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鄭開馬拉松:一路向東,見證鄭開11周年的成長|賽評團

跑步看世界

RUN to EXPLORE

2017年,42旅賽評團全新出發,攜手200位熱愛探索的賽評員,

幫助跑友們發現“值得跑賽事”。

賽評員張源,從路線風景、賽道組織、比賽氛圍、週邊服務、獎牌5個維度出發,為鄭開馬拉松打出了8.01分。

更多詳情,請欣賞精彩賽記!

2 0 1 7 鄭 開 馬 拉 松

賽評員/張源

鄭開的起源

2006年8月5日,一個網名叫做“半月大哥”的網友和十幾個網友一起,

花了10個鐘頭從鄭州走到開封,萌發舉行馬拉松賽的念頭。第二天,“半月大哥”、“隨風緣”及開封網友“大話”、“劍如虹”等一起發表了“關於舉辦鄭汴國際馬拉松比賽的倡議”的帖子,得到網友熱烈回應,當天回帖上百條,日點擊率兩萬多人次。

9月8日,河南省體育局、河南省旅遊局以《關於舉辦首屆河南之旅國際馬拉松大賽的請示》檔上報河南省人民政府。

10月28日,鄭州網友“隨風緣”與開封網友“大話”、“劍如虹”自發在大樑門廣場舉行“魅力河南·動感古都——2007鄭汴國際馬拉松萬人簽名”活動。

29日,簽名活動移師鄭州。

11月7日,省體育局、鄭州市體育局、開封市體育局、開封日報社等聯合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鄭開國際馬拉松賽籌委會正式成立。開始徵集賽事主題歌、口號、吉祥物等。

11月19日,鄭開大道正式通車,200多名身著“中原呼喚馬拉松”服裝的群眾騎車穿越鄭開大道。

12月12日,開封市人民政府向國家體育總局提交支持舉辦鄭開國際馬拉松比賽的函。

12月31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向國家體育總局發函,表示支持舉辦鄭開國際馬拉松賽。

經過6個多月的努力和期待,直到2007年2月15日下午5時13分,一個令人激動的消息傳來,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正式同意舉辦鄭汴國際馬拉松比賽,時間為當年5月6日。

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同意“鄭汴國際馬拉松賽”改名為“中國鄭開國際馬拉松賽”。

這一晃就是11年。

誰也沒有想到,當年的一次鄭開徒步和幾個熱心網友的發帖,竟然促成了這項中原地區規模最大的馬拉松賽事。

而作為一名在鄭州生活了將近20年的河南人,我也曾在2009年一年內徒步、自行車,甚至駕著一輛破舊的小摩托完成過鄭開。

09年的徒步三人組。

那時候,徒步鄭開是鄭州戶外圈的標配,當年7小時10分的完成時間,也算是個中上成績。

那時候,賈魯河是起點,金明廣場是終點,正好42公里,而西祠的夜市則是每次完成之後的補給站。

那時候,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去跑步呀,而且還是和一群群的“瘋子”一起,迎著5個半小時的太陽丈量鄭開。

一切的沒想到,最後竟然都變成了現實,而我,也第四次站在了鄭開國際馬拉松的起點。

毫不避諱的說:去年的鄭開應該是十年來被吐槽最為嚴重的一屆。從領物開始到賽事結束,整整被列出了十宗罪,宗宗讓人心寒。

所以,當好幾個外地跑友生氣的對我說:“鄭開,以後再也不來了”時,我的心裡還是微微有些難受的。

但今年,我依舊報了名。

總歸是有些不甘吧,總想著已經差到了底,還能再差到哪裡去呢。而且,私心盼著會有新的改善。不為別的,畢竟這是家鄉馬啊。

NO.1 路線風景

賽道設置▼

鄭開的賽道,據說是國內最筆直的賽道。有人說,鄭開適合PB,也有人說鄭開實在難跑。因為筆直,所以不用擔心拐來拐去;但也因為筆直,跑起來就顯得重複和單調,更可況,要一路迎著太陽。

它連接兩座城市,一座是七朝古都,一座是商都故址;一座無數次遭受大水和毀城卻仍然原地站立起來,創造了“城摞城”的世界奇觀。一座一度被遺忘的,如今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心城市。

鄭開賽道軌跡 via 跑友@郭嘉

一條筆直的鄭開大道,要說風景,真是沒有,這是客觀事實,11年來一直如此。雖然近幾年沿途新建了不少項目,但是大部分在鄭開大道上只有個門面。更多的時候,選手看到的都是大片的農田和村莊。

跑進開封之後,賽事也接近尾聲,終點放在宋都禦街的盡頭龍亭,算是沾了一點古都和古跡的邊。

賽道隔離▼

這個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安排了折返,卻沒有安排隔離,且折返賽道過窄,導致部分重複賽道人員混亂。

計時和公里數▼

半程折返之後終點之前,沒有見到任何公里指示牌。20公里處的計時毯設置有誤,實際距離並未到20,誤差大約一百米,但終點距離無誤(均來自GPS手錶資料)。

全程38公里處放置了37公里的指示牌,應該算做一次失誤。

本次比賽計時第一次選用了跑吧的晶片,賽事資料存在問題。第一次成績推送,槍聲成績與淨成績一致,第二次推送槍聲成績莫名增加了一分鐘還要多。

以我個人為例:我通過半程終點時,槍聲時間大約為02:30:02,之後拍照留念。但截至目前,我的槍聲成績仍為02:31:31,這多出來的一分鐘三十秒不知道來自哪裡?也希望組委會或者計時方最後能給出合理解釋。

醫療及救援▼

全程配備的醫療力量明顯大於半程。以某醫師跑團為例,全程安排的醫師跑者達到了二十多人,但半程只有兩個。

對比這兩年的賽事事故,半程出現突發事件的頻率還是蠻高的,所以建議在半程項目中多增加醫療及救援力量。而且,半程提供噴劑的醫療點也較少。

完賽服務▼

今年半程的完賽區放在了一個房地產的售樓中心,有花有樹有草地。

發的水太涼,喝杯熱水緩一緩。

腿酸麼?來,按摩一下,放鬆放鬆。

垃圾入桶,給後來的跑者留下乾淨的空間。

吃好歇好,領過存衣包,有序候車,快樂返程。

別以為只有半程才有這種待遇,全程的完賽服務也受到了跑友們的一致好評。

去年一塌糊塗的完賽區想必都還記憶猶新吧?很多跑友為此丟了東西,誤了車(捂臉中)。今年,全程的完賽區放在了空間較大的龍亭景區內。

賽後服務▼

終點依舊是一對一的服務(一對一,是鄭開這些年一直堅持為跑友提供的服務),志願者為每一位完賽選手披上毛巾並攙扶送至完賽活動區。

在那裡,跑者可以根據賽後活動區示意圖選擇領物、冰敷或者按摩。

完賽包裡還有面膜,來,曬後修復一下。(感謝這位跑友大方的讓我拍照)

如果想和自己的成績合個影,還可以去創意合影牆處通過掃碼,見證自己鄭開馬拉松最值得紀念的那一刻。

賽後也安排了臨時廁所,竟然還有廁紙,組委會這次是真的用心了。

NO.3 比賽氛圍

一路都在逆光拍照,美女啦啦隊和音樂一起嗨。

賽道兩旁,最具鄭開特色的就是沿途觀眾了,雖然沒有起點處人山人海的壯觀,但也算的上人頭攢動。

當中一大部分都是來自附近的村民,上至老人下至孩童,拖家帶口揮舞著雙手,為選手助威,為跑者加油,毫不吝嗇。

尤其是孩子們,看到他們伸出的一雙雙小手,心都要化了。

與賽道相隔不遠的地方,是一個個身著螢光綠制服的志願者。每每有參賽選手經過,志願者都會豎起大拇指,用自己的掌聲和加油呐喊聲給選手們鼓勁。甚至連執勤的民警們都會加入其中,把配備的水搬了出來,發給路過的跑者。

我團的老派,拎著公事包,在去開封上班的路上順便跑了個馬,到地方一看表,嘿,剛過12點。

跑呀跑呀,就要到半程折返點啦;跑呀跑呀,半程的終點近在眼前。

熱情的太陽啊,拜拜啦。

NO.4 週邊服務

領物▼

今年的改善要從領物說起。

物資發放仍舊在會展中心的文化廣場。

相比去年簡單粗暴的一個專案一個視窗,領物排長龍的局面。今年則擴大規模,搭起了一連串的棚子,並對榮譽跑友、全程、半程及五公里領物做出了分區和隔離,且配有志願者指引。即使是週六最後一天領物,也基本上保證了即來即領,沒有出現擁擠。

會場還增加了展會項目,贊助商展臺都有一些小活動舉行,比如君樂寶的優酪乳,kfc的啤酒,特步的帽子,仟吉的麵包等等,增加了跑友的參與度。雖然比不上北京上海的滿載而歸,羊毛雖小,薅一點是一點啊,哈哈。

今年的參賽物品還不錯,有飲品有肌貼,有跑友公約,還有陌生人寫的加油卡片。

大玉米助力鄭開,倒計時三天。

NO.5 獎牌

獎牌展示,這個日晷很別致吧。

獎牌還附有說明書。

在志願者的指引下先領取毛巾和濕巾,繼續走,領取獎牌和完賽物品。

另外,有文章提到關門兔被關門的事情,據說:40公里處5小時封路關門,計時毯疑似被提前收走。

那位關門兔正好是我的一位朋友(因為某些“未知”的原因,四位530關門兔,最終擔任兔子任務的只剩他一個人),我專門諮詢了他,他說在5小時11分左右通過了40公里計時毯,當時路況正常,賽後成績也正常,可見當時並未真正的關門。至於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麼,他也不得而知。大哥也很委屈,自己認真完成了任務,最後卻被組委會追問是不是沒有跑到最後。所以,也托我在這篇賽評裡說明一下當時的情況。

說句實話,作為今年鄭開馬拉松的賽評員,我一直誠惶誠恐。

去年賽事被吐槽的太厲害,以至於賽後這一年我幾乎不敢在朋友面前提起鄭開。

所以今年每看到一個朋友完賽,我就會立刻問一句話:感覺今年鄭開怎麼樣?

當然還是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啊,但“鄭開成長了”,是他們給我最多的回答。

但凡所遇,皆成風景

賽後兩天,匆忙寫下這篇賽評。

每天,身邊都會有許多人,以各種我們想到的或是想不到的方式,去走我們走過或者沒有走過的路。

他們是為了什麼?

後來,我只想到了兩個字----體會。

無論是用何種方式,帶著夢想去丈量每一寸土地,每一座高山甚至每一條河流,不都是為了去完成心中那份最初卻也最真切的體會麼?

跑馬如此,生活亦如此。

體會自己的感受,體會自己眼中的風景,也體會別人的旅程。

這是一份我的鄭開體會,那你呢?

你也可以來為跑過的比賽打分點評!

而我,也第四次站在了鄭開國際馬拉松的起點。

毫不避諱的說:去年的鄭開應該是十年來被吐槽最為嚴重的一屆。從領物開始到賽事結束,整整被列出了十宗罪,宗宗讓人心寒。

所以,當好幾個外地跑友生氣的對我說:“鄭開,以後再也不來了”時,我的心裡還是微微有些難受的。

但今年,我依舊報了名。

總歸是有些不甘吧,總想著已經差到了底,還能再差到哪裡去呢。而且,私心盼著會有新的改善。不為別的,畢竟這是家鄉馬啊。

NO.1 路線風景

賽道設置▼

鄭開的賽道,據說是國內最筆直的賽道。有人說,鄭開適合PB,也有人說鄭開實在難跑。因為筆直,所以不用擔心拐來拐去;但也因為筆直,跑起來就顯得重複和單調,更可況,要一路迎著太陽。

它連接兩座城市,一座是七朝古都,一座是商都故址;一座無數次遭受大水和毀城卻仍然原地站立起來,創造了“城摞城”的世界奇觀。一座一度被遺忘的,如今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心城市。

鄭開賽道軌跡 via 跑友@郭嘉

一條筆直的鄭開大道,要說風景,真是沒有,這是客觀事實,11年來一直如此。雖然近幾年沿途新建了不少項目,但是大部分在鄭開大道上只有個門面。更多的時候,選手看到的都是大片的農田和村莊。

跑進開封之後,賽事也接近尾聲,終點放在宋都禦街的盡頭龍亭,算是沾了一點古都和古跡的邊。

賽道隔離▼

這個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安排了折返,卻沒有安排隔離,且折返賽道過窄,導致部分重複賽道人員混亂。

計時和公里數▼

半程折返之後終點之前,沒有見到任何公里指示牌。20公里處的計時毯設置有誤,實際距離並未到20,誤差大約一百米,但終點距離無誤(均來自GPS手錶資料)。

全程38公里處放置了37公里的指示牌,應該算做一次失誤。

本次比賽計時第一次選用了跑吧的晶片,賽事資料存在問題。第一次成績推送,槍聲成績與淨成績一致,第二次推送槍聲成績莫名增加了一分鐘還要多。

以我個人為例:我通過半程終點時,槍聲時間大約為02:30:02,之後拍照留念。但截至目前,我的槍聲成績仍為02:31:31,這多出來的一分鐘三十秒不知道來自哪裡?也希望組委會或者計時方最後能給出合理解釋。

醫療及救援▼

全程配備的醫療力量明顯大於半程。以某醫師跑團為例,全程安排的醫師跑者達到了二十多人,但半程只有兩個。

對比這兩年的賽事事故,半程出現突發事件的頻率還是蠻高的,所以建議在半程項目中多增加醫療及救援力量。而且,半程提供噴劑的醫療點也較少。

完賽服務▼

今年半程的完賽區放在了一個房地產的售樓中心,有花有樹有草地。

發的水太涼,喝杯熱水緩一緩。

腿酸麼?來,按摩一下,放鬆放鬆。

垃圾入桶,給後來的跑者留下乾淨的空間。

吃好歇好,領過存衣包,有序候車,快樂返程。

別以為只有半程才有這種待遇,全程的完賽服務也受到了跑友們的一致好評。

去年一塌糊塗的完賽區想必都還記憶猶新吧?很多跑友為此丟了東西,誤了車(捂臉中)。今年,全程的完賽區放在了空間較大的龍亭景區內。

賽後服務▼

終點依舊是一對一的服務(一對一,是鄭開這些年一直堅持為跑友提供的服務),志願者為每一位完賽選手披上毛巾並攙扶送至完賽活動區。

在那裡,跑者可以根據賽後活動區示意圖選擇領物、冰敷或者按摩。

完賽包裡還有面膜,來,曬後修復一下。(感謝這位跑友大方的讓我拍照)

如果想和自己的成績合個影,還可以去創意合影牆處通過掃碼,見證自己鄭開馬拉松最值得紀念的那一刻。

賽後也安排了臨時廁所,竟然還有廁紙,組委會這次是真的用心了。

NO.3 比賽氛圍

一路都在逆光拍照,美女啦啦隊和音樂一起嗨。

賽道兩旁,最具鄭開特色的就是沿途觀眾了,雖然沒有起點處人山人海的壯觀,但也算的上人頭攢動。

當中一大部分都是來自附近的村民,上至老人下至孩童,拖家帶口揮舞著雙手,為選手助威,為跑者加油,毫不吝嗇。

尤其是孩子們,看到他們伸出的一雙雙小手,心都要化了。

與賽道相隔不遠的地方,是一個個身著螢光綠制服的志願者。每每有參賽選手經過,志願者都會豎起大拇指,用自己的掌聲和加油呐喊聲給選手們鼓勁。甚至連執勤的民警們都會加入其中,把配備的水搬了出來,發給路過的跑者。

我團的老派,拎著公事包,在去開封上班的路上順便跑了個馬,到地方一看表,嘿,剛過12點。

跑呀跑呀,就要到半程折返點啦;跑呀跑呀,半程的終點近在眼前。

熱情的太陽啊,拜拜啦。

NO.4 週邊服務

領物▼

今年的改善要從領物說起。

物資發放仍舊在會展中心的文化廣場。

相比去年簡單粗暴的一個專案一個視窗,領物排長龍的局面。今年則擴大規模,搭起了一連串的棚子,並對榮譽跑友、全程、半程及五公里領物做出了分區和隔離,且配有志願者指引。即使是週六最後一天領物,也基本上保證了即來即領,沒有出現擁擠。

會場還增加了展會項目,贊助商展臺都有一些小活動舉行,比如君樂寶的優酪乳,kfc的啤酒,特步的帽子,仟吉的麵包等等,增加了跑友的參與度。雖然比不上北京上海的滿載而歸,羊毛雖小,薅一點是一點啊,哈哈。

今年的參賽物品還不錯,有飲品有肌貼,有跑友公約,還有陌生人寫的加油卡片。

大玉米助力鄭開,倒計時三天。

NO.5 獎牌

獎牌展示,這個日晷很別致吧。

獎牌還附有說明書。

在志願者的指引下先領取毛巾和濕巾,繼續走,領取獎牌和完賽物品。

另外,有文章提到關門兔被關門的事情,據說:40公里處5小時封路關門,計時毯疑似被提前收走。

那位關門兔正好是我的一位朋友(因為某些“未知”的原因,四位530關門兔,最終擔任兔子任務的只剩他一個人),我專門諮詢了他,他說在5小時11分左右通過了40公里計時毯,當時路況正常,賽後成績也正常,可見當時並未真正的關門。至於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麼,他也不得而知。大哥也很委屈,自己認真完成了任務,最後卻被組委會追問是不是沒有跑到最後。所以,也托我在這篇賽評裡說明一下當時的情況。

說句實話,作為今年鄭開馬拉松的賽評員,我一直誠惶誠恐。

去年賽事被吐槽的太厲害,以至於賽後這一年我幾乎不敢在朋友面前提起鄭開。

所以今年每看到一個朋友完賽,我就會立刻問一句話:感覺今年鄭開怎麼樣?

當然還是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啊,但“鄭開成長了”,是他們給我最多的回答。

但凡所遇,皆成風景

賽後兩天,匆忙寫下這篇賽評。

每天,身邊都會有許多人,以各種我們想到的或是想不到的方式,去走我們走過或者沒有走過的路。

他們是為了什麼?

後來,我只想到了兩個字----體會。

無論是用何種方式,帶著夢想去丈量每一寸土地,每一座高山甚至每一條河流,不都是為了去完成心中那份最初卻也最真切的體會麼?

跑馬如此,生活亦如此。

體會自己的感受,體會自己眼中的風景,也體會別人的旅程。

這是一份我的鄭開體會,那你呢?

你也可以來為跑過的比賽打分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