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家為何費力銷毀子彈,讓士兵練習不好嗎?這可大有講究

在二戰期間,我國由於工業水準的落後,武器槍支相當落後,各類彈藥也是較為緊缺,每打一場勝仗搜集槍支彈藥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戰爭結束後,不僅僅是我國,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同一件事情,

那就是大量的子彈該如何銷毀?

生產彈藥容易,銷毀子彈卻很難,那麼不禁有人會問:子彈分發給士兵進行射擊練習,提高射擊水準不是更好嗎?其實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並且相當不科學,這是為什麼?

首先,在國家處於和平穩定的年代,

世界各國都會選擇大量裁軍,以此來減少軍費開支,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經濟建設方面,這樣一來彈藥數量就處於極度飽和的狀態,在銷毀子彈方面,會率先將時間過長以及過期的子彈銷毀,因為這些子彈不僅不利於士兵射擊訓練,並且在使用方面會很不穩定,很有可能傷及自身以及友軍,並且各國士兵也不願意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其次,每款槍支都有自己的射擊壽命,也就是說,這款槍支在射出一定量的子彈後,就會面臨報廢。

以世界槍王AK-47為例,射擊壽命大約在15000發子彈,我國國產步槍QBZ-95的射擊壽命為10000發左右,機槍的射擊壽命為20000-25000發左右,如果用大量的子彈進行射擊訓練,那麼這把槍可能就會面臨報廢,

造成得不償失的局面。

再者,各國軍隊目前都講究科學化訓練,士兵訓練科目多種多樣,在短時間內射擊大量子彈對於士兵的整體訓練相當不利,並且對於士兵的身體也會造成影響,不利於全面發展以及整體訓練。

但是銷毀子彈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銷毀不當也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目前世界各國對於彈藥的銷毀也都有著不同的方式,我國在銷毀子彈方面,善於將子彈分為兩大類,常規子彈以及特殊彈藥,常規子彈在集中後採取燒毀的方式,特殊彈藥則在沒有人煙的地方進行集中炸毀。

而美國在子彈銷毀方面則顯得簡單粗暴,將子彈填埋之後直接引爆,但是這樣粗暴的方式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但是沒有辦法,美國國土面積大,人還少,怎麼搞都是人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