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外國人漫天要價15億,卻成就了中國這個超級工程!它被譽為“新世界7大奇跡”!

點擊上面↑↑↑藍色字關注

廣元旅遊廣元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官方微信,帶你發現廣元每個角落的美麗

就在被鹿晗關曉彤刷屏的這幾天

我國一條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這座中國史上最複雜的大橋

曾找荷蘭合作

但對方卻漫天要價15億

萬萬沒想到,這一舉動最後卻逼出了

中國的世界級工程!

大家好,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這是我國的世界超級工程

@港珠澳大橋

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經全部竣工,東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門。

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

它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

它的美麗、雄偉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那些辛酸和勵志的故事,

卻鮮為人知。

10月6日《中國正在說》節目上,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先生 ,向我們講述了這項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

外界特別關注港珠澳大橋,其實就是因為一個字:難。工程體量之巨大,建設條件之複雜,是以往世界同類工程所沒有遇到的。

港珠澳大橋由橋樑,人工島,隧道三部分組成。

其中,一條 6.7 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是大橋建設技術最複雜、建設難度最大的部分,極具挑戰性。

林鳴向大家介紹道,港珠澳大橋有三個難點,其中一個難點是,這是一個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來,不到4公里。

而且,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

2007年,當時工程師們為了準備這個工程全球去考察,

當時世界上有兩條超過三公里的隧道,一個在歐洲,還有一個在韓國。

韓國這個項目,每一節沉管安裝的時候,會有56位荷蘭專家從阿姆斯特丹飛到釜山給他們安裝。

考察團到釜山去考察時,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到附近去看一看他們的裝備,被他們拒絕了。

從釜山回來後,林鳴更加堅定一個決心:港珠澳大橋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裝經驗的公司來合作。

於是,他們找了當時荷蘭的一家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合作,當時人家開了個天價:1.5億歐元!當時差不多約合15億人民幣。

談判過程異常艱難,最後一次談判時,林鳴跟談判員說,你給他們說一個價,三億人民幣,一個框架。提供給我們最重要的、風險最大的這部分的支援。

但是,荷蘭人是這麼說的,我給你們唱首歌,唱首祈禱歌!

跟荷蘭人談崩了之後,我們就只剩下最後一條路可以走:自主攻關!

難以承受國外高額的「技術諮詢」費用,林鳴不得不從零開始,自主攻關,帶領團隊開始挑戰外海深埋沉管。

不被理解,沒有經驗,外國人都在看著,中國工程師到底行不行?

當然行!

2013年5月1日,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鏖戰,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成功安裝。

這是不平凡的96個小時,仿佛一個從來沒有人教過,也從來沒有駕駛經驗的新手司機,要把一輛大貨車,開上北京的三環五環。

然而,第一節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後面的安裝都可以簡單複製。嚴苛的外海環境和地質條件,使得施工風險不可預知。

這是個高風險的事情。林鳴每一次安裝,離開房間的時候,他都會回頭看看那個房間,因為每一次出發,都可能是最後一次出發。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每一節都是第一節。

讓林鳴最難忘的是第15節沉管的安裝,那天他們碰到了最惡劣的海況。珠江口罕見地只有不到10度,海浪有一米多高,工人被海浪推到沉管頂上。

幸運的是,工人最後毫髮無損地回到了塢內。當時起重班長說:回家了,回家了,終於回家了。

第二次安裝在2015年大年初六,幾百個人的團隊,春節期間一天也沒休息。但是當大家再一次出發,現場出現回淤,船隊只能再一次回撤。

當時壓力很大,只裝了15個沉管,還剩18個,這樣下去這個工程還能完工嗎?拖回之後,許多人都哭了。

參與這項工程的外國專家感到非常震撼,他說,也就是在中國能做到!如果事情發生在國外,早就停下來了。只有中國會討論,如何用最快的速度讓工程繼續。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戰,那麼最終一節的接頭合龍,就是這個挑戰最困難的部分。

一百多年來也沒有找到特別好的方法,最後還是中國工程師經過4年的研究和攻關找到了辦法。按照傳統的方法,完成這項安裝至少需要8到10個月。

但在新方法的指導下,我們實現貫通,僅用一天!這是7年建設中,最令林鳴感到高興的事情。

功夫不負苦心人,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這一刻,每一個建設者的堅守,每一次與家人的分離,都已經凝固成了豐碑!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是我國建設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一起來看看竣工的港珠澳大橋!

碧海藍天下,這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閃閃發亮。

似乎在向世界,展示它的英姿颯爽。

而這樣的美麗背後,凝結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

中國工程師也用這份優秀的作品,向世人證明:我們能做到,很多事情我們都能做到!

向這項浩大的工程背後,無數默默奉獻的建設者致敬!

考察團到釜山去考察時,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到附近去看一看他們的裝備,被他們拒絕了。

從釜山回來後,林鳴更加堅定一個決心:港珠澳大橋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裝經驗的公司來合作。

於是,他們找了當時荷蘭的一家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合作,當時人家開了個天價:1.5億歐元!當時差不多約合15億人民幣。

談判過程異常艱難,最後一次談判時,林鳴跟談判員說,你給他們說一個價,三億人民幣,一個框架。提供給我們最重要的、風險最大的這部分的支援。

但是,荷蘭人是這麼說的,我給你們唱首歌,唱首祈禱歌!

跟荷蘭人談崩了之後,我們就只剩下最後一條路可以走:自主攻關!

難以承受國外高額的「技術諮詢」費用,林鳴不得不從零開始,自主攻關,帶領團隊開始挑戰外海深埋沉管。

不被理解,沒有經驗,外國人都在看著,中國工程師到底行不行?

當然行!

2013年5月1日,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鏖戰,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成功安裝。

這是不平凡的96個小時,仿佛一個從來沒有人教過,也從來沒有駕駛經驗的新手司機,要把一輛大貨車,開上北京的三環五環。

然而,第一節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後面的安裝都可以簡單複製。嚴苛的外海環境和地質條件,使得施工風險不可預知。

這是個高風險的事情。林鳴每一次安裝,離開房間的時候,他都會回頭看看那個房間,因為每一次出發,都可能是最後一次出發。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每一節都是第一節。

讓林鳴最難忘的是第15節沉管的安裝,那天他們碰到了最惡劣的海況。珠江口罕見地只有不到10度,海浪有一米多高,工人被海浪推到沉管頂上。

幸運的是,工人最後毫髮無損地回到了塢內。當時起重班長說:回家了,回家了,終於回家了。

第二次安裝在2015年大年初六,幾百個人的團隊,春節期間一天也沒休息。但是當大家再一次出發,現場出現回淤,船隊只能再一次回撤。

當時壓力很大,只裝了15個沉管,還剩18個,這樣下去這個工程還能完工嗎?拖回之後,許多人都哭了。

參與這項工程的外國專家感到非常震撼,他說,也就是在中國能做到!如果事情發生在國外,早就停下來了。只有中國會討論,如何用最快的速度讓工程繼續。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戰,那麼最終一節的接頭合龍,就是這個挑戰最困難的部分。

一百多年來也沒有找到特別好的方法,最後還是中國工程師經過4年的研究和攻關找到了辦法。按照傳統的方法,完成這項安裝至少需要8到10個月。

但在新方法的指導下,我們實現貫通,僅用一天!這是7年建設中,最令林鳴感到高興的事情。

功夫不負苦心人,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這一刻,每一個建設者的堅守,每一次與家人的分離,都已經凝固成了豐碑!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是我國建設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一起來看看竣工的港珠澳大橋!

碧海藍天下,這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閃閃發亮。

似乎在向世界,展示它的英姿颯爽。

而這樣的美麗背後,凝結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

中國工程師也用這份優秀的作品,向世人證明:我們能做到,很多事情我們都能做到!

向這項浩大的工程背後,無數默默奉獻的建設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