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山村打造真實版“開心農場”

齊心協力打造“開心農場”

眾所周知,“開心農場”是一款網路遊戲,

但是在黑水縣蘆花鎮熱拉村,這一款網路遊戲卻成了帶領貧困村民脫貧致富的新風尚。

小山村變農場,土地做足大文章,當“開心農場”真正融入現實生活中的時候,它又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便利和幫助呢?

熱拉村是黑水縣的貧困村。出生在熱拉村的俄木初2016年大學畢業後,看著自己家鄉的一些閒置土地,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讓這些土地變廢為寶,

為村裡的貧困戶脫貧致富創一條新路。俄木初以500元一畝的價格從貧困戶手中流轉了20畝土地,辦起了“開心農場”,以“認種”的方式向外租賃,10平方米的土地一年只需80元租賃費,認購後的土地會被插上客戶的“姓名牌”。

在“開心農場”現場,記者看到,這“姓名牌”上也是另有玄機。“這上面是客戶的土地編號、姓氏,以及他承包的土地面積和時間,你看,這位周小姐的承包時間是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

”農場主俄木初指著“姓名牌”津津樂道地給記者介紹著。

在開心農場,記者遇到了正好前來採摘蔬菜的薛女士,薛女士告訴記者,她在農場認購了10平方米的土地,認購土地後,農場會根據客戶的需求種植不同的蔬菜,種植、施肥、除草都由雇用村上的貧困戶來完成,從種植到收穫都不需要她操心,只是偶爾來看一下地裡的長勢,成熟時收摘自己心儀的菜品就行了。

“開心農場”從今年4月開始運營至今,

已經有75人認購了共計4700餘平方米的土地,在農工的悉心照料下,農場裡的各種蔬菜大部分已經成熟。俄木初告訴記者,村裡發展集體經濟建有犛牛養殖場,牛糞作為有機肥料給“開心農場”裡的蔬菜施肥,從種植到收穫沒有一點污染,蔬菜成熟後直接配送到客戶家裡。

“客戶要求種什麼,我們就給他們種什麼。”如今的開心農場已經初顯規模,俄木初作為農場主看著這樣的成果非常自豪。

她告訴記者,農場的工人聘請的是村裡的貧困戶,共4人,長期在農場務工掙錢。

“我年齡也大了,能在‘開心農場’務工,就再也不用去外地打工了。我4月份就到這兒務工了,一天能掙80元,感謝她(俄木初)對我們貧困戶的照顧。”熱拉村貧困戶興初告訴記者。

說起農場的發展,俄木初想法很多,她想把農場打造成一個兼具種植和旅遊的品牌農莊,

讓來農莊的旅客留得住,有得玩,並在發展農莊的同時帶動村裡的老百姓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