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具象表現繪畫素描展在杭開展,近距離欣賞塞尚、德朗等大師的素描原作

10月11日,“素描即意圖——具象表現繪畫素描展”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

展覽呈現具象表現繪畫素描的歷史發展脈絡,展現了德朗、賈克梅蒂、阿里卡、雷蒙·馬松、布列松、森·山方等大師的102幅素描原作、司徒立先生的系列素描大作品以及中國美術學院具象表現繪畫試點班和博士們的素描新作132幅。展覽至10月24日結束。

素描,通常都被理解成“繪畫藝術的基礎”。這種基礎往往是將素描作為學習繪畫基本技能的訓練方法,將素描作為創作的手段,

將素描作為對客觀對象的再現。

具象表現繪畫藝術則提出“素描即意圖”,賦予了素描更為深遠的意義。它宣導畫素描的人心中總孕育著一種意圖,想在自己與物件世界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和理解的橋樑,謀求一種默契的同謀關係,找到一種共同的語言。通過素描這種最樸實、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去表達人與世界感性溝通的一種關聯。作為這種關聯的素描也呈現為一種視覺的邏輯,

畫素描被認為是用眼睛去思想。

“具象表現繪畫”的概念由讓·克雷爾提出,司徒立對之作了理論上的總結。他承接塞尚至賈克梅蒂的繪畫實踐,以現象學的理論融合中國藝術精神,創造性地提出具象表現繪畫方法論。

在此意義上的素描,通過回到初始的意識現象、觀照的構成過程,描繪以此獲得有關觀念的實在性——它試圖在此基礎上去反思傳統繪畫的“寫實”問題,

重新回歸“真實”並開展“素描新傳統”的研究,從而深入到繪畫領域的真理性實踐。

此次展覽共分為4個板塊:觀看之道、澄明境界、意圖模式、視覺之真。

觀看之道。該板塊展出具象表現繪畫前輩藝術家的素描作品,他們被稱為“畫家中的畫家”,

包括塞尚、德朗、莫蘭迪、賈克梅蒂、阿利卡、雷蒙·馬松、森·山方等。具象表現繪畫所宣導的現象學式方式,即將原有的經驗和理論懸置,並試圖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觀察世界。具象表現繪畫既接受了現代主義的洗禮,也產生了對現代主義的反思。它努力開闢現代繪畫的新方向:以純視覺形式理解世界,指向現實世界的直觀真實性。繪畫的目的在於發現新的觀看方式,
尋求對於世界的整全表現。就此而言,具象表現繪畫不是一種固定的風格或畫派,而是一種開放的思想和創作姿態。

澄明境界。該板塊展示司徒立教授的素描作品。在多年藝術創作實踐中,司徒立著眼于家居物事,探幽入微,從藝術與真理之關係入手深入藝術的本源性理解。他的素描,蘭花、古瓶、空間,思與境偕,一方面如其所是地如實描畫,另一方面採用“抹去重來、層層相疊”的畫法,讓畫中的形象和世界在重疊的遮蔽中不斷湧現,在湧現中返身隱蔽。這種物的隱與顯的存在之澄明,是作品呈現的自然之道。畫一幅畫就是安置一個世界。

意圖模式。該板塊展出“具表試點班”同學們的素描作品,既有部分當時教學的素描作業,也有新創作品。具象表現繪畫教學法源于司徒立教授的實踐與理論傳播,其借助於現象學的思想方法,試圖從藝術的本源處破解當代藝術教學的危機,彌合當代藝術與傳統繪畫斷層的裂縫,創造性地轉化出當代繪畫藝術如何發展的新路徑,形成了一個關於視覺藝術基礎教育的思想方法體系。這種教學實踐依託視覺意向的內在邏輯,將同學如何畫的問題轉變成如何看的問題,將如何看、看什麼的意向分析問題反向連結到畫什麼和怎麼畫的創作實踐問題上,同時將繪畫者主體如何表現的問題深化到作為藝術本質的整體存在境域的顯現。

視覺之真。該板塊展出繪畫實踐類理論研究博士的素描日課作品。中國美術學院在國內首開美術學實踐與理論複合型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先河,將西方具象表現繪畫理論和實踐體系引入到中國高等美術院校,為中國藝術教育帶來了新風氣。這個高點教學是要讓畫家的實際經驗上升為一種獨立的創作論,有別于史論性質和美學性質的理論研究。具象表現繪畫博士生教學的素描實踐強調素描建立在對真實的視覺觀看之上,本身就具備採集、提煉、凝固意圖的構成形式。在這裡,我們將看到具象表現繪畫博士生教學對素描歷史發生境域的深入思考以及在繪畫實踐的成果。

具象表現繪畫在“藝術終結論”甚囂塵上的歷史處境中劈出一條活路,開放出更多的可能性,也讓更多的人領略其中的魅力。

【浙江新聞+】

具象表現繪畫在中國

具象表現繪畫在中國落地生長已經20多年。1991年,司徒立訪問西子湖畔的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向師生們介紹具象表現繪畫的基礎方法。同時,司徒立與許江相遇,進一步探討並展開具象表現繪畫理論研究與教學習踐。1993年,司徒立再度來杭,第一次在國內完整講授具象表現繪畫理論及方法,並在油畫系本科三年級具象表現繪畫教學實驗班授課。1995年,油畫系逐步建立和建全基礎方法教學理論的框架,由許江主持,章曉明、焦小鍵、楊參軍等展開該基礎方法論與油畫系教學融合的工作,創建了具象表現繪畫試點班。1996年,《具象表現繪畫基礎方法教材》被教育部高教司批准立項、作為部級重點教材,其教學模式落實到本科和研究生教學中。2001年,孫周興和陳嘉映加盟,一起創辦了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現象學研究中心,推進具象表現繪畫與藝術現象學的實踐和學術研究。在這期間,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多次舉辦了國際學術研討會,主辦一系列大型的具象表現繪畫展覽,完成多項國家及省部級教材和課題,出版多種學術著作。在此基礎上,中國美術學院首創“美術學實踐與理論複合型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先例,呈現出許江致力建構的塑造繪畫領域甚至文化領域中的理論與實踐兼通的人才、培養學者型的畫家、鍛鑄繪畫之學的高度,為中國藝術教育與畫壇帶來了嶄新的境域。司徒立致力於這個高點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施,強調要讓畫家的“實際經驗”上升為一種獨立的“創作論”,從而為繪畫的實踐建立一套理論和方法論體系。

讓畫中的形象和世界在重疊的遮蔽中不斷湧現,在湧現中返身隱蔽。這種物的隱與顯的存在之澄明,是作品呈現的自然之道。畫一幅畫就是安置一個世界。

意圖模式。該板塊展出“具表試點班”同學們的素描作品,既有部分當時教學的素描作業,也有新創作品。具象表現繪畫教學法源于司徒立教授的實踐與理論傳播,其借助於現象學的思想方法,試圖從藝術的本源處破解當代藝術教學的危機,彌合當代藝術與傳統繪畫斷層的裂縫,創造性地轉化出當代繪畫藝術如何發展的新路徑,形成了一個關於視覺藝術基礎教育的思想方法體系。這種教學實踐依託視覺意向的內在邏輯,將同學如何畫的問題轉變成如何看的問題,將如何看、看什麼的意向分析問題反向連結到畫什麼和怎麼畫的創作實踐問題上,同時將繪畫者主體如何表現的問題深化到作為藝術本質的整體存在境域的顯現。

視覺之真。該板塊展出繪畫實踐類理論研究博士的素描日課作品。中國美術學院在國內首開美術學實踐與理論複合型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先河,將西方具象表現繪畫理論和實踐體系引入到中國高等美術院校,為中國藝術教育帶來了新風氣。這個高點教學是要讓畫家的實際經驗上升為一種獨立的創作論,有別于史論性質和美學性質的理論研究。具象表現繪畫博士生教學的素描實踐強調素描建立在對真實的視覺觀看之上,本身就具備採集、提煉、凝固意圖的構成形式。在這裡,我們將看到具象表現繪畫博士生教學對素描歷史發生境域的深入思考以及在繪畫實踐的成果。

具象表現繪畫在“藝術終結論”甚囂塵上的歷史處境中劈出一條活路,開放出更多的可能性,也讓更多的人領略其中的魅力。

【浙江新聞+】

具象表現繪畫在中國

具象表現繪畫在中國落地生長已經20多年。1991年,司徒立訪問西子湖畔的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向師生們介紹具象表現繪畫的基礎方法。同時,司徒立與許江相遇,進一步探討並展開具象表現繪畫理論研究與教學習踐。1993年,司徒立再度來杭,第一次在國內完整講授具象表現繪畫理論及方法,並在油畫系本科三年級具象表現繪畫教學實驗班授課。1995年,油畫系逐步建立和建全基礎方法教學理論的框架,由許江主持,章曉明、焦小鍵、楊參軍等展開該基礎方法論與油畫系教學融合的工作,創建了具象表現繪畫試點班。1996年,《具象表現繪畫基礎方法教材》被教育部高教司批准立項、作為部級重點教材,其教學模式落實到本科和研究生教學中。2001年,孫周興和陳嘉映加盟,一起創辦了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現象學研究中心,推進具象表現繪畫與藝術現象學的實踐和學術研究。在這期間,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多次舉辦了國際學術研討會,主辦一系列大型的具象表現繪畫展覽,完成多項國家及省部級教材和課題,出版多種學術著作。在此基礎上,中國美術學院首創“美術學實踐與理論複合型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先例,呈現出許江致力建構的塑造繪畫領域甚至文化領域中的理論與實踐兼通的人才、培養學者型的畫家、鍛鑄繪畫之學的高度,為中國藝術教育與畫壇帶來了嶄新的境域。司徒立致力於這個高點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施,強調要讓畫家的“實際經驗”上升為一種獨立的“創作論”,從而為繪畫的實踐建立一套理論和方法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