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iPhone成功的背後:蘋果只做最好的產品 不盲目搶新科技首發

蘋果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自從成立以來便因專注、對產品的嚴苛不將就備受關注。

在成立幾十年的時間裡,蘋果公司先後發佈了Macbook電腦、iPhone、 Apple Watch等產品,並且各自產品都成為行業的標杆,尤其是iPhone,每年上億部的銷量,更是成為蘋果公司的營收擔當。

翻看蘋果發佈的眾多產品,我們可以發現,蘋果一直對於產品的設計要求非常嚴格,不僅僅是外觀,內部的元器件組裝排列都非常的規整,就連強迫症都挑不出來任何刺。而在體驗方面,

蘋果公司的產品像iPhone、Macbook都有著自己的作業系統和操作邏輯,雖然相對應市場上的另一派在數量級上不佔優勢,但是卻能夠讓用戶去適應去學習,而這也正是蘋果最成功的地方,與用戶之間相互迎合,但同時做得更多的是引導用戶去適應自己的操作邏輯。

毫無疑問,蘋果是這個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庫克的各種市場化運作更是讓約伯斯離世之後的蘋果公司有了突飛猛進的成長,營收利潤雙豐收。當然,現在的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受到了一些挫折,但這並不影響其全盤的碩果。

不同於約伯斯,庫克更加看重的是市場的需求,更希望去迎合用戶,推出市場化的產品,比如iPhone 6,想必約伯斯還在世的話,肯定不會允許這樣的一個設計。不過,事實證明,iPhone 6這樣的設計正是獲得了用戶的認可,並一舉改變了三星在大屏高端市場的壟斷局面,更是讓蘋果公司的市值創造了新的紀錄。

對於庫克來說,非常希望擺脫約伯斯的影子,造就一款真正屬於自己的產品。

當初,Apple Watc便被給予了這樣一個厚望。只是,由於產品屬性以及續航上的原因,導致Apple Watch並沒有達到預期的影響力,即使它是當下可穿戴市場的佼佼者。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蘋果來說,每款產品的發佈雖然都能夠引起全球用戶以及同行的關注,但是蘋果卻在大多數時候並不是新科技採用的第一人,

即使是更加在意營收的庫克,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搞噱頭冒險。

就拿iPhone來說,指紋識別、雙攝、全面屏等技術,蘋果都不是第一個率先採用的,尤其是在智慧手機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雙攝、全面屏更是被國產手機品牌搶了先,提前至少半年大規模量產售賣。反觀蘋果,不僅沒有在iPhone上率先使用新科技,更是在某些技術上慢一拍,比如雙攝。

不過,即便是這樣,iPhone以舊做到了引領新科技的作用,看看OPPO、vivo等品牌就知道了。在iPhone X推出之後,想必明年的全面屏產品大多將是劉海樣式。

對此,庫克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蘋果只會發佈最好的產品,不在乎是否成為採用新科技的第一人。在他和蘋果看來,“我們想要成為最好的,為人們帶來偉大的體驗。不過現在市面上還能看到很多無法讓我們滿意的產品,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也不會感到滿意。”

此前,一直以來有消息稱蘋果會推出AR智慧眼鏡,不過按照庫克的說法,蘋果AR可穿戴產品要推出還要繼續等待。庫克表示,能夠以一種優質的方式打造它的技術還不存在。所需的顯示技術,或者說圍繞你的面部擺放足夠多的東西—這將帶來巨大的挑戰。

對於使用者來說,需要的是有吸引力同時具備穩定性以及舒適度的產品,國內許多手機品牌在技術上都宣稱自己是第一,但是卻並沒有太多用戶買帳。相比較下,iPhone每次推出都會受到使用者的追捧,除了品牌上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蘋果能夠帶來更好的體驗。即便是iPhone 8遇冷,但在單品銷量上依舊領先國內品牌。

就像庫克說的那樣,技術的穩定性以及適配性是最重要的,是否是新技術採用的第一人並不是決定性因素,而這點也是某些國產手機品牌需要學習和反思的地方。

=========================

不過,即便是這樣,iPhone以舊做到了引領新科技的作用,看看OPPO、vivo等品牌就知道了。在iPhone X推出之後,想必明年的全面屏產品大多將是劉海樣式。

對此,庫克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蘋果只會發佈最好的產品,不在乎是否成為採用新科技的第一人。在他和蘋果看來,“我們想要成為最好的,為人們帶來偉大的體驗。不過現在市面上還能看到很多無法讓我們滿意的產品,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也不會感到滿意。”

此前,一直以來有消息稱蘋果會推出AR智慧眼鏡,不過按照庫克的說法,蘋果AR可穿戴產品要推出還要繼續等待。庫克表示,能夠以一種優質的方式打造它的技術還不存在。所需的顯示技術,或者說圍繞你的面部擺放足夠多的東西—這將帶來巨大的挑戰。

對於使用者來說,需要的是有吸引力同時具備穩定性以及舒適度的產品,國內許多手機品牌在技術上都宣稱自己是第一,但是卻並沒有太多用戶買帳。相比較下,iPhone每次推出都會受到使用者的追捧,除了品牌上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蘋果能夠帶來更好的體驗。即便是iPhone 8遇冷,但在單品銷量上依舊領先國內品牌。

就像庫克說的那樣,技術的穩定性以及適配性是最重要的,是否是新技術採用的第一人並不是決定性因素,而這點也是某些國產手機品牌需要學習和反思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