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科技下鄉”為渭源縣脫貧攻堅增添新動能

今年以來,渭源縣啟動實施“1369”工程,形成一個科技服務團隊幫扶1個貧困村組,一個科技特派員派駐企業聯繫3個貧困村組、結對幫扶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培育900戶科技示範戶”的幫扶模式,“科技下鄉”為該縣脫貧攻堅增添了新的動能。

該縣圍繞馬鈴薯種薯、中醫藥、畜草、生態文化旅遊等優勢特色產業建設,為全縣109個貧困村每村組建一個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通過聯村包戶的方式,進行科技精准對接幫扶。同時,根據科技特派員能力特長,細化工作分工,靠實幫扶責任,建立業績台賬,增強科技特派員參與精准扶貧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目前,全縣109個貧困村的520名市縣科技人才已經成為助推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

每個科技特派員派駐企業(合作社)確定聯繫3個貧困村。組織和引導有科技特派員派駐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全縣109個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為每個有科技特派員的企業確定聯繫幫扶3個貧困村,採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專案+基地+農戶”等模式,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和人才鏈,通過大力開發和實施“種、養、加”類農業科技示範項目。

積極建立“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實施各類農業科技示範專案82項,引進示範新技術25項,示範推廣種植類農業新品種48個。

建立科技特派員派駐企業(合作社)與貧困戶結對幫扶機制,每個有科技特派員派駐的企業在聯繫村上確定60戶建檔立卡戶開展幫扶工作。突出企業(合作社)帶動作用發揮,引導貧困群眾廣泛參與全產業鏈經營,形成貧困戶跟著經營主體走、經營主體跟著產業走、產業帶著貧困戶走的產業扶貧新格局。

建檔貧困戶通過參與全產業鏈利益分成、到企業務工、入股分紅等形式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全縣企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達到5600多人,企業帶動性貸款達到2500多戶,戶均增收4000元左右。企業與貧困農戶簽訂產業發展協定3000多份。

聯繫企業在全縣每年培育900戶科技示範戶。該縣科技特派員派駐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充分發揮技術、人才、資訊、管理等優勢,圍繞貧困村產業發展瓶頸和貧困戶增收技術難題,選擇已有一定發展基礎和條件的農戶作為科技示範戶進行實地指導建設,培育一批致富典型、科技創業典型,樹立示範樣板,造就一批鄉土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目前,企業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6期,培訓建檔立卡戶農民1600人次,培育科技示範戶720戶。

發放資料

現場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