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迎接黨的十九大丨三代石油人:我們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了

1978年來青海油田時,一家人擠在帳篷裡,後來條件好些住地窩子,

“黑”面饃饃、土豆、蘿蔔、大白菜是一年四季三餐的“標配”。如今,昔日的帳篷城、地窩子,變成了高樓林立的數位化社區,社區醫療、“菜籃子”也在家門口。

柴達木盆地石油滾滾,生生不息。一晃39年的光景,我一家三代紮根青海油田,從開拓者到建設者再到接班人,我們都擁有一樣的石油夢,那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建成千萬噸級規模高原油氣田。

我叫宋玉龍,今年72歲,

老家是重慶的。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開始了為期12年的工程兵生涯。1978年,我從部隊轉業來到了青海油田,從此再沒離開過。如今,我們祖孫三代人紮根在柴達木盆地。

為油田貢獻自己的力量

青海油田勘探始於1954年,1978年我來到青海油田時,各方面的條件已經好了許多。同年位於尕斯湖畔的躍深一井喜獲高產油流,發現了尕斯庫勒億噸級整裝油田。

即便是條件好了許多的青海油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還是苦的代名詞:太乾燥、太寒冷、風刮不停、連棵草都不長、氧氣都不夠吸,這裡太苦了!當時,很多戰友都勸我一定要想好哦,到那麼艱苦的地方,能行麼?我想呀,既然一開始就決定來,還怕什麼?那個時候,帶著一顆赤子之心前來,心想著盡力吧,盡全力,能為祖國和油田貢獻一點力量。

就這樣,我一路從河北來到大西北,樹木越來越少,幾乎了無人煙,沙漠的黃色漸漸成為眼前全部的風景,

從敦煌到花土溝基地500多公里的路程坐車要走兩天。住露天帳篷,一陣大風就會把“家”都吹跑,遇到家人來探親,全家人擠在一個不到25平方米的帳篷裡,後來條件好些住地窩子。有一次,一隻野牛從山上沖下來,直接就掉進了一家人的地窩子裡。“黑”面饃饃、土豆、蘿蔔、大白菜是一年四季三餐的“標配”。那個年代,大家對於生活是這樣理解的:只要能住下,
只要能穿暖,只要能果腹,足矣。

來到青海油田,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個高海拔油田的苦,但是對我身心觸動更大的是青海石油人為祖國奉獻石油的擔當、責任和熱情。青海油田本沒有人,大傢伙兒都是翻山越嶺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彙聚到此,為支持祖國的石油會戰而來,為一舉丟掉中國沒有大油田的貧油帽子而來,我們迅速把這裡當成了家,在這片荒漠中一待就是一輩子。

33歲初入柴達木,一晃39年的光景倏忽而逝,我變老了,但青海油田不斷變大,越來越生機勃勃:昔日帳篷城、地窩子,現在高樓林立、數位化社區;昔日的戈壁荒漠,現在綠樹碧水;社區醫療、“菜籃子”也在家門口……

柴達木盆地石油滾滾,生生不息。都說青海石油人偉大,獻了青春獻子孫。今年,我光榮退休,我的3個子女,1個孫子1個外孫都還在青海油田紮根奉獻。我們這一家呀,就像青海油田無數的家庭一樣,從最初一顆種子掉進柴達木的鹽鹼地上開始,從此根就不斷向地下延伸,慢慢地長成一棵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三代石油人,從開拓者到建設者再到接班人,我們都擁有一樣的石油夢,那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建成千萬噸級規模高原油氣田,我們都將這份使命揣在身上,這是我們共同的期盼!

好日子節節高

時光易逝,歲月更迭。國家和油田大發展了,我們一家三代人在油田的日子也越過越有滋味了,曾經嚮往的美好生活就是如此啦,我很幸福!

2015年底,我們搬進了英東社區,這是青海油田敦煌基地第一個電梯花園式社區,從打地基到樓房封頂,我們一家前前後後來看了好多次。特別是拿到鑰匙第一次走進新家的時候,全家人都特別高興。新住房寬敞明亮,面積有125平方米。我們過去的住房只有55平方米,住了26年。一家人都覺得真幸福,是趕上好時候啦。

油田領導堅持發展成果惠及職工群眾。現在,咱油田基地真是有點大城市的味道了,樹木成蔭、道路寬敞、高樓林立。現在的新式電梯花園社區除了我們居住的英東社區,還新建了昆北社區、東坪社區,幾千套住房滿足了石油職工想要改善居住環境的美好願景。我想,初次聽到這些社區名字的人大概覺得有些“土氣”,但對於我們青海石油人而言,這些名字意義深刻。這些社區的名字都是以近幾年油田新發現的油氣增儲上產新區塊命名的,我們銘記並感恩。有時候,我們幾個老朋友聚到一起,大傢伙都稱讚油田領導班子為老百姓辦實事,不光把油田發展得越來越紅火,更是讓大家的日子一天好過一天!

父母慈愛兒孫孝順,這是咱們中國人對家庭幸福的最好定義。我和老伴張明輝用孝行去善待我們的長輩。如今,我的子孫也是這樣善待我們。我的兒子宋兵在青海省海西州油沙山公安分局工作,為油田發展保駕護航,他是我的驕傲。前幾天,兒子給我和老伴一人買了一個5.5英寸的最新款智慧手機,希望我們也能趕趕這時髦。這幾年,兒子、兒媳婦帶著我們老兩口都快把中國走遍了,2012年我們去的北京、2014年冬天我們去的海南、2015年去的廈門……他們總說要多帶我們去看看不同的風景,感受這個時代的發展和變化。

從前吃飽穿暖就滿足了,如今生活越來越好,更要注重品質了。這5年,我們大傢伙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菜籃子也更加豐富。現在吃螃蟹不僅要吃“陽澄湖”大閘蟹,孫子還給買了帝王蟹,好傢伙,洋氣!以前吃草魚鯉魚就很好了,現在兒孫一弄就是多寶魚啦、黃花魚啦、三文魚啦……我們老兩口擔心讓孩子們多花錢就嘮叨兩句,孩子們卻說別擔心,現在生活好起來啦。

油田發展成果喜人

交通的極大便利也是我這5年感受特別深的一點。我兒子宋兵一年有10個月都在花土溝上班,每年只有兩個月的假期。大部分石油人是輪休,兩個月上班兩個月休息。大傢伙兒每年往返於花土溝、敦煌兩地,兩地相距500多公里,海拔相差1000米。在我們那個年代光是單程就得兩天,隨著路道不斷“升級”,宋兵他們回家的時間也越來越快,坐班車僅用6個小時。去年,兩地航班開通後就只用50分鐘了,有了更多的時間好好陪伴家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油田發展成果喜人,油田主業成就喜人。我的孫子宋德康也接過了祖輩父輩的接力棒,回到青海油田為祖國獻石油。我的孫子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資源勘查專業,2014年7月份來到青海油田的“智囊團”勘探開發研究院工作,2016年被抽調到英西勘探開發一體化專案部。英西區塊是這兩年青海油田在老區塊重新開闢的新戰場。我孫子說,這個探區經過了多年前幾上幾下的勘探歷程,終於從地底下捧出了個大大的“金娃娃”。

我們要想過好日子,就得靠油氣主業幹得好!我和我的家人堅信,我們的油田會發展得更好,我們的生活也會充滿幸福,越來越美好。

家庭小目標

宋玉龍:希望我和老伴健健康康,多活幾年,多看看以前“意想不到”的新變化、新發展。我還要好好學學使用年輕人用的“新鮮工具”,比如微信、視頻,我要和老戰友視頻聊天。還有一個最根本的願望,就是當好家裡的後勤服務兵,讓孩子們沒有後顧之憂。

張明輝(宋玉龍妻子):最大的願望莫過於抱重孫子,四世同堂。繼續帶領全家人保持善心,收穫平安喜樂。我50歲時學會騎自行車,下一步就要去外地騎一騎摩拜單車或者小黃車,在專用道上暢行一把。學習更多的養生知識,把家裡人都照顧好。

宋兵(宋玉龍兒子):希望父母身體健健康康,爭取帶家人走出國門去看看。工作上希望通過自己和同事們的努力,讓油田的治安更好,保駕護航建設和諧平安油田。

宋梅(宋玉龍大女兒):希望兒子能快點遇到自己的心上人結婚生子穩定下來。下一個5年要做更好的自己,繼續修煉廚藝,把每日三餐做得營養又好吃,把父母和丈夫、兒子的胃照顧得妥妥帖帖。

宋德康(宋玉龍孫子):繼續完善自己,要做有責任、有擔當的好男兒。扎實做好找油氣工作,多學習專業技術軟體以及前沿技術,為油田更好地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宋玲(宋玉龍小女兒):兒子再有兩年就要考大學了,希望他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我一直在離父母很遠的地方工作,不能陪伴他們,希望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幸福綿長。

(責編:丁鑫)

就像青海油田無數的家庭一樣,從最初一顆種子掉進柴達木的鹽鹼地上開始,從此根就不斷向地下延伸,慢慢地長成一棵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三代石油人,從開拓者到建設者再到接班人,我們都擁有一樣的石油夢,那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建成千萬噸級規模高原油氣田,我們都將這份使命揣在身上,這是我們共同的期盼!

好日子節節高

時光易逝,歲月更迭。國家和油田大發展了,我們一家三代人在油田的日子也越過越有滋味了,曾經嚮往的美好生活就是如此啦,我很幸福!

2015年底,我們搬進了英東社區,這是青海油田敦煌基地第一個電梯花園式社區,從打地基到樓房封頂,我們一家前前後後來看了好多次。特別是拿到鑰匙第一次走進新家的時候,全家人都特別高興。新住房寬敞明亮,面積有125平方米。我們過去的住房只有55平方米,住了26年。一家人都覺得真幸福,是趕上好時候啦。

油田領導堅持發展成果惠及職工群眾。現在,咱油田基地真是有點大城市的味道了,樹木成蔭、道路寬敞、高樓林立。現在的新式電梯花園社區除了我們居住的英東社區,還新建了昆北社區、東坪社區,幾千套住房滿足了石油職工想要改善居住環境的美好願景。我想,初次聽到這些社區名字的人大概覺得有些“土氣”,但對於我們青海石油人而言,這些名字意義深刻。這些社區的名字都是以近幾年油田新發現的油氣增儲上產新區塊命名的,我們銘記並感恩。有時候,我們幾個老朋友聚到一起,大傢伙都稱讚油田領導班子為老百姓辦實事,不光把油田發展得越來越紅火,更是讓大家的日子一天好過一天!

父母慈愛兒孫孝順,這是咱們中國人對家庭幸福的最好定義。我和老伴張明輝用孝行去善待我們的長輩。如今,我的子孫也是這樣善待我們。我的兒子宋兵在青海省海西州油沙山公安分局工作,為油田發展保駕護航,他是我的驕傲。前幾天,兒子給我和老伴一人買了一個5.5英寸的最新款智慧手機,希望我們也能趕趕這時髦。這幾年,兒子、兒媳婦帶著我們老兩口都快把中國走遍了,2012年我們去的北京、2014年冬天我們去的海南、2015年去的廈門……他們總說要多帶我們去看看不同的風景,感受這個時代的發展和變化。

從前吃飽穿暖就滿足了,如今生活越來越好,更要注重品質了。這5年,我們大傢伙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菜籃子也更加豐富。現在吃螃蟹不僅要吃“陽澄湖”大閘蟹,孫子還給買了帝王蟹,好傢伙,洋氣!以前吃草魚鯉魚就很好了,現在兒孫一弄就是多寶魚啦、黃花魚啦、三文魚啦……我們老兩口擔心讓孩子們多花錢就嘮叨兩句,孩子們卻說別擔心,現在生活好起來啦。

油田發展成果喜人

交通的極大便利也是我這5年感受特別深的一點。我兒子宋兵一年有10個月都在花土溝上班,每年只有兩個月的假期。大部分石油人是輪休,兩個月上班兩個月休息。大傢伙兒每年往返於花土溝、敦煌兩地,兩地相距500多公里,海拔相差1000米。在我們那個年代光是單程就得兩天,隨著路道不斷“升級”,宋兵他們回家的時間也越來越快,坐班車僅用6個小時。去年,兩地航班開通後就只用50分鐘了,有了更多的時間好好陪伴家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油田發展成果喜人,油田主業成就喜人。我的孫子宋德康也接過了祖輩父輩的接力棒,回到青海油田為祖國獻石油。我的孫子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資源勘查專業,2014年7月份來到青海油田的“智囊團”勘探開發研究院工作,2016年被抽調到英西勘探開發一體化專案部。英西區塊是這兩年青海油田在老區塊重新開闢的新戰場。我孫子說,這個探區經過了多年前幾上幾下的勘探歷程,終於從地底下捧出了個大大的“金娃娃”。

我們要想過好日子,就得靠油氣主業幹得好!我和我的家人堅信,我們的油田會發展得更好,我們的生活也會充滿幸福,越來越美好。

家庭小目標

宋玉龍:希望我和老伴健健康康,多活幾年,多看看以前“意想不到”的新變化、新發展。我還要好好學學使用年輕人用的“新鮮工具”,比如微信、視頻,我要和老戰友視頻聊天。還有一個最根本的願望,就是當好家裡的後勤服務兵,讓孩子們沒有後顧之憂。

張明輝(宋玉龍妻子):最大的願望莫過於抱重孫子,四世同堂。繼續帶領全家人保持善心,收穫平安喜樂。我50歲時學會騎自行車,下一步就要去外地騎一騎摩拜單車或者小黃車,在專用道上暢行一把。學習更多的養生知識,把家裡人都照顧好。

宋兵(宋玉龍兒子):希望父母身體健健康康,爭取帶家人走出國門去看看。工作上希望通過自己和同事們的努力,讓油田的治安更好,保駕護航建設和諧平安油田。

宋梅(宋玉龍大女兒):希望兒子能快點遇到自己的心上人結婚生子穩定下來。下一個5年要做更好的自己,繼續修煉廚藝,把每日三餐做得營養又好吃,把父母和丈夫、兒子的胃照顧得妥妥帖帖。

宋德康(宋玉龍孫子):繼續完善自己,要做有責任、有擔當的好男兒。扎實做好找油氣工作,多學習專業技術軟體以及前沿技術,為油田更好地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宋玲(宋玉龍小女兒):兒子再有兩年就要考大學了,希望他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我一直在離父母很遠的地方工作,不能陪伴他們,希望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幸福綿長。

(責編: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