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天眼才登“舞臺”就大放異彩,未來或將繪製宇宙藍圖

據新華社消息,2017年10月10日,中國中國國家天文臺宣佈,科學家利用被譽為“中國天眼”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銀河系內發現了兩顆新的脈衝星。這是中國人首次利用自己獨立研製的射電望遠鏡發現脈衝星。

這兩顆新脈衝星已通過國際認證,代號分別為J1859-01和J1931-01,前者自轉週期為1.83秒,據估算距離地球約1.6萬光年;後者自轉週期為0.59秒,據估算距離地球約4100光年。兩顆脈衝星分別由FAST於今年8月22日、25日在南天銀道面通過漂移掃描發現。

這一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天文界的一片譁然。那麼發現新的脈衝星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效應呢?

首先說一下脈衝星的形成。據科學家介紹,脈衝星是一種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它的密度極高,上億噸可能只需要1立方釐米,不好理解?那這麼說吧,差不多一顆冰糖的大小就有幾千艘萬噸級別的巨輪重量。它是由恒星爆炸或者塌陷所形成的,也就是說,

脈衝星算是恒星的“星核”。這對於我們研究天體特別是恒星的產生、生長、塌陷、爆發等有著不可估量的研究價值,甚至是對於宇宙起源的研究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

最重要的是脈衝星自轉速度很快、自轉週期精確,是宇宙中最精准的時鐘。同時脈衝星在星體上一個固定範圍內會連續不斷的發射脈衝信號,

在加上自生的快速自轉,就好比轉動的燈塔發出忽明忽暗的光。這一點特性,對於未來的星際航行,會產生不可磨滅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不管是什麼交通估計,都是依靠GPS定位系統來判斷方位及路線的。

如果未來人類開始步入太空,GPS就不能用了,那麼,脈衝星的精准週期和持續不斷的脈衝信號,或許就是未來宇宙航行的“導航衛星”了。

天眼強大的搜索能力,或許真的能為我們繪製一個宇宙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