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痛風疼痛難耐,腳上長“痛風石”!看看中醫如何治療痛風

56歲的馬大爺前幾天膝關節紅腫,且疼痛難耐,他以為是痛風,中醫診斷結果是“假性”的。王大爺感到非常疑惑,痛風還有“假性”的嗎?和普通痛風有什麼區別呢?

假性痛風指的是焦磷酸鈣雙水化物結晶(痛風則與單鈉尿酸鹽沉積有關)沉積於關節軟骨所致的疾病。假性痛風往往是突然起病,關節呈紅、腫、熱、痛的表現,多發生於膝關節,較常見的還有髖、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偶爾累及指、趾關節,但很少像痛風那樣侵犯大拇趾,且常為單關節急性發作。

另外,與痛風相比,假性痛風還有兩大特點:一是痛風一般伴有尿酸升高,而多數“假性痛風”患者的尿酸並不高;二是從發病年齡上看,痛風在各年齡段人群均有較高發病率,“假性痛風”則在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見。

所以,出現關節紅熱腫痛時,

切不可自我診斷,更不可盲目用藥,以免延誤病情並產生藥物副作用。

什麼是痛風?

痛風為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疾患,以血尿酸增高、關節紅腫熱痛反復發作,痛風結石逐漸形成為臨床的主要特徵。該病在歐美發病率較高,多見於40歲左右中年男性。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病機理為嘌呤代謝紊亂。人體嘌呤基來源於飲食和人體合成,當過食辛辣油膩厚味,體內嘌呤基產生過多,

超過腎臟清除能力時,尿酸即在體液及組織內積聚,最後結晶析出形成結石。有些患者可因精神壓力大,或神經內分泌調節紊亂,腎臟的排泄功能受到一定的影響,也可導致尿酸的積聚。

急性、慢性關節炎的症狀?

急性關節炎期 起病急驟,

多數病發在夜間,突然關節劇烈疼痛,以第一蹠趾關節、足趾關節受累較多,其它依次是足背、踝、足跟、腕、手指等關節。發病初期,一般為單個關節發生炎症,蹠趾關節發炎率占50%以上。症見局部紅腫熱痛,膚色暗紅,有燒灼感,壓痛明顯,關節活動受限,站立或行走疼痛加劇。可伴有頭痛、惡寒、發熱、煩躁、口渴、小便黃赤,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數。血液中白細胞計數增高,紅細胞沉降率加速。

慢性關節炎期 一般由急性期發展變化而來。尿酸鹽在關節內沉著逐漸增多,發作逐漸頻繁,每次發作所波及的關節也逐漸增多,緩解期縮短。表現為關節疼痛劇烈,持續時間較長,但局部紅腫灼熱感無急性期明顯,關節出現畸形,屈伸活動受限,耳廓、蹠趾、指間、掌指關節等處可見痛風石,部分病人痛風石可增大、潰破後可見豆腐渣狀白色尿酸鹽結晶排出。也有一部分病人尿酸鹽積于腎臟形成結石,出現腰痛、尿血。

中醫如何治療痛風?

痛風在中醫學中歸屬於痹證的範疇,古醫籍《格致餘論》、《醫學正傳》、《張氏醫通》等也曾有痛風的病名出現,系指關節疼痛日久的痛痹及疼痛走注不定的風痹。本病多因平素進食膏粱厚味,濕熱內蘊,兼因外感風邪,侵襲經絡,氣血不暢,以致局部灼熱紅腫,功能障礙,甚則氣滯血瘀,絡脈阻塞而致關節畸形。痛風發作時,關節紅、腫、熱、痛十分典型,苔白或黃膩、脈弦滑或數而有力,主要表現為濕熱內蘊。治法為清熱利濕,祛風通絡,方用四妙散合白虎東加減。後期久痹入絡,瘀血凝滯,絡脈阻塞,關節肥厚、畸形、僵硬、活動漸受限制,治療除了利濕通絡,還必須佐以活血祛瘀。

案例:

患者,男,45歲,澳大利亞籍,2016年4月1日初診。主訴:昨天突發左腳蹠趾關節疼痛,局部紅、腫、熱,今天加劇,行走痛甚,頭痛,微發熱惡寒,要求中醫治療。查:左蹠趾關節腫脹,色暗紅紫,灼熱,壓痛明顯,關節活動受限,舌紅、苔薄黃膩,脈滑數。有肩周炎和膽結石病史。治法:清熱利濕、祛風通絡。

出現腰痛、尿血。

中醫如何治療痛風?

痛風在中醫學中歸屬於痹證的範疇,古醫籍《格致餘論》、《醫學正傳》、《張氏醫通》等也曾有痛風的病名出現,系指關節疼痛日久的痛痹及疼痛走注不定的風痹。本病多因平素進食膏粱厚味,濕熱內蘊,兼因外感風邪,侵襲經絡,氣血不暢,以致局部灼熱紅腫,功能障礙,甚則氣滯血瘀,絡脈阻塞而致關節畸形。痛風發作時,關節紅、腫、熱、痛十分典型,苔白或黃膩、脈弦滑或數而有力,主要表現為濕熱內蘊。治法為清熱利濕,祛風通絡,方用四妙散合白虎東加減。後期久痹入絡,瘀血凝滯,絡脈阻塞,關節肥厚、畸形、僵硬、活動漸受限制,治療除了利濕通絡,還必須佐以活血祛瘀。

案例:

患者,男,45歲,澳大利亞籍,2016年4月1日初診。主訴:昨天突發左腳蹠趾關節疼痛,局部紅、腫、熱,今天加劇,行走痛甚,頭痛,微發熱惡寒,要求中醫治療。查:左蹠趾關節腫脹,色暗紅紫,灼熱,壓痛明顯,關節活動受限,舌紅、苔薄黃膩,脈滑數。有肩周炎和膽結石病史。治法:清熱利濕、祛風通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