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幾億中國人在朋友圈假裝生活?微信狀態只是一層美麗外衣

印象管理理論由加拿大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於1959年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現》一書中提出,

是指人們試圖去控制並管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而就現代社會而言,印象管理又被披上了一個新潮的外衣:人設。而與明星相比,我們普通人當下的最大人設往往來自于朋友圈的動態更新,在朋友圈中,我們常常無意識的去演成我們想要成為的人。在此文,我們不妨運用印象管理理論去探究朋友圈的人設現象。

打開朋友圈的萬花筒,我們在流覽名片頁時往往一提到某人就會想起他的朋友圈風格,那麼其實我們此刻就對他做了一個印象定義,這個印象即是通過他本人的動態發佈形成的,我們不妨先回顧下常見的朋友圈類型:

健身型露肉朋友圈:大汗淋漓的三小時!+健身房

微商型宣傳朋友圈:你還沒在用嗎!史上最低價!+商品圖

勵志型雞湯朋友圈:能行能行我能行!最棒最棒我最棒!+文字圖

拜金型炫富朋友圈:今天開車又堵了!+寶馬車鑰匙照片

狂飯型追星朋友圈:哎呀老公好帥+明星照片

轉發型老人朋友圈:快快轉給你的孩子!再不轉發就晚了!(連結)

曬娃型寶媽朋友圈:啊寶寶笑起來真可愛!啊寶寶哭起來真可愛+抱寶寶照片

美食型深夜朋友圈:哇真的是好好吃!+宵夜圖

抒懷型感傷朋友圈:心疼的抱住胖胖的寄己+不成語法規則的隨筆

顏王型自拍朋友圈:今天買了件美的不要不要的衣服呢!+45度自拍

恩愛型撒糧朋友圈:今天七夕小哥哥送我小發發!+iphone擺拍

為什麼我們熱衷於印象管理?

正如以上列出的11種朋友圈,我們可以清晰地見到,看似每日毫無規律的動態更新,其實背後都有一個預設的定位所在,這就是印象管理,即人設。那麼為什麼要進行印象管理?這是一個很多人都不會去思考但又極為重要的問題,好像潛意識我們就要去維護自己的形象一樣。可是為什麼你如此想操縱在他人眼中的印象呢?其實這源於印象所有人的三個特性:

印象所有人的價值性:印象的所有人越具有價值,

那麼個人去管理他的印象的動機就越強烈。拉開朋友圈的名片頁,長長的名單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性考量:工作上司、父母親朋、同學老友……不同的人往往其價值性都存在差異,他們所需的“我”也是不同的。於是,網路的天然多面性在此刻展現的淋漓盡致,我們可以盡可能的塑造出他們需要的“模樣”,然後再點個“分組可見”,就實現了“本我”的“客我”分身,即可滿足所有人的價值需求。

獲得性管理和保護性管理

我們常會把朋友圈當成了自己輸出價值理念的場所。誠如戈夫曼所言,每個人其實都在生活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並竭力維持其在社會中令人愉悅的一面,力圖使人做出欣喜的評價。那麼我們不妨再試著地對印象管理進行劃分,我們會發現其包含兩種類型的印象管理:獲得性印象管理和保護性印象管理。

獲得性印象管理往往寄希望給予他人更完美的印象,於是他們會包裝自己、放大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遮掩自己身上的不足,賦予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質,試圖讓自己看起來更出色,使自己的形象最優化。這也就促使了人們發朋友圈會進行一番假的偽裝:於是我們凡拍照必修圖,一定要美;於是我們參加活動必合影,一定要忙;於是我們化最前衛的自己都不懂的妝,一定要潮;於是我們自己外語明明渣還要夾帶幾句英文,一定要高端;於是我們其實堅持不了幾分鐘也要拍完照片才離開健身房,一定要有生活品質;於是我們其實根本不太會玩樂器,也要轉發郎朗的視頻連結並評論到:談的還不錯,很有古典神韻!一定要有審美;甚至於有的人還會按照天數來計算自己的朋友圈,一三五曬生活,二四六曬自拍,週末曬好廚藝。所以可見,朋友圈的形象和自己的真實形象是不完全匹配的,至於匹配度到底有多少,這便是因人而異了。

保護性印象管理則是從印象的修復出發,世界上一直在發生著各種不可預知的事情,每個人都可能陷入形象的危機,那麼如果想控制這種危機並走出來,就要進行印象的管理保護工作,儘量避免正面形象的遺失。微信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一個微信帳號在朋友圈中就是“主我”的代言人,面對生活中紛紛擾擾的事件,當我們個體想讓自己遠離事件的責任承擔時就可以利用印象管理為自己解圍。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或會借此機會塑造一個不畏艱險、勇敢向前的不屈者形象、希望自己他人的眼中形象更高大;或會塑造一個愁苦不堪、一籌莫展的求救者形象,希望自己能夠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不易,需求幫助;當然在很多情況下,面對很多焦點事件,特別是輿論交鋒時,我們往往還會或轉發、或評論來表明自己立場,簡單地說,我們常稱之為“站隊”。

凡事有度,過而成災

每個人的真實形象不等於朋友圈形象,它取決於你想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兒。在我們擁有對於朋友圈絕對控制權的情況下,你可以給他看到你想讓他看到的,你可以欺騙別人、甚至欺騙自己。而對於受眾而言,一個人之所以點贊,是因為他在你的動態中找到了自己心靈中共感的地方,於是表示了認同;一個人之所以評論,是因為他在你的言論中獲得了意識的共鳴,於是發表了看法。在社交媒體上,當你在思考怎麼去發這條朋友圈的時候,受眾也往往在思考通過這條朋友圈怎麼認識你,這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人們對於內容的綜合衡量,學會對資訊賦予不同的權重。

朋友圈是建立在網路平臺上的一個虛擬世界,大家有權利去選擇性的表現真實,每個人都希望將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現給世人。朋友圈或許有不真實的成分,但是也是合理的,只要不過分,都可以接受,畢竟有選擇的真實也是真實的,即使存在說謊嫌疑也是個美麗的謊言。每個人平日裡常掛著社交式的微笑其實也存在不真實的成分,承認不真實沒毛病,但習慣了不真實、甚至陶醉於此就一定要治。

網傳朋友圈有三俗:萌寵、屁孩和雞湯文,雖是戲謔之語,但他還是體現了網路會將一切的事物放大的特性。我們往往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將朋友圈變成了一座圍城,畫地為牢。幾人點贊、評論有多少並不是衡量生活是否精彩、是否令人豔羨的標杆。正如五月天所言:平凡也是一種偉大。誠然,每個人固然都希望自己在虛擬世界裡能彌補自己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失意,大家都有向人傾訴和被人關注的原始訴求。於是正如出門前要化妝一樣,上網前每個人也為自己塗上了最美的妝容。然而,朋友圈的價值就在於資訊交換,真實的自己比什麼都重要。所有的生活都是合理的,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每天都在比較誰的“段位”高。面對他人的觀點,理睬也好,不平也罷,我們大可一概送他三個微笑。畢竟分享快樂、享受生活才是王道。

作者 | 劉鈺潭

本文由 新聞傳播學研 原創出品 轉載請授權

即可滿足所有人的價值需求。

獲得性管理和保護性管理

我們常會把朋友圈當成了自己輸出價值理念的場所。誠如戈夫曼所言,每個人其實都在生活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並竭力維持其在社會中令人愉悅的一面,力圖使人做出欣喜的評價。那麼我們不妨再試著地對印象管理進行劃分,我們會發現其包含兩種類型的印象管理:獲得性印象管理和保護性印象管理。

獲得性印象管理往往寄希望給予他人更完美的印象,於是他們會包裝自己、放大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遮掩自己身上的不足,賦予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質,試圖讓自己看起來更出色,使自己的形象最優化。這也就促使了人們發朋友圈會進行一番假的偽裝:於是我們凡拍照必修圖,一定要美;於是我們參加活動必合影,一定要忙;於是我們化最前衛的自己都不懂的妝,一定要潮;於是我們自己外語明明渣還要夾帶幾句英文,一定要高端;於是我們其實堅持不了幾分鐘也要拍完照片才離開健身房,一定要有生活品質;於是我們其實根本不太會玩樂器,也要轉發郎朗的視頻連結並評論到:談的還不錯,很有古典神韻!一定要有審美;甚至於有的人還會按照天數來計算自己的朋友圈,一三五曬生活,二四六曬自拍,週末曬好廚藝。所以可見,朋友圈的形象和自己的真實形象是不完全匹配的,至於匹配度到底有多少,這便是因人而異了。

保護性印象管理則是從印象的修復出發,世界上一直在發生著各種不可預知的事情,每個人都可能陷入形象的危機,那麼如果想控制這種危機並走出來,就要進行印象的管理保護工作,儘量避免正面形象的遺失。微信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一個微信帳號在朋友圈中就是“主我”的代言人,面對生活中紛紛擾擾的事件,當我們個體想讓自己遠離事件的責任承擔時就可以利用印象管理為自己解圍。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或會借此機會塑造一個不畏艱險、勇敢向前的不屈者形象、希望自己他人的眼中形象更高大;或會塑造一個愁苦不堪、一籌莫展的求救者形象,希望自己能夠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不易,需求幫助;當然在很多情況下,面對很多焦點事件,特別是輿論交鋒時,我們往往還會或轉發、或評論來表明自己立場,簡單地說,我們常稱之為“站隊”。

凡事有度,過而成災

每個人的真實形象不等於朋友圈形象,它取決於你想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兒。在我們擁有對於朋友圈絕對控制權的情況下,你可以給他看到你想讓他看到的,你可以欺騙別人、甚至欺騙自己。而對於受眾而言,一個人之所以點贊,是因為他在你的動態中找到了自己心靈中共感的地方,於是表示了認同;一個人之所以評論,是因為他在你的言論中獲得了意識的共鳴,於是發表了看法。在社交媒體上,當你在思考怎麼去發這條朋友圈的時候,受眾也往往在思考通過這條朋友圈怎麼認識你,這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人們對於內容的綜合衡量,學會對資訊賦予不同的權重。

朋友圈是建立在網路平臺上的一個虛擬世界,大家有權利去選擇性的表現真實,每個人都希望將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現給世人。朋友圈或許有不真實的成分,但是也是合理的,只要不過分,都可以接受,畢竟有選擇的真實也是真實的,即使存在說謊嫌疑也是個美麗的謊言。每個人平日裡常掛著社交式的微笑其實也存在不真實的成分,承認不真實沒毛病,但習慣了不真實、甚至陶醉於此就一定要治。

網傳朋友圈有三俗:萌寵、屁孩和雞湯文,雖是戲謔之語,但他還是體現了網路會將一切的事物放大的特性。我們往往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將朋友圈變成了一座圍城,畫地為牢。幾人點贊、評論有多少並不是衡量生活是否精彩、是否令人豔羨的標杆。正如五月天所言:平凡也是一種偉大。誠然,每個人固然都希望自己在虛擬世界裡能彌補自己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失意,大家都有向人傾訴和被人關注的原始訴求。於是正如出門前要化妝一樣,上網前每個人也為自己塗上了最美的妝容。然而,朋友圈的價值就在於資訊交換,真實的自己比什麼都重要。所有的生活都是合理的,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每天都在比較誰的“段位”高。面對他人的觀點,理睬也好,不平也罷,我們大可一概送他三個微笑。畢竟分享快樂、享受生活才是王道。

作者 | 劉鈺潭

本文由 新聞傳播學研 原創出品 轉載請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