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無人貨架新“賽道”,速凍老大如何“跑”?

據透露,三全鮮食年底將反覆運算第四代售賣機,聯姻外賣發揮供應鏈優勢

在自助售貨機、辦公室無人值守貨架還未成為一條“賽道”前,中國速凍的“老大”三全食品在這條路上已被“摔打”了3年多。

2014年,三全食品進軍鮮食餐飲,推出三全鮮食項目。2015年,三全鮮食在上海和北京等寫字樓鋪設鮮食售貨機,同步上線三全鮮食手機App。

如眾所見,時間上的先機,並沒有轉化成三全鮮食獲取市場份額的優勢。但無論外界如何“看衰”三全的鮮食轉型,這家創業子公司因背靠三全食品強大的品牌資源和鮮食供應鏈能力,在眼下的“貨架大戰”中開始被價值重估。

近日,

三全鮮食再次被業內關注。手執鮮食這柄利器,和已被市場“摔打”了3年的前行經驗,三全鮮食能抓住這新一輪的機會嗎?

【經歷】3年更迭3代設備 趟過“3年大坑”

三全鮮食從做無人值守售貨機到切入辦公室消費市場,靠的是自身不斷的試錯,自我摸索出來的一套邏輯。

在一番市場調研後,三全鮮食以上海為試點,開始投放第一代自助售賣機。大部分投放在寫字樓的一樓大堂,因設備體量大,面臨租金、電費等運營成本問題。

在投放大概不到100台機器後,他們還發現一個問題:前期銷售很好,但在運營6個月後,售賣機銷售開始大幅下滑,甚至可以說是被“攔腰砍斷”。

6個月是一個新品牌的嘗鮮週期,也叫“品牌遺忘週期”。消費者對口味也有一個週期,

“口味遺忘週期”大概是23天。“在消費者的嘗鮮週期內,要想盡各種各樣的行銷手段,讓用戶停留下來。否則,嘗鮮、好奇心驅使過後,就會被遺忘。”三全鮮食COO楊志說。

還有跟便利店的競爭——“在沒有便利店的地方,三全鮮食的自助售賣機生意都很好。但有便利店的地方,尤其越是市場競爭飽和度高的地方,三全鮮食的自助售貨機就沒了優勢。”三全鮮食的結論是,第一代自助售貨機的模式基本上走不通。

另外的問題就是坪效。一台自助售貨機投放在寫字樓樓下,1平方米的占地面積1年下來可能是產出6000~10000元。這種坪效產出對應便利店的坪效,相對較弱。

於第一代機型的試錯,2015年6月,三全鮮食推出第一台2.0版自助售貨機——設備小型化,投放進離用戶更近、用戶伸手可及的公司辦公室內。

2.0版售貨機的反覆運算邏輯在於兩點:辦公室白領確實有盒飯的需求;售貨機做小,

設備才能離使用者更近,也更能快速投放做出密度。大概三四個月時間,三全鮮食的2.0版自助售貨機做到近1000台的規模。

但問題還是在後續的運營中被爆出。首先,為了設備的小型化,三全鮮食犧牲了其多元化,基本是信用交割的封閉式設計,用戶在付款前看不到商品。

其次,為了降低故障率,三全鮮食二代機的貨道結構做得相對簡單,這意味著可能喪失對用戶多樣性需求的滿足。

大概用了不到1年時間,三全鮮食又開發了第三代自助售賣機,是“預訂+售賣”兩種功能的集成。

此前,基於三全鮮食一路的試錯摸索,其基本上斷定,短保商品最適合做預訂。“尤其是盒飯、飯團、壽司一類的鮮食。”

三全鮮食認為,預訂的方式便利了使用者對鮮食安全性方面的需求。但缺點是商品陳列區是封閉的,信用交割導致體驗稍差,透明性差,鮮食的帶動作用無法充分發揮。

三全鮮食希望通過研究消費者對面對面商品的轉化率,為三代設備做改進。

【升級】年底反覆運算“第四代售賣機” 供應鏈凸顯優勢

通過實測、摸索、再論證,三全鮮食形成結論:無人值守售賣機要具備自主盈利的能力,然後才能形成“一張網”。這亦成為三全鮮食當下轉型的方向。

“三全鮮食未來要做一個以生鮮為核心的無人化智慧零售的運營商。”楊志稱,背靠三全食品的供應鏈體系,三全鮮食有著充足的“槍支彈藥”。

楊志稱,準備用兩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在年底前推出三全鮮食的第四代售貨機。按其透露,4.0版售貨機有三方面改進:

一是做辦公飲食的完整解決方案。“我們要通過鮮食,把零食、飲料、咖啡等其他所有辦公室飲食的大部分需求都整合進來。”楊志說,4.0版機型要在辦公室無人值守貨架基礎上做辦公消費場景的升級,要做一個辦公飲食的完整解決方案。

二是設計上要把預訂和麵銷的功能結合在一起,要有更多的陳列位。

在楊志看來,三全鮮食優於便利店的地方,“第一是距離更近,更接近用戶。第二是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更低。”

“基於租金成本的上升,便利店會對鮮食商品的成本以及各種商品實行成本控制。屆時,將倒逼鮮食工廠控制成本提供產品,三全鮮食的供應鏈優勢就出來了。”楊志說,三全鮮食在10月份也會嘗試,通過售貨機去做一些生鮮淨菜和冷凍產品。

【未來】資本助推辦公消費習慣形成

自助售貨機是便利店的“互補”,那對消費者已然養成的外賣消費習慣呢?是否是便利即時鮮食的最大對手?

楊志指出,外賣與便利即時鮮食做的都是“懶人市場”,從這個角度來說,會有一定的競爭,但雙方走的是一個不同的細分市場。因為外賣隨著人工成本的上升,配送成本會越來越高。

“外賣平臺現在剩下兩家獨大,以後一定會走向再整合,燒出一家’外賣市場的滴滴’。”楊志認為,如果整合不了,這兩家盈利上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還要繼續投入。

“外賣的消費習慣已經養成,客單會不斷提升,現在客單在30元以上,辦公零食貨架可能只有10-15元的客單水準。”

關於三全鮮食的定位,和零食貨架一樣,其也是培養一種辦公消費的習慣——不出辦公室就解決就餐問題。

“之所以外賣培養出來這部分人群,是因為這個市場投入了足量的資金,撬動了人們習慣的改變,燒出了的這個叫’千億級的外賣市場’。零食貨架也是有大量的資本進入,一定會再燒出一個辦公消費的習慣。”楊志分析道。

據楊志瞭解,原來的外賣在一個公司裡的滲透率是不足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幾的份額,但是三全鮮食一台設備的滲透率基本上可以達到60%以上,即100個人裡面會有60個人去消費鮮食。

楊志說,從這個角度來說雙方不存在競爭,說不定這個市場會更大。鮮食頻次會更高,基本都是一周兩次以上的消費。

楊志透露,三全鮮食跟餓了麼有戰略合作,未來不排除還會跟其他外賣平臺有別的合作模式的探索。顏菊陽 / 文

大概用了不到1年時間,三全鮮食又開發了第三代自助售賣機,是“預訂+售賣”兩種功能的集成。

此前,基於三全鮮食一路的試錯摸索,其基本上斷定,短保商品最適合做預訂。“尤其是盒飯、飯團、壽司一類的鮮食。”

三全鮮食認為,預訂的方式便利了使用者對鮮食安全性方面的需求。但缺點是商品陳列區是封閉的,信用交割導致體驗稍差,透明性差,鮮食的帶動作用無法充分發揮。

三全鮮食希望通過研究消費者對面對面商品的轉化率,為三代設備做改進。

【升級】年底反覆運算“第四代售賣機” 供應鏈凸顯優勢

通過實測、摸索、再論證,三全鮮食形成結論:無人值守售賣機要具備自主盈利的能力,然後才能形成“一張網”。這亦成為三全鮮食當下轉型的方向。

“三全鮮食未來要做一個以生鮮為核心的無人化智慧零售的運營商。”楊志稱,背靠三全食品的供應鏈體系,三全鮮食有著充足的“槍支彈藥”。

楊志稱,準備用兩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在年底前推出三全鮮食的第四代售貨機。按其透露,4.0版售貨機有三方面改進:

一是做辦公飲食的完整解決方案。“我們要通過鮮食,把零食、飲料、咖啡等其他所有辦公室飲食的大部分需求都整合進來。”楊志說,4.0版機型要在辦公室無人值守貨架基礎上做辦公消費場景的升級,要做一個辦公飲食的完整解決方案。

二是設計上要把預訂和麵銷的功能結合在一起,要有更多的陳列位。

在楊志看來,三全鮮食優於便利店的地方,“第一是距離更近,更接近用戶。第二是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更低。”

“基於租金成本的上升,便利店會對鮮食商品的成本以及各種商品實行成本控制。屆時,將倒逼鮮食工廠控制成本提供產品,三全鮮食的供應鏈優勢就出來了。”楊志說,三全鮮食在10月份也會嘗試,通過售貨機去做一些生鮮淨菜和冷凍產品。

【未來】資本助推辦公消費習慣形成

自助售貨機是便利店的“互補”,那對消費者已然養成的外賣消費習慣呢?是否是便利即時鮮食的最大對手?

楊志指出,外賣與便利即時鮮食做的都是“懶人市場”,從這個角度來說,會有一定的競爭,但雙方走的是一個不同的細分市場。因為外賣隨著人工成本的上升,配送成本會越來越高。

“外賣平臺現在剩下兩家獨大,以後一定會走向再整合,燒出一家’外賣市場的滴滴’。”楊志認為,如果整合不了,這兩家盈利上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還要繼續投入。

“外賣的消費習慣已經養成,客單會不斷提升,現在客單在30元以上,辦公零食貨架可能只有10-15元的客單水準。”

關於三全鮮食的定位,和零食貨架一樣,其也是培養一種辦公消費的習慣——不出辦公室就解決就餐問題。

“之所以外賣培養出來這部分人群,是因為這個市場投入了足量的資金,撬動了人們習慣的改變,燒出了的這個叫’千億級的外賣市場’。零食貨架也是有大量的資本進入,一定會再燒出一個辦公消費的習慣。”楊志分析道。

據楊志瞭解,原來的外賣在一個公司裡的滲透率是不足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幾的份額,但是三全鮮食一台設備的滲透率基本上可以達到60%以上,即100個人裡面會有60個人去消費鮮食。

楊志說,從這個角度來說雙方不存在競爭,說不定這個市場會更大。鮮食頻次會更高,基本都是一周兩次以上的消費。

楊志透露,三全鮮食跟餓了麼有戰略合作,未來不排除還會跟其他外賣平臺有別的合作模式的探索。顏菊陽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