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嶽飛率軍北上抗金,皇帝趙構為何給了他二百張度牒?

看過《水滸》的人都知道,梁山中有兩個有名的出家人,一個是魯智深,還有一個是武松。不過魯智深是和尚,而武松卻是行者,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呢?原因就是武松比魯智深少了一張出家做和尚的資格證書——度牒。

不過,魯智深那張度牒,是趙員外花錢幫他買的。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在古代做和尚、做尼姑很自由,其實出家是有很高的門檻的。在古代,做一名和尚有時未必比當公務員容易。歷朝歷代,和尚、尼姑們都是免除苛捐雜稅和勞役的,

寺廟庵觀的田地也是不需要向國家繳納任何錢糧的。因此,朝廷必須嚴格控制全國出家之人的數量。要是大家都去當和尚、做尼姑了,一大幫子的官員們的工資誰來發?修河、造橋、築路等基礎設施的工程費用哪裡來?

從唐朝開始,國家對出家人設置了准入門檻,必須要取得度牒。度牒就是國家頒發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可以投身佛門的資格證書,是要經過專業考試的。

度牒上記載了原來的俗家姓名、原來的籍貫、出生年月等資訊。

朝廷見度牒炒賣成風,難以杜絕,乾脆自己也通過商品化運作出售度牒,以此來增加國庫的財政收入。如此一來,民間炒作的就更厲害了,度牒的價格也像當今的房地產市場一樣不斷攀升,

變成了天價!漲得太離譜了,國家就要出手干預。到北宋末年,皇帝頒發詔書,嚴令禁止通過炒作度牒獲取暴利!凡是不按政府指導價私下買賣度牒的,錢款一律沒收上繳國庫!估計這大概宗旨是度牒是用來出家的,不是用來炒作的,要讓度牒回歸到它本來的屬性。

最後說一件許多人不知道,但是非常有趣的事。據史書記載,嶽飛率軍北上抗金的時候,皇帝趙構下令撥付二百張度牒給嶽飛。你可千萬別以為這是皇帝體恤將士征戰辛苦,誰想出家就送一張度牒給他。打仗是需要花費大量錢財的,

軍餉、軍需啥的,什麼事都要花銀子,而國家財政未必能全部承擔得起。這二百張度牒,其實是皇帝發給岳家軍的軍費。東西我給你了,怎麼把它買出去。賣多賣少是你自己的事,我就不管了。

堂堂的抗金大元帥,原來竟然也做過批發販賣和尚資格證書的事,真讓人想不到,哈哈!

真讓人想不到,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