15首飛成功。

2012年11月23日,隨著飛行員戴明盟的駕駛,編號為552的殲-15艦載機在航母遼寧艦上成功觸艦複飛。

2012年11月23日,殲-15降落在遼寧艦甲板上。

羅陽,中國殲-15飛機研製現場總指揮,2012年11月25日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職。

2016年珠海航展上,中國第五代戰機殲-20展翅翱翔!

量產殲20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號經歷航程15200海裡、耗時4個月(123天)的艱難遠航後抵達大連,爾後交予中國軍方。

遼寧號航母

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號開始入役改裝。

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2013年11月26日,遼寧艦從青島赴中國南海展開為期47天的海上綜合演練,期間中國海軍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為主編組了大型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戰鬥群編列近20艘各類艦艇。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除美國海軍外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單國海上兵力集結演練,亦標誌著遼寧號航空母艦開始具備海上編隊戰鬥群能力。編隊包含瀋陽號和石家莊號,兩艘051C型防空驅逐艦,煙臺號和濰坊號兩艘054A型護衛艦。這是中國第一個航母戰鬥群!

2015年12月31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中國啟動了第二艘航空母艦研製工作,正在大連自主開展設計和建造。

國產航母建造

這是完全由我國自主開展設計的首艘航空母艦,排水量約為5萬噸級,採用常規動力裝置;搭載國產殲-15飛機和其他型號艦載機,固定翼飛機採用滑躍起飛方式;艦上將配有滿足任務需要的各型設備。第二艘航母的設計和建造吸收了“遼寧艦”科研試驗和訓練的有益經驗,在許多方面將有新的改進和提高。

2017年3月30日,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稱: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在開展舾裝工作,進展非常順利。我相信不會讓大家久等。

現在的中國今非昔比,

我們決不允許第二次“王偉事件”再次發生!

如有來犯者挑釁,

我們必定要驅逐之!

王偉,請放心,

在你殉國的領空,

更多的81192將永遠守衛這片藍天碧海!

王偉,請放心,

今天中國強大的軍隊,

將沿著你的航線巡遊海空。

81192請返航,人民軍隊正馭風飛翔!

英雄從未遠去,我們不會忘卻。

81192,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