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九大”之後,即將發生的重大變化,不可不知道!(個人部分)

第一部分:個人篇

1、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傳統奮鬥的五大關鍵字:背景、學歷、資源、人脈、資歷;今後奮鬥的五大關鍵字:知識、創新、獨立、個性、理想。以前是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

現在有個好爸爸,不如自己有文化,中國的“新知識份子”將重登歷史舞臺。

2、中國人正在由“外求”變成“內求”。外求即就求關係、求管道、求機會,內求即是要激發起自己的興趣、熱情、希望,當你做好你自己,外界的東西就會被你吸引過來,這就是所謂的“求人不如求己”。


3、中國正在興起大量自由職業者,社會的基本結構從公司+員工,變成了平臺+個人。每個人都將衝破傳統枷鎖的束縛,獲得重生的機會,關鍵就看你是否激發了自身潛在的能量。這才是一場真正解放運動!

4、中國一大批有“匠心”的人的社會地位將獲得提升,那些腳踏實地的人比如工匠、程式師、設計師、編劇、作家、藝術家等等,因為互聯網已經把社會的框架搭建完成,剩下的就是靈魂填充!所以即便是普通的工作崗位,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將獲得提升,將獲得尊重。

5、未來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即可以獨立完成某項任務,也可以依靠協作和組織去執行系統性工程,所以社會既不缺乏細枝末節的耕耘者,也不缺少具備執行浩瀚工程的組織和團隊。

6、原來我們每個人都被木桶原理所束縛,即:你的短板限制了你的綜合水準,所以我們總在彌補自己短板,

而隨著人們協作效率的提高。今後你的長處決定了你的水準。我們不用再盯著自己的短板,你只需要將自己擅長的一方面發揮到極致,就會有其它人跟你協作,這叫長板原理。

7、我們的工作正由“被動”走向“主動”。以前為了謀生,我們需要依託固定公司,

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重複固定的勞動,屬於被動式勞動。未來社會的總財富是這樣創造出來的:人們依靠自身特長,點對點的對接和完成每一個需求,充分融入到社會每一個環節,屬於主動式創造。

8、對於未來每個人來說,未來有一件東西會變的格外重要,那就是你的信用。未來個人的財富路線是這樣的:行為—能力—信用—人格—財富。在大資料和互聯網的説明下,你的行為推導出了你的信用值,然後以信用度是支點,能力為杠杆,人格為動力,聯合撬動的力量範圍,就是你的財富值,也是你所掌控世界的大小。

9、中國人出名的方式,先後經歷了:公司包裝—參加選秀—成為網紅等三個階段。最開始的時候完全依靠影視娛樂公司包裝,後來流行起了參加各種選秀節目,比如超級女生/中國好聲音等等,現在開始做網紅/女主播等等,關鍵問題是:在互聯網時代,出名不算什麼難事了,難的是擁能夠長期出名的真才實學。

10、原來人與人之間講究的是關係,今後人與人之間講究的是規則。傳統社會的關係網已經被不斷撕裂,以價值分配為關係、新的連結正在形成,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進行價值傳輸。而你所處的地位和層級,是由你所帶來的價值決定的。當人人都在講規則,道德自然就會興起。

11、未來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產品。如何實現呢?邏輯應該是這樣的:創意—表達—展示—訂單—生產—客戶。當你有一個想法時,你可以先表達出來,然後在平臺上進行展示(這樣的平臺會越來越多),然後吸引喜歡的人去下單,拿到訂單後可以找工廠生產(不用擔心量太少,今後的生產一定會精細化和定制化),然後再送到消費者手裡。

12、中國人找到信仰的邏輯是這樣的:規則—秩序—道德—信仰。具體來說就是:互聯網正幫中國建立一套合理的社會結構,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所長,按照規則運轉,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新秩序,比如契約精神。遵守秩序就是道德,然後信仰就會水到渠成。

13、原來我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謂眼見為實。但是由於“虛擬實境”技術的逐漸成熟,我們就不再那麼固執了:VR可以讓你置身於任何一個世界裡,AR可以把任何事物帶到你面前。於是眼見再也不為實,今後我們可能只相信自己的內心,只要心一觸念,一切都到了。那麼一切心外之物,皆為虛妄

14、原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交換”,奴隸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奴役”,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剝削”,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雇傭”,未來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協作”,這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路徑,也是文明進步的階梯,一個環節都不能缺失。

你的行為推導出了你的信用值,然後以信用度是支點,能力為杠杆,人格為動力,聯合撬動的力量範圍,就是你的財富值,也是你所掌控世界的大小。

9、中國人出名的方式,先後經歷了:公司包裝—參加選秀—成為網紅等三個階段。最開始的時候完全依靠影視娛樂公司包裝,後來流行起了參加各種選秀節目,比如超級女生/中國好聲音等等,現在開始做網紅/女主播等等,關鍵問題是:在互聯網時代,出名不算什麼難事了,難的是擁能夠長期出名的真才實學。

10、原來人與人之間講究的是關係,今後人與人之間講究的是規則。傳統社會的關係網已經被不斷撕裂,以價值分配為關係、新的連結正在形成,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進行價值傳輸。而你所處的地位和層級,是由你所帶來的價值決定的。當人人都在講規則,道德自然就會興起。

11、未來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產品。如何實現呢?邏輯應該是這樣的:創意—表達—展示—訂單—生產—客戶。當你有一個想法時,你可以先表達出來,然後在平臺上進行展示(這樣的平臺會越來越多),然後吸引喜歡的人去下單,拿到訂單後可以找工廠生產(不用擔心量太少,今後的生產一定會精細化和定制化),然後再送到消費者手裡。

12、中國人找到信仰的邏輯是這樣的:規則—秩序—道德—信仰。具體來說就是:互聯網正幫中國建立一套合理的社會結構,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所長,按照規則運轉,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新秩序,比如契約精神。遵守秩序就是道德,然後信仰就會水到渠成。

13、原來我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謂眼見為實。但是由於“虛擬實境”技術的逐漸成熟,我們就不再那麼固執了:VR可以讓你置身於任何一個世界裡,AR可以把任何事物帶到你面前。於是眼見再也不為實,今後我們可能只相信自己的內心,只要心一觸念,一切都到了。那麼一切心外之物,皆為虛妄

14、原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交換”,奴隸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奴役”,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剝削”,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雇傭”,未來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協作”,這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路徑,也是文明進步的階梯,一個環節都不能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