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孝昌人,我們的前世今生你真的知道嗎?

孝昌最早叫什麼你知道嗎?

孝昌目前有多少個鄉鎮(區)你知道嗎?

共有多少人口你知道嗎?

古往今來

前世今生

你都知道嗎?

區位交通

孝昌縣位於長江以北,大別山南麓,江漢平原北部;地處大別山與江漢平原的交匯地帶,北控中原,南抵武漢,屬武漢城市圈核心圈層。孝昌交通發達,區位優勢明顯,京珠高速、107國道、京廣鐵路縱貫南北,

漢十高速、243省道、安衛鐵路連接東西,是鄂東北承啟南北、連接東西的重要交通樞紐。

孝昌置縣迄今已有1550多年

孝昌歷史悠久,始建于南朝劉宋時期,至今已有1550多年的建制史。建縣前這裡就是一個孝子輩出之地,“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溫被、孟宗哭竹”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元朝人郭居敬還將其輯入《二十四孝》中。南朝劉宋時期,宋文帝劉義隆的第三個兒子劉駿討伐上年弑父篡位的長兄劉邵,

奪得帝位。劉駿即位以後,改年號為“孝建”。為取信於民,鞏固皇位,他大力倡行孝道,賞賜有孝行的人,並于孝建元年(西元454年),在孝子輩出、孝名遠揚的安陸縣東境、黽阝縣(今河南省羅山縣)南境置一新縣,取名“孝昌”,以褒揚此地民風之淳樸、孝行之昌隆,自此歷史上就有了孝昌縣。

孝昌建縣之初,隸郢州江夏郡。南朝齊隸真司州義陽郡。南朝梁隸南司州安陸郡。北朝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年)入魏境,改孝昌為嶽山郡,置嶽州。北朝北周武成元年(559年),省岳州及嶽山郡,置環嶽郡,隸安州總管。隋初廢諸郡,以州統縣,隸安州總管府。隋開皇三年(583年)複置孝昌縣,屬荊州。煬帝嗣位,改州為郡,大業元年(605年),隸安陸郡。

唐初屬淮南道安州中都督府安陸郡。武德四至八年(621—625年),一度以縣置安州並置環陽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改隸山南東道。寶應二年(763年)改隸沔州。元和三年(808年),孝昌縣入雲夢縣。鹹通年間(860—873年),複置孝昌縣,隸淮南道安州安陸郡。五代後樑時,隸宣威軍。五代後唐同光二年(西元924年),後唐莊宗為避其皇祖李國昌之名諱,改“孝昌縣”為“孝感縣”,取董永、孟宗行孝感動天地之義,隸安遠軍,屬安州。至此,在歷史上持續470年之久的孝昌縣演變為孝感縣沿用下來。後唐時孝感縣屬安州,隸安遠軍。後晉廢軍。後漢複置安遠軍。後周複廢軍。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隸安州節度。淳化四年(993年),隸淮南道安軍(亦稱安遠軍)。天聖元年(1023年)隸京西路安陸郡。宣和元年(1119年),安陸郡升為德安府,隸德安府。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隸安州鎮撫使。紹興三年(1133年)隸荊湖北路德安府。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隸荊湖北道宣慰司德安府。至元十八年(1281年),隸鄂州行省德安府。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隸河南行省德安府。至元三十年(1293年),又改隸黃州路德安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隸湖廣行省德安府。洪武九年,隸湖廣布政使司黃州府。洪武十年(1377年),省孝感縣,屬湖廣布政使司黃州府德安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複置孝感縣,隸湖廣布政使司德安府。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隸湖廣承宣佈政使司荊西道德安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隸湖北省漢陽府,迄至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存縣,隸湖北省江漢道。民國二年屬鄂東道。1927年廢道後,隸湖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區。1936年,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1939年,又改隸新成立的鄂東行署。

1949年4月,經鄂豫區第三行政公署批准,成立孝感縣人民政府。同年5月,湖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在現在的孝昌縣花園鎮成立,孝感縣隨即隸湖北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孝感縣隸屬於湖北省孝感行政區專員公署(簡稱孝感專署)。1960年1月,隨孝感專署併入武漢市;1961年4月,又隨孝感專署從武漢市分出。1966年9月,曾一度改名為東風縣;1969年2月,又還名為孝感縣。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孝感縣設立縣級孝感市,仍隸屬孝感行政公署。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孝感地區,成立地級孝感市,原縣級孝感市南部設立孝南區,北部設立孝昌縣,縣人民政府駐地花園鎮。

行政區劃

孝昌縣現轄花園鎮、陡山鄉、鄒崗鎮、豐山鎮、周巷鎮、小悟鄉、小河鎮、王店鎮、衛店鎮、季店鄉、花西鄉、白沙鎮等12個鄉鎮和1個省管經濟開發區、1個國家4A級生態旅遊區,共有429個村民委員會,3354個村民小組,16個居民委員會(其中城區有1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個鄉鎮社區居民委員會、3個鄉鎮居委會)。全縣總人口66萬人。

地質地貌

孝昌縣地形北高南低,溶蝕低山與切割丘陵互為穿插。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澴水居中貫穿南北。東北部為低山區,海拔500~1000米,相對高度在100~300米,面積394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3%;西南部低矮緩丘,海拔在100~500米,相對高度在100米以下,面積748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62.7%;澴河兩岸為沖積平原,面積51.3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4.3%。

氣候水文

孝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一年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具有光、熱、水同季反映的特點。春季寒潮活動頻繁,氣溫驟升驟降,晴雨間變,春末夏初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風向多變;夏季常有“梅雨”,一般是6月中旬進入梅雨季節,7月中旬出梅,出梅後常常出現高溫乾旱,同時盛刮偏南風(南洋風),因而容易導致旱澇災害;秋季晴多雨少,秋寒開始侵襲,深秋帶有秋高氣爽的“小陽春”天氣;冬季盛行偏北風,寒冷少雨,常有冰淩凍害出現。全年日照時數為4427.2小時,每日平均在10.1~14.1小時之間,由於雲霧的遮蔽,全年實有日照時間為2150小時左右。日照百分率最高的是8月份,達66.7%;最低在3月份,為35.9%。歷年平均為48.5%。

旅遊景區

觀音湖(國家AAAA級旅遊區)

西域風情園

大唐生態觀光園

豐山鎮月季園

榮譽名片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

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全國縣城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縣

全國社會化養老服務示範縣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書法)

全省旅遊發展先進縣

美麗鄉村

湖北省2017年度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

周巷鎮五泉村

王店鎮高崗村

陡山鄉曹砦村

小河鎮大山村

鄒崗鎮堰橋村

湖北省2016年度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

衛店鎮段港村

小悟鄉田堂村

豐山鎮二公村

湖北省綠色示範鄉村

周巷鎮新龍村

豐山鎮王林村

湖北省級宜居村莊

小河鎮友二村

花園鎮一致村

衛店鎮三灣村

屬安州。至此,在歷史上持續470年之久的孝昌縣演變為孝感縣沿用下來。後唐時孝感縣屬安州,隸安遠軍。後晉廢軍。後漢複置安遠軍。後周複廢軍。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隸安州節度。淳化四年(993年),隸淮南道安軍(亦稱安遠軍)。天聖元年(1023年)隸京西路安陸郡。宣和元年(1119年),安陸郡升為德安府,隸德安府。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隸安州鎮撫使。紹興三年(1133年)隸荊湖北路德安府。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隸荊湖北道宣慰司德安府。至元十八年(1281年),隸鄂州行省德安府。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隸河南行省德安府。至元三十年(1293年),又改隸黃州路德安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隸湖廣行省德安府。洪武九年,隸湖廣布政使司黃州府。洪武十年(1377年),省孝感縣,屬湖廣布政使司黃州府德安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複置孝感縣,隸湖廣布政使司德安府。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隸湖廣承宣佈政使司荊西道德安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隸湖北省漢陽府,迄至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存縣,隸湖北省江漢道。民國二年屬鄂東道。1927年廢道後,隸湖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區。1936年,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1939年,又改隸新成立的鄂東行署。

1949年4月,經鄂豫區第三行政公署批准,成立孝感縣人民政府。同年5月,湖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在現在的孝昌縣花園鎮成立,孝感縣隨即隸湖北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孝感縣隸屬於湖北省孝感行政區專員公署(簡稱孝感專署)。1960年1月,隨孝感專署併入武漢市;1961年4月,又隨孝感專署從武漢市分出。1966年9月,曾一度改名為東風縣;1969年2月,又還名為孝感縣。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孝感縣設立縣級孝感市,仍隸屬孝感行政公署。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孝感地區,成立地級孝感市,原縣級孝感市南部設立孝南區,北部設立孝昌縣,縣人民政府駐地花園鎮。

行政區劃

孝昌縣現轄花園鎮、陡山鄉、鄒崗鎮、豐山鎮、周巷鎮、小悟鄉、小河鎮、王店鎮、衛店鎮、季店鄉、花西鄉、白沙鎮等12個鄉鎮和1個省管經濟開發區、1個國家4A級生態旅遊區,共有429個村民委員會,3354個村民小組,16個居民委員會(其中城區有1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個鄉鎮社區居民委員會、3個鄉鎮居委會)。全縣總人口66萬人。

地質地貌

孝昌縣地形北高南低,溶蝕低山與切割丘陵互為穿插。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澴水居中貫穿南北。東北部為低山區,海拔500~1000米,相對高度在100~300米,面積394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3%;西南部低矮緩丘,海拔在100~500米,相對高度在100米以下,面積748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62.7%;澴河兩岸為沖積平原,面積51.3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4.3%。

氣候水文

孝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一年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具有光、熱、水同季反映的特點。春季寒潮活動頻繁,氣溫驟升驟降,晴雨間變,春末夏初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風向多變;夏季常有“梅雨”,一般是6月中旬進入梅雨季節,7月中旬出梅,出梅後常常出現高溫乾旱,同時盛刮偏南風(南洋風),因而容易導致旱澇災害;秋季晴多雨少,秋寒開始侵襲,深秋帶有秋高氣爽的“小陽春”天氣;冬季盛行偏北風,寒冷少雨,常有冰淩凍害出現。全年日照時數為4427.2小時,每日平均在10.1~14.1小時之間,由於雲霧的遮蔽,全年實有日照時間為2150小時左右。日照百分率最高的是8月份,達66.7%;最低在3月份,為35.9%。歷年平均為48.5%。

旅遊景區

觀音湖(國家AAAA級旅遊區)

西域風情園

大唐生態觀光園

豐山鎮月季園

榮譽名片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

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全國縣城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縣

全國社會化養老服務示範縣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書法)

全省旅遊發展先進縣

美麗鄉村

湖北省2017年度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

周巷鎮五泉村

王店鎮高崗村

陡山鄉曹砦村

小河鎮大山村

鄒崗鎮堰橋村

湖北省2016年度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

衛店鎮段港村

小悟鄉田堂村

豐山鎮二公村

湖北省綠色示範鄉村

周巷鎮新龍村

豐山鎮王林村

湖北省級宜居村莊

小河鎮友二村

花園鎮一致村

衛店鎮三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