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實踐論》《矛盾論》是當代青年謀劃人生創造歷史的經典哲學教科書

“光陰荏苒,物換星移。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

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而成功創造歷史靠蠻幹是行不通的,需要哲學思維的引領,需要科學方法論的指導。

翻開近百年前的中國史,“黑雲壓城城欲摧”的破敗山河,那一代有志青年在民族危機之際中救亡圖存,靠的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引領。這其中,80年前誕生的《實踐論》《矛盾論》,從哲學高度及時糾正了黨內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者的錯誤,

廓清了大多數年輕革命者的思想迷霧,指引著中國革命走向勝利。這些有志青年正是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用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實現了人生理想、創造了新中國的歷史。80年後,新一代青年正面臨中國由大向強、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好際遇,要想更好地謀劃人生藍圖,融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洪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也須臾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只有不斷增強思辨能力,才能“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這也是今天,我們強調重視學習“兩論”的緣由所在。

“兩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著作,是被實踐反復證明的真理

我們黨自誕生以來,一直高度重視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在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年代,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不斷汲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理論營養和哲學觀點,

並在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誕生了一系列理論成果,包括《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其中,《實踐論》和《矛盾論》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兩篇代表性著作,是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作出了哲學總結。

“兩論”不是宅中之作、紙上談兵,

而是毛澤東同志近二十年革命實踐的經驗總結和哲學提煉。早在五四運動前後,青年毛澤東就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並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整個青年時期,毛澤東在領導革命的鬥爭中,並不是照搬馬克思主義教條,而是自覺將其與革命實踐相結合,做到了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毛澤東並不是一味地靠一時得來的經驗來領導所有鬥爭,而是注重不斷進行實踐總結和理論昇華,
才有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著作。也正是這一步一步扎實、接地氣的實踐積累和理論積澱,才有了“兩論”哲學巨著的問世,有了之後的一系列理論著作,從而指導著中國革命從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不斷用鮮活的成功實踐證明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之偉大力量。

古語有雲: “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知行合一的認識論和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哲學家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的馬克思主義者應必備的素質。正如他在《實踐論》中指出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迴圈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他在《矛盾論》中開宗明義提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從這個意義上說,“兩論”是基於中國革命實踐和中國傳統哲學的優秀成果,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由外國模式向中國模式的轉變。“兩論”中的哲學觀點,一再被中國革命和改革實踐證明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在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恢宏征程上,“兩論”的光芒依舊奪目,依然可以作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銳利思想武器,從而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攻堅克難、無往不勝。

“兩論”對今天處於深化改革大時代的青年如何積極投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依然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風雲激蕩的中國經歷著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社會變革。面對內憂外患戰亂頻仍,中國該往哪裡去?無數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然而,馬克思主義進入到中國,一開始曾出現過“水土不服”現象。中國革命遭遇的挫折呼喚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即將開始的抗日戰爭也需要符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提振士氣、鼓舞人心。歷史的重任落在了毛澤東這位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1937年那個夏天,在陝北的窯洞裡,“兩論”應運而生。

在“兩論”中,毛澤東同志深刻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針對黨內一部分披著馬克思主義外衣迷惑同志、否認“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這個真理的教條主義者,以及看不見革命的全域、盲目工作的經驗主義者的錯誤思想,從全面抗日戰爭的戰略任務中對實踐和矛盾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結論。由此,使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受到了一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及其思想路線的深刻教育,讓分辨不清“左”、右傾錯誤思想、處於迷茫中的青年革命者逐漸懂得了認識與實踐的統一、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從此思想上有了引航的明燈,腳底下有了前行的力量。

大革命血的教訓已經證明,脫離中國實際,生搬硬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不了革命的勝利;不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作用,憑舊有的經驗應對新的戰爭,在實踐上也是行不通的。毛澤東深刻指出:“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他同時強調:“感覺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等。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新的實踐離不開新理論的指導,新理論的發展離不開黨的指導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兩論”的科學性、真理性決定其必將得以繼承和發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高度重視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豐富和完善,彰顯了“兩論”的強大生命力。廣大青年要更好地規劃人生、創造歷史,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就必須認真學習以“兩論”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掌握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時代內涵,並以此指導新的實踐。

“兩論”的誕生讓參加革命的有志青年及時扣好了“第一粒扣子”,也是當今青年成長所必需的哲學滋養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著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扣好青年的“第一粒扣子”,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樹長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總結的那樣:我們黨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著青年的熱情和奉獻。

在革命中成長起來的共和國棟樑們,得益于參加革命時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開悟與滋養。與那些守著教條和經驗不放的主觀主義者的人生際遇相比,大多數革命青年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及時地用“兩論”扣好了投身革命的“第一粒扣子”。

時隔80年,熱血依然滾燙,經典依然鮮活。於國家而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開悟了的熱血青年;於個人而言,抓住歷史機遇,實現“我的夢”依然離不開一腔開悟了的熱血。今天我們談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談學習“兩論”,並不是將馬克思主義信仰強加給任何人,而是為當代青年成長成才提供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提供一條少犯錯誤的捷徑,避免因主觀主義、教條主義錯誤而陷入不斷失敗的深淵。

對於青年黨員而言,時刻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滋養是成長必需,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必修課,理應做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尤其要扎實學習“兩論”,“浮光掠影不行,淺嘗輒止不行,必須專心致志地讀、原原本本地讀、反反復複地讀”,通過細嚼慢嚥去感悟“兩論”歷久彌新的思想價值。 新形勢下,我們要以重溫“兩論”為契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心戰略,把思想定力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高度認同上,把政治定力建立在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上,扣好人生信仰的“第一粒扣子”,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將個人成長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大潮中去。

正如80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所說的那樣:“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現如今,在堅持中發展“兩論”、在發展中堅持“兩論”,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才是對“兩論”最好的紀念。

作者:竇道琴

篤行而不倦。”知行合一的認識論和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哲學家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的馬克思主義者應必備的素質。正如他在《實踐論》中指出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迴圈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他在《矛盾論》中開宗明義提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從這個意義上說,“兩論”是基於中國革命實踐和中國傳統哲學的優秀成果,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由外國模式向中國模式的轉變。“兩論”中的哲學觀點,一再被中國革命和改革實踐證明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在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恢宏征程上,“兩論”的光芒依舊奪目,依然可以作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銳利思想武器,從而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攻堅克難、無往不勝。

“兩論”對今天處於深化改革大時代的青年如何積極投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依然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風雲激蕩的中國經歷著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社會變革。面對內憂外患戰亂頻仍,中國該往哪裡去?無數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然而,馬克思主義進入到中國,一開始曾出現過“水土不服”現象。中國革命遭遇的挫折呼喚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即將開始的抗日戰爭也需要符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提振士氣、鼓舞人心。歷史的重任落在了毛澤東這位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1937年那個夏天,在陝北的窯洞裡,“兩論”應運而生。

在“兩論”中,毛澤東同志深刻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針對黨內一部分披著馬克思主義外衣迷惑同志、否認“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這個真理的教條主義者,以及看不見革命的全域、盲目工作的經驗主義者的錯誤思想,從全面抗日戰爭的戰略任務中對實踐和矛盾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結論。由此,使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受到了一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及其思想路線的深刻教育,讓分辨不清“左”、右傾錯誤思想、處於迷茫中的青年革命者逐漸懂得了認識與實踐的統一、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從此思想上有了引航的明燈,腳底下有了前行的力量。

大革命血的教訓已經證明,脫離中國實際,生搬硬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不了革命的勝利;不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作用,憑舊有的經驗應對新的戰爭,在實踐上也是行不通的。毛澤東深刻指出:“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他同時強調:“感覺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等。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新的實踐離不開新理論的指導,新理論的發展離不開黨的指導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兩論”的科學性、真理性決定其必將得以繼承和發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高度重視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豐富和完善,彰顯了“兩論”的強大生命力。廣大青年要更好地規劃人生、創造歷史,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就必須認真學習以“兩論”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掌握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時代內涵,並以此指導新的實踐。

“兩論”的誕生讓參加革命的有志青年及時扣好了“第一粒扣子”,也是當今青年成長所必需的哲學滋養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著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扣好青年的“第一粒扣子”,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樹長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總結的那樣:我們黨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著青年的熱情和奉獻。

在革命中成長起來的共和國棟樑們,得益于參加革命時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開悟與滋養。與那些守著教條和經驗不放的主觀主義者的人生際遇相比,大多數革命青年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及時地用“兩論”扣好了投身革命的“第一粒扣子”。

時隔80年,熱血依然滾燙,經典依然鮮活。於國家而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開悟了的熱血青年;於個人而言,抓住歷史機遇,實現“我的夢”依然離不開一腔開悟了的熱血。今天我們談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談學習“兩論”,並不是將馬克思主義信仰強加給任何人,而是為當代青年成長成才提供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提供一條少犯錯誤的捷徑,避免因主觀主義、教條主義錯誤而陷入不斷失敗的深淵。

對於青年黨員而言,時刻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滋養是成長必需,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必修課,理應做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尤其要扎實學習“兩論”,“浮光掠影不行,淺嘗輒止不行,必須專心致志地讀、原原本本地讀、反反復複地讀”,通過細嚼慢嚥去感悟“兩論”歷久彌新的思想價值。 新形勢下,我們要以重溫“兩論”為契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心戰略,把思想定力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高度認同上,把政治定力建立在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上,扣好人生信仰的“第一粒扣子”,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將個人成長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大潮中去。

正如80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所說的那樣:“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現如今,在堅持中發展“兩論”、在發展中堅持“兩論”,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才是對“兩論”最好的紀念。

作者:竇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