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詹純新:“湖南智造”闖世界

詹純新的夢想是把中聯重科打造成為中國裝備製造的“金字招牌”。

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記者 孫敏堅

【檔案】

詹純新,1955年4月出生,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CEO,1975年入黨。在他的帶領下,中聯重科曾創下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60%的佳績,成為全球增長最為迅速的工程機械企業。詹純新先後榮獲中國企業管理最高獎項——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義大利總統頒發的2010年萊昂納多國際獎、中央電視臺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等。

【故事】

9月28日,是中聯重科的25歲“生日”。詹純新說,2017年半年度報告是最好的“生日禮物”: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05%。

經歷長達5年的行業低谷,這個業績對詹純新和中聯重科而言,是一場久違的喜悅。

1992年,時任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副院長的詹純新帶領7名技術人員,借款50萬元,成立了集科工貿於一體的“中聯建設機械產業公司”(中聯重科前身),開始探索科研體制改革之路。

當時,混凝土輸送泵這一產品海外品牌市場佔有率高達95%,但在詹純新眼裡,這恰恰是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一年後,我國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混凝土輸送泵在中聯重科誕生,當年即實現了銷售盈利。然而,由於技術經驗不足,已售出的混凝土輸送泵一度出現了品質問題,技術人員不斷“救火”。於是,詹純新果斷決定全面停產改型。

“在這個時候如果不根據市場反應及時改進產品,

只會賣到哪裡砸到哪裡,產品最終會被市場淘汰,企業也會被淘汰。”詹純新作為企業家的膽識和謀略初露端倪。

在深入現場調查後,技術人員總結教訓,對產品進行全面改型與重新設計,成功推出第二代產品,年底實現了1100萬元的淨利潤。中聯重科由此步入快速的發展道路。

卓越企業家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們獨特的智慧和謀略。

2008年,中聯重科計畫並購義大利CIFA,

其時恰逢國際金融危機。各種質疑甚至嘲諷之聲紛至遝來,還有人善意地提醒:“一定要考慮清楚,這筆交易有可能瞬間將公司拖垮。”

但詹純新有清醒的認識。在他看來,並購CIFA不能看一時得失,而應該看重企業的戰略部署。

時間和市場證明了詹純新的戰略智慧。正因為並購了CIFA公司,中聯重科成功打入了歐美高端市場,成為世界混凝土機械的領軍企業,通過融合CIFA的技術,

中聯重科還研發出了世界最長臂架的混凝土泵車。

落子白俄羅斯,是詹純新佈局“一帶一路”的新足跡。近年來,中聯重科入駐中白工業園、與白俄羅斯MAZ集團共建合資公司,採用白俄羅斯當地底盤,生產工程機械、環衛機械等多類產品,解決貿易壁壘。如今,針對當地市場的汽車起重機、環衛清掃車等陸續成功下線,未來產品將覆蓋俄語區及東歐區,預計產出2億美金。

從英國的保路捷到義大利CIFA,從德國的mtec到荷蘭Raxtar,從出口產品到投資建廠再到建立研發基地……中聯重科不斷積蓄參與國際競爭的能量,實現“花開全球,跳級發展”。

【心願】

詹純新:“在過去砥礪奮進的5年裡,中聯重科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發展品質得到極大提升。展望未來,我們將擼起袖子加油幹,努力成為全球化的高端裝備製造企業,打造中國裝備製造的金字招牌!”

從英國的保路捷到義大利CIFA,從德國的mtec到荷蘭Raxtar,從出口產品到投資建廠再到建立研發基地……中聯重科不斷積蓄參與國際競爭的能量,實現“花開全球,跳級發展”。

【心願】

詹純新:“在過去砥礪奮進的5年裡,中聯重科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發展品質得到極大提升。展望未來,我們將擼起袖子加油幹,努力成為全球化的高端裝備製造企業,打造中國裝備製造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