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能用來向銀行抵押借款的“有價證券”,到底是什麼?

最近喵小糖正在準備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每天上下班人擠人的地鐵上,還要捧著書啃啃啃,心好累。最近正好學到有價證券這章,獨學學不如眾學學,今天就跟大家來分享下。

真正家中急缺錢找過銀行借款的人,一般對有價證券都不會很陌生。因為除了常見的房車等大件,能夠被拿來抵押貸款,又是普通人都能夠擁有的,大概也就只有有價證券了。

有價證券是什麼?

有價證券是經濟學中的常見術語,指的是具有一定價格和代表某種所有權或債券的憑證,

是經濟權利的一種體現。有價證券一般可用於買賣、轉讓、抵押、繼承、投資等行為。

有價證券一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包括商品證券、貨幣證券、資本證券三種,狹義的則單指資本證券。

這裡要強調的是,有價證券屬於虛擬資本,

本身並不具有價值,但具有價格。這個價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會跟隨市場的波動而浮動,與它所代表的真實資本的價格也往往不一致。

有價證券價格≠真實資本價格

最最常見的有價證券就是我們日常使用的紙幣了。除此之外,股票、債券、基金等也是常見的有價證券。後者因為可以在證券市場上買賣和流通,交易價格波動大,投資理財效果明顯,因此也是除房地產市場外,

最具吸引力的家庭理財方式之一。

另外,作為一種財富的體現形式,有價證券也是要交稅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00號)第十條規定,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有價證券(這裡指上市公司限售流通股),

個人所得為有價證券的,需要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不過,對個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買賣股票、申購和贖回基金等所獲得的差價收入,目前還是免征個人所得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