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半年離婚大資料出爐,為什麼離婚的越來越多,結婚的越來越少?

民政局官網公佈的離婚大資料分析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有558萬對新婚夫婦,同時有185萬對離婚。


與去年相比,離婚率同比增長10.3%,而結婚率則同比下降7.5%。

藍柱代表結婚人數,橙柱代表離婚人數。2012年到2017年,結婚人數呈下降趨勢,而離婚人數則呈上升趨勢。

如果說離婚率的不斷上升,一部分原因是房產限購造成的,結婚率的下降則反應了年輕一代的價值取向——對於90後來說,婚姻可能不再是必需品。甚至我身邊的70後、80後,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離婚後都不願意重新走入婚姻。


婚姻本質上是一種經濟制度。在物質匱乏年代,兩人合力,可以提高人生的抗風險能力。很多90後甚至00後的父母,經歷過福利分房年代,都能說出這樣的故事:當年C男D女,是為了分福利房結婚的。就像今天的人,為了房子離婚一樣。

經濟越發達,結婚的理由越少,對婚姻和伴侶的要求相應變高。

我身邊單身的姑娘,很少有打定主意一輩子單身的,而是沒有碰到合適的人,但也沒有理由去降低自己的要求。畢竟,與高品質的單身相比,低品質的婚姻會大大增加人生的風險。

正如我的朋友小米說的:

錢我可以自己賺,房子車子都能自己買,如果我嫁一個人,不僅不能關心我愛護我,我上班累一天回家還得給他做飯。

在公司當主管八面威風,一踏進家門就要做小伏低,我真想不出來為什麼要結婚。排解寂寞?這成本也太高了,而且說不定你比結婚前更寂寞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不算計天誅地滅。

生活是我們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我們最重要的生意。

當你衣食無憂,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有趣的時候,就會格外在意結婚的性價比。

而結婚這件事,前算後算,左算右算,可能性價比並不那麼高。

你們覺得呢?歡迎在留言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