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未來3年,煙臺的前途將無可限量!將打造國際化濱海城市!

煙臺人,你的身價要漲啦~

因為大煙臺又要發威了!

未來3年,煙臺將發生你想不到的大!變!化!

居民生活設施改造、城市改造、便民設施、醫療、綠化、地鐵開掛、新地標建設、出行更方便、創業/就業機會更多……

煙臺的城市化工作

有了任務目標和推進路徑!

9月30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發了

《關於切實加強和改進城市規劃

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

提出↓↓↓

以“七大體系”為支撐,

著力實施“七個工程”,

港產城融合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

建設創新開放包容、宜居宜業宜遊的

國際化濱海城市!

七個工程 築夢一座城

空間優化

打造“中心城市” 第一引擎

芝罘組團打造以文化、商業金融、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城市中心區,

萊山—高新區組團打造以行政、文教科研、高新技術為主的城市創新區,

牟平組團打造以生態農業、現代工業、醫養結合為主的綜合功能區,

開發區—福山組團打造以先進製造、臨港工業、臨空經濟為主的現代經濟中心,

蓬萊—長島組團打造以文旅、生態和海洋經濟為主的特色功能區。

“兩鐵兩港兩路一水”

啟動環渤海高鐵

“兩鐵”建設,即推進大萊龍鐵路擴能改造,啟動實施環渤海高鐵濰坊—煙臺段,持續完善提升鐵路網路,全面加強與周邊城市、全國高鐵網的對接連通。

“兩港”建設,空港方面:加快啟動機場二期工程,同步抓好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逐步實現機場與高鐵、城軌等其他交通方式“零換乘”;加強與國內外大型航空公司戰略合作,開通或加密與全球主要城市、重要旅遊目的地航線,打造輻射全國、連接日韓、面向世界的航空服務圈。

海港方面:推進煙臺港西遷,實施西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二期、西港區至淄博輸油管道複綫等11個工程,

建設臨港產業區;改造提升芝罘灣港區,建設面向東北亞的郵輪母港和海上旅遊集散中心;引導其他港區實行差異化發展,形成功能互補、相互促進的港口集群。

“兩路”建設,即優化加密高速公路網路,加快建設蓬萊—棲霞、龍口—青島、文登—萊陽高速公路,實施G18榮烏高速改線,規劃建設棲霞—海陽、萊州—牟平高速公路。提升國省道幹線服務能力,加快開發區至蓬萊段濱海路建設,實施G228國道外移,中心城市與縣域城市之間全部實現一級路相連。

“一水”,實施河庫水系連通工程,適時啟動建設老嵐水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海上調水工程”,在長島、龍口、牟平、萊州、海陽等縣市區的邊遠海島和缺水地區新建、改建、擴建一批海水淡化項目。

“三改一通”

三年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

“三改”,就是完成棚戶區改造,推進老舊社區綜合整治改造,實施背街小巷改造。

“一通”,中心城市貫通塔山南路、塔山北路,開工建設6座立交橋,完成68條斷頭路和丁字路改造,啟動觀海路與濱海路間6條連接道路拓寬和5個交叉路口渠化改造,新建、改建、插建部分停車場,緩解交通擁堵問題。

“五個生態”工程

全面淘汰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

“加快推進清潔供暖和散煤治理,2017年全面淘汰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完成5萬戶以上氣代煤、電代煤工程。完善城鄉結合部和小城鎮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燃氣管道和供熱管網,不斷擴大清潔能源集中供熱比例。”“推廣潔淨型煤及節能環保爐具,替代居民家中採暖、炊事用散煤及落後爐具。”

【揚塵防治、水體整治】嚴格建設揚塵治理,規範建築工地圍擋內容設置。圍繞“治”,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2017年重點河流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建成區內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任務,8座汙水處理廠實現升級改造,2020年城市建成區污水集中處理率、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兩個100%”。圍繞“用”,積極推廣再生水利用,鼓勵工業、環衛、景觀使用再生水,力爭2019年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0%以上。

“散亂汙”整治,全面清理取締小石材、小造紙、小電鍍等“散亂汙”企業,並建立長效管控機制。加強垃圾綜合治理,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兩年內全面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各縣市全部達到省級及以上生態園林城市或森林城市標準。

“一島一帶兩街區”

推進朝陽所城街區保護改造

建設生態島,落實省委省政府支持長島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政策措施,高標準編制《長島縣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規劃》,創建海洋類國家公園,創新管理體制,加快向以旅遊度假為主的特殊功能區轉變,打造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級軍民融合發展示範區。

打造仙境海岸帶。編制從昆崳山至長島濱海一線文化旅遊專線規劃,統籌養馬島、崆峒島、芝罘島等開發利用,沿線打造提升煙臺山、蓬萊閣等一批精品線、精品點、精品區,形成“仙境海岸”核心文化旅遊區和“黃金文化旅遊帶”。高標準實施北部環芝罘灣區片和夾河東岸幸福區片、城鐵南站區片、西部新港城、東部新區等重點區片開發,完善城市功能,彰顯城市形象。

保護改造兩個歷史文化街區。高標準推進朝陽街、所城裡保護改造,傳承歷史、保留記憶,發展新興業態,建成展現煙臺歷史文脈的特色街區、精品街區。2017年11月底前完成房屋和土地徵收,同步開展街區建設和修繕工作,爭取2018年底前基本竣工。

公共服務提升

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畫

【公共服務設施】高水準建設綜合性、多功能、規範化、便民化的城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新建居住區按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的標準,配套黨群服務中心轄屬的群眾健身設施。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市級、縣級圖書館和文化館分別達到國家一級、二級標準,推動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公園免費向社會開放。

【公共交通】優化公交線路,打通公交“最後一公里”,提高城市公交通行效率。統籌考慮旅遊發展需求和遊客數量,合理配建遊客諮詢中心、旅遊廁所、景區停車場等設施。

【教育】實施消除大班額專項工程和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畫。大力發展公辦幼稚園,完成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目標任務。

【養老】打造“健康煙臺、養生勝地”品牌,發展“大養老+小醫療”“大醫療+小養老”“醫療養老並重”“分散養老+醫療網路”四種醫養結合模式,建設國家健康城市、國家醫養結合城市、國際生命科學創新示範區。

【城市安全】加強預警預測體系、應急處置體系建設,提升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防火防汛、防強降雪、防風暴潮、社會治安等應急處置能力和水準,讓“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品牌更加響亮。

智慧城市

“互聯網+城市” 提升精細管理水準

【智慧化應用】開展“互聯網+城市”行動,把互聯網、雲計算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加以支持和佈局。

【智慧城管】建設數位化城市管理監管和服務平臺,推進城市管理資訊化,強化環境監測、供水供氣供電、生命線保障等運行資料運用,擴大城市管理可視可控範圍。

【智慧政務】建設全市統一的政務雲服務中心,完善網上行政審批,形成行政審批高效、公共服務便捷的智慧政務體系。

【智慧交通】建設交通運輸綜合管理與應急指揮平臺,改進交通組織方式,治理交通擁堵問題。

【智慧教育】逐步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

【智慧民生】整合關乎民生的各種資源,打造能夠為市民提供綜合性、個性化服務的平臺,擴大市民卡應用領域和使用範圍。

煙臺城市化七大支撐體系

各大支撐體系的推進進度,

有了明確時間表↓↓↓

1.規劃體系。

縱向上,市、縣、鎮、村四級規劃網路緊密銜接、全域覆蓋,做到規劃“一盤棋”;

橫向上,城鄉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環保規劃等“多規合一”,實現規劃“一張圖”。

到2020年,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100%。

2.生態體系。

到2020年,省控及以上重點河流水質基本達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

到2020年,完成森林撫育60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2%以上;

到2020年,市區空氣優良天數保持在310天以上。

3.交通體系。

海陸空立體交通設施全面升級,十個港口、八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集群發展,建設航空樞紐城市,提升高鐵覆蓋範圍和時速,打通鐵路“卡脖子”路段,高速公路“四縱三橫”佈局基本形成,國省道幹線公路網路互聯互通。

到2020年,港口貨物輸送量達到4億噸,機場旅客輸送量突破1000萬人次,高速公路里程達到670公里,形成3.5小時到北京、4小時到上海的高鐵服務圈,2小時到日韓的航空服務圈,7小時到遼東半島的海運服務圈。

4.公共服務體系。

黨建、教育、醫療、養老、商業、體育等公共設施健全、配置優化,與城市人口規模、分佈相匹配,基本公共服務覆蓋率和均等化水準明顯提升。

到2020年,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7名、床位6.6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40張以上,6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7年,形成城市社區15分鐘文化健身圈、醫療服務圈、便民生活圈。

5.管理體系。

健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服務”體制機制,加強城市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加大城市領域“四新”促“四化”力度,形成城市管理、執法、服務三位一體的大城管格局,城市管理法治化、網格化、精細化水準顯著提升,“智慧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到2020年,市和縣城40%以上的主次乾路達到深度保潔標準,“智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實現“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6.文化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持續深化,開埠文化、海洋文化、仙道文化、美食文化、葡萄酒文化、膠東紅色文化影響力增強,全民閱讀蔚然成風,城市精神不斷昇華,爭做文明市民、爭創文明單位、建設文明城市、構建和諧社會的氛圍更加濃厚,地域特色文化全面融入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

到2020年,文化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城市軟實力明顯提高。

7.產業體系。

形成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特色的產業新格局,打造成為行業競爭力強、創新能力強、融合發展能力強、持續發展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強、綜合實力強的製造業強市,發展成為現代農業強市,服務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比重持續提升。

到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萬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5%以上,生產總值接近1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接近千億元。

煙臺的發展真是日新月異,

它還有這些稱號,

你知道嗎↓↓↓

這裡是

中國最佳避暑旅遊城市

這裡是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最佳中國魅力城市

高幸福指數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中國十佳宜居城市

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2005年10月3日獲聯合國人居獎

全國文化模範市

這樣的煙臺。

要顏值有顏值,

要內涵有內涵,要錢有錢!

這麼完美的地方,

叫我怎能不愛它!

實施G18榮烏高速改線,規劃建設棲霞—海陽、萊州—牟平高速公路。提升國省道幹線服務能力,加快開發區至蓬萊段濱海路建設,實施G228國道外移,中心城市與縣域城市之間全部實現一級路相連。

“一水”,實施河庫水系連通工程,適時啟動建設老嵐水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海上調水工程”,在長島、龍口、牟平、萊州、海陽等縣市區的邊遠海島和缺水地區新建、改建、擴建一批海水淡化項目。

“三改一通”

三年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

“三改”,就是完成棚戶區改造,推進老舊社區綜合整治改造,實施背街小巷改造。

“一通”,中心城市貫通塔山南路、塔山北路,開工建設6座立交橋,完成68條斷頭路和丁字路改造,啟動觀海路與濱海路間6條連接道路拓寬和5個交叉路口渠化改造,新建、改建、插建部分停車場,緩解交通擁堵問題。

“五個生態”工程

全面淘汰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

“加快推進清潔供暖和散煤治理,2017年全面淘汰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完成5萬戶以上氣代煤、電代煤工程。完善城鄉結合部和小城鎮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燃氣管道和供熱管網,不斷擴大清潔能源集中供熱比例。”“推廣潔淨型煤及節能環保爐具,替代居民家中採暖、炊事用散煤及落後爐具。”

【揚塵防治、水體整治】嚴格建設揚塵治理,規範建築工地圍擋內容設置。圍繞“治”,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2017年重點河流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建成區內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任務,8座汙水處理廠實現升級改造,2020年城市建成區污水集中處理率、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兩個100%”。圍繞“用”,積極推廣再生水利用,鼓勵工業、環衛、景觀使用再生水,力爭2019年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0%以上。

“散亂汙”整治,全面清理取締小石材、小造紙、小電鍍等“散亂汙”企業,並建立長效管控機制。加強垃圾綜合治理,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兩年內全面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各縣市全部達到省級及以上生態園林城市或森林城市標準。

“一島一帶兩街區”

推進朝陽所城街區保護改造

建設生態島,落實省委省政府支持長島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政策措施,高標準編制《長島縣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規劃》,創建海洋類國家公園,創新管理體制,加快向以旅遊度假為主的特殊功能區轉變,打造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級軍民融合發展示範區。

打造仙境海岸帶。編制從昆崳山至長島濱海一線文化旅遊專線規劃,統籌養馬島、崆峒島、芝罘島等開發利用,沿線打造提升煙臺山、蓬萊閣等一批精品線、精品點、精品區,形成“仙境海岸”核心文化旅遊區和“黃金文化旅遊帶”。高標準實施北部環芝罘灣區片和夾河東岸幸福區片、城鐵南站區片、西部新港城、東部新區等重點區片開發,完善城市功能,彰顯城市形象。

保護改造兩個歷史文化街區。高標準推進朝陽街、所城裡保護改造,傳承歷史、保留記憶,發展新興業態,建成展現煙臺歷史文脈的特色街區、精品街區。2017年11月底前完成房屋和土地徵收,同步開展街區建設和修繕工作,爭取2018年底前基本竣工。

公共服務提升

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畫

【公共服務設施】高水準建設綜合性、多功能、規範化、便民化的城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新建居住區按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的標準,配套黨群服務中心轄屬的群眾健身設施。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市級、縣級圖書館和文化館分別達到國家一級、二級標準,推動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公園免費向社會開放。

【公共交通】優化公交線路,打通公交“最後一公里”,提高城市公交通行效率。統籌考慮旅遊發展需求和遊客數量,合理配建遊客諮詢中心、旅遊廁所、景區停車場等設施。

【教育】實施消除大班額專項工程和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畫。大力發展公辦幼稚園,完成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目標任務。

【養老】打造“健康煙臺、養生勝地”品牌,發展“大養老+小醫療”“大醫療+小養老”“醫療養老並重”“分散養老+醫療網路”四種醫養結合模式,建設國家健康城市、國家醫養結合城市、國際生命科學創新示範區。

【城市安全】加強預警預測體系、應急處置體系建設,提升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防火防汛、防強降雪、防風暴潮、社會治安等應急處置能力和水準,讓“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品牌更加響亮。

智慧城市

“互聯網+城市” 提升精細管理水準

【智慧化應用】開展“互聯網+城市”行動,把互聯網、雲計算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加以支持和佈局。

【智慧城管】建設數位化城市管理監管和服務平臺,推進城市管理資訊化,強化環境監測、供水供氣供電、生命線保障等運行資料運用,擴大城市管理可視可控範圍。

【智慧政務】建設全市統一的政務雲服務中心,完善網上行政審批,形成行政審批高效、公共服務便捷的智慧政務體系。

【智慧交通】建設交通運輸綜合管理與應急指揮平臺,改進交通組織方式,治理交通擁堵問題。

【智慧教育】逐步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

【智慧民生】整合關乎民生的各種資源,打造能夠為市民提供綜合性、個性化服務的平臺,擴大市民卡應用領域和使用範圍。

煙臺城市化七大支撐體系

各大支撐體系的推進進度,

有了明確時間表↓↓↓

1.規劃體系。

縱向上,市、縣、鎮、村四級規劃網路緊密銜接、全域覆蓋,做到規劃“一盤棋”;

橫向上,城鄉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環保規劃等“多規合一”,實現規劃“一張圖”。

到2020年,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100%。

2.生態體系。

到2020年,省控及以上重點河流水質基本達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

到2020年,完成森林撫育60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2%以上;

到2020年,市區空氣優良天數保持在310天以上。

3.交通體系。

海陸空立體交通設施全面升級,十個港口、八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集群發展,建設航空樞紐城市,提升高鐵覆蓋範圍和時速,打通鐵路“卡脖子”路段,高速公路“四縱三橫”佈局基本形成,國省道幹線公路網路互聯互通。

到2020年,港口貨物輸送量達到4億噸,機場旅客輸送量突破1000萬人次,高速公路里程達到670公里,形成3.5小時到北京、4小時到上海的高鐵服務圈,2小時到日韓的航空服務圈,7小時到遼東半島的海運服務圈。

4.公共服務體系。

黨建、教育、醫療、養老、商業、體育等公共設施健全、配置優化,與城市人口規模、分佈相匹配,基本公共服務覆蓋率和均等化水準明顯提升。

到2020年,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7名、床位6.6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40張以上,6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7年,形成城市社區15分鐘文化健身圈、醫療服務圈、便民生活圈。

5.管理體系。

健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服務”體制機制,加強城市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加大城市領域“四新”促“四化”力度,形成城市管理、執法、服務三位一體的大城管格局,城市管理法治化、網格化、精細化水準顯著提升,“智慧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到2020年,市和縣城40%以上的主次乾路達到深度保潔標準,“智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實現“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6.文化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持續深化,開埠文化、海洋文化、仙道文化、美食文化、葡萄酒文化、膠東紅色文化影響力增強,全民閱讀蔚然成風,城市精神不斷昇華,爭做文明市民、爭創文明單位、建設文明城市、構建和諧社會的氛圍更加濃厚,地域特色文化全面融入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

到2020年,文化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城市軟實力明顯提高。

7.產業體系。

形成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特色的產業新格局,打造成為行業競爭力強、創新能力強、融合發展能力強、持續發展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強、綜合實力強的製造業強市,發展成為現代農業強市,服務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比重持續提升。

到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萬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5%以上,生產總值接近1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接近千億元。

煙臺的發展真是日新月異,

它還有這些稱號,

你知道嗎↓↓↓

這裡是

中國最佳避暑旅遊城市

這裡是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最佳中國魅力城市

高幸福指數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中國十佳宜居城市

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2005年10月3日獲聯合國人居獎

全國文化模範市

這樣的煙臺。

要顏值有顏值,

要內涵有內涵,要錢有錢!

這麼完美的地方,

叫我怎能不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