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鮮花替代紙錢鞭炮網上祭奠日漸增多 清明寄哀思清風撲面來

鮮花寄哀思 劉力果 攝

3月31日,南陽市二十三中組織60多名師生代表來到南陽烈士陵園,用齊唱國歌、肅立默哀、獻花、重溫入團誓詞、聆聽講解等形式,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崇敬之情。

核心提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時節,祭奠祖先,緬懷故人,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每到清明節,人們都要焚香祭奠,

掃墓踏青,向逝去的人表達綿綿的哀思。

市民越來越重視清明節

清明節,既是一年中的重要節氣,也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隨著對傳統文化的日益重視,很多傳統的清明風俗被很好地傳承下來,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重視這個傳統節日。

清明是一個祭奠亡靈、思念故去親人的日子。昨天早晨,市民張玲和家人前往獨山公墓給外公、外婆掃墓。她告訴記者:“每年的清明節,

我都會來掃墓。雖然外公、外婆都已經‘走’了快十年了,但每年來‘看望’他們時,仍然覺得很傷感。” 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的主任張衛東告訴記者:“清明節,人們通過掃墓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在懷念中繼承先人的優秀品質,這其實是我市家風文化的一種延伸。”

綠色祭掃帶旺鮮花市場

隨著“綠色祭掃”觀念逐步深入人心,很多市民選擇用鮮花祭奠已故親人。

記者在城區梅溪路的幾家鮮花店內看到,花店老闆都將菊花、百合、康乃馨等鮮花擺在了醒目位置,黃色、白色等樸素淡雅的花難得當了一回鮮花市場的主角。

記者注意到,不時有前來花店預訂諮詢的市民,有的還打來電話諮詢。“以前,我們祭掃都要燒紙錢、放鞭炮,不管是鮮花還是鞭炮,心意都是一樣的,都為表達對親人的一份思念。現在,提倡環保、節儉、文明、低碳,所以我在清明節的時候更願意買束鮮花去祭掃,

既漂亮、安全又無污染。”在花店裡買花的市民王女士說,“很多花店推出預訂鮮花業務,而且祭掃用的鮮花品種、樣式十分齊全,我的很多朋友都選擇這種祭掃方式。”

網上祭祀成為新風尚

記者在採訪時瞭解到,能親手為逝去的先人獻上一束花、敬上一杯酒、植上一棵樹、清理一下墓碑固然好,但是有些遠在他鄉的打工一族卻不能回家祭掃。

網上祭掃不僅環保,而且能讓外地打工的人實現祭奠,更適應現代年輕人的節奏,逐漸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