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福建省首期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

2017年福建省首期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

——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開班授課

2017年3月31日~4月1日,2017年福建省首期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培訓班在福州中軒國醫堂正式開班。

3月31日下午舉行開班儀式。

本次培訓班是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國家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工程開發推廣辦公室主辦、福州中軒堂承辦的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培訓班。雙方共同合作,旨在培養一批專業性強的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技術人才,提高基層中醫預防保健從業人員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職業化、規範化、標準化的中醫藥健康服務人才隊伍,

使“簡、便、驗、廉”的優質中醫藥服務惠及更多基層群眾。通過在中醫藥從業人員中普及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應用,實現中醫藥適宜技術 “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的目標。

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黃暉主任,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工程開發推廣辦公室于更生主任,中醫藥適宜技術資深專業培訓師金秀蓮教授以及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工程項目專家將出席開班儀式。

福州中軒國醫堂:

國家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工程開發推廣培訓基地

國家中醫人才實訓基地

中軒中醫藥人才培訓基地——福州中軒國醫堂是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與福建中和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國內頂級中醫藥學專家、健康管理專家共同創辦的五星級全國現代中醫雙軌健康服務模式示範基地。

基地依託國家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國家中醫人才中心的國家隊技術、人才、資源優勢,彙聚國醫大師、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和特色專科診療技術,通過權威診療指導、推廣應用中醫核心科研成果,

傾力打造以純正中醫、專科診療、醫養集合、健康管理,集臨床、科研、教學、培訓為一體的現代中醫健康服務機構。

基地一直致力於現代中醫藥醫療健康服務模式的專業化、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和中醫藥人員的職業化培訓工作,現已成功開設“國醫大師朱良春學術思想傳承工作站”、“名老中醫朱婉華、朱勝華傳承工作室”等名家大師的學術思想、特色診療技術、經驗名方的傳承工作室,

並建立了國家中醫核心科技成果臨床推廣應用直通車。

2017年元月,經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工程開發推廣辦公室審核,專家委員會評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審批,基地被授予“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工程開發推廣培訓基地”,同時,中國民間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中醫養生康復醫療專業委員會授予本基地為“中醫養生康復醫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確認本基地為全國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開發推廣示範基地,授權在福建、江蘇、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省份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推廣工作。

《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

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是指能夠運用推拿、罐療、灸療等中醫適宜技術對常見亞健康狀況進行診斷和調理,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早期干預,提早防護,掌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等預防手段的高級中醫類專業健康服務人員。

通過系統專業的培訓、使學員能夠獨立完成日常保健調理方案制定,對患者進行集體保健調理操作,並能夠獨立進行健康宣教與保健諮詢等工作。

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 非醫技人員准入制度

《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規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市場,建立非醫療性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人員准入制度而設立的專業,可以申請預防保健調理中心、理療中心、養生堂等。已經明確的12項可以執業範圍:艾灸、耳穴、刮痧、拔罐、推拿按摩、食療藥膳、傳統運動、足部反射、貼敷、理療、慢病康復、中醫美顏美容等療法。

國務院國發22號檔《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中醫藥臨床療效確切,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費用低廉,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支援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在疾病預防與控制中積極運用中醫藥方法和技術,推動中醫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中醫預防保健,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制定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人員准入條件和服務規範,加強引導和管理。

為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實施意見》提出: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治未病”服務),是促進全民健康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有利於最大程度實現人民健康權益,構建和諧社會奠定重要的生產力基礎。同時,中醫“治未病”理念尚未得到普及,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量較小、面較窄,服務模式尚需不斷完善、推廣,專業技術隊伍缺乏,服務體系尚未形成,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為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出要大力培養中醫預防保健職業技能人才,制定相應的職業標準、考試大綱、培訓課程、培訓教材,並開展職業技能鑒定試點,為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2016年國家把中醫藥適宜技術“治未病”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6年10月25日晚,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確定了我國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共計八篇29章。包括優化健康服務,普及健康生活,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發展健康產業,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促進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健康科技創新等相關內容。

2017年國醫大師孫光榮、王琦又在年初對中醫適宜技術做出了全新的解讀和發展趨勢!!

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高度評價↓ ↓ ↓

2017年初,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在參加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工程師資培訓班授課時高度評價中醫藥適宜技術,指出:中醫藥適宜技術就是指那些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簡便易學的中醫治療技術,也稱為中醫的傳統療法,中醫保健的技能,中醫特色療法,中醫民間療法,這些叫法實際上都是指中醫藥適宜技術。

中醫藥適宜技術是中醫藥應用於基層的重要療法,具有悠久歷史,距今已傳承了2000多年,來源於基層,適用於基層,發展於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範圍廣、內容豐富,非常適合日常應用,並且中醫藥適宜技術一直在創新與發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具有“簡便效廉”特點,通俗來說,就是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技術,往往能夠解決很大的問題,甚至於名醫不能解決的問題。

國醫大師王琦教授針對中醫藥適宜技術做出全新的定義↓ ↓ ↓

在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工程師資培訓班中,國醫大師王琦教授針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定義做出全新的定義:中醫藥適宜技術是指簡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技術,是任何人都可以學習和使用的技術。中醫藥適宜技術具有廣泛的適用性,覆蓋面廣,基本不受場地等條件限制,是可以走進千家萬戶的技術,為廣大的受眾提供服務。因此,中醫藥適宜技術是一種適宜推廣、受眾廣泛、易於傳播的操作技術。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確認本基地為全國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開發推廣示範基地,授權在福建、江蘇、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省份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推廣工作。

《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

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是指能夠運用推拿、罐療、灸療等中醫適宜技術對常見亞健康狀況進行診斷和調理,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早期干預,提早防護,掌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等預防手段的高級中醫類專業健康服務人員。

通過系統專業的培訓、使學員能夠獨立完成日常保健調理方案制定,對患者進行集體保健調理操作,並能夠獨立進行健康宣教與保健諮詢等工作。

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 非醫技人員准入制度

《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規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市場,建立非醫療性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人員准入制度而設立的專業,可以申請預防保健調理中心、理療中心、養生堂等。已經明確的12項可以執業範圍:艾灸、耳穴、刮痧、拔罐、推拿按摩、食療藥膳、傳統運動、足部反射、貼敷、理療、慢病康復、中醫美顏美容等療法。

國務院國發22號檔《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中醫藥臨床療效確切,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費用低廉,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支援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在疾病預防與控制中積極運用中醫藥方法和技術,推動中醫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中醫預防保健,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制定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人員准入條件和服務規範,加強引導和管理。

為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實施意見》提出: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治未病”服務),是促進全民健康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有利於最大程度實現人民健康權益,構建和諧社會奠定重要的生產力基礎。同時,中醫“治未病”理念尚未得到普及,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量較小、面較窄,服務模式尚需不斷完善、推廣,專業技術隊伍缺乏,服務體系尚未形成,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為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出要大力培養中醫預防保健職業技能人才,制定相應的職業標準、考試大綱、培訓課程、培訓教材,並開展職業技能鑒定試點,為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2016年國家把中醫藥適宜技術“治未病”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6年10月25日晚,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確定了我國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共計八篇29章。包括優化健康服務,普及健康生活,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發展健康產業,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促進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健康科技創新等相關內容。

2017年國醫大師孫光榮、王琦又在年初對中醫適宜技術做出了全新的解讀和發展趨勢!!

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高度評價↓ ↓ ↓

2017年初,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在參加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工程師資培訓班授課時高度評價中醫藥適宜技術,指出:中醫藥適宜技術就是指那些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簡便易學的中醫治療技術,也稱為中醫的傳統療法,中醫保健的技能,中醫特色療法,中醫民間療法,這些叫法實際上都是指中醫藥適宜技術。

中醫藥適宜技術是中醫藥應用於基層的重要療法,具有悠久歷史,距今已傳承了2000多年,來源於基層,適用於基層,發展於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範圍廣、內容豐富,非常適合日常應用,並且中醫藥適宜技術一直在創新與發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具有“簡便效廉”特點,通俗來說,就是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技術,往往能夠解決很大的問題,甚至於名醫不能解決的問題。

國醫大師王琦教授針對中醫藥適宜技術做出全新的定義↓ ↓ ↓

在中醫藥適宜技術職業化培訓工程師資培訓班中,國醫大師王琦教授針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定義做出全新的定義:中醫藥適宜技術是指簡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技術,是任何人都可以學習和使用的技術。中醫藥適宜技術具有廣泛的適用性,覆蓋面廣,基本不受場地等條件限制,是可以走進千家萬戶的技術,為廣大的受眾提供服務。因此,中醫藥適宜技術是一種適宜推廣、受眾廣泛、易於傳播的操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