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日科學家:4月1日,雷達與資訊處理技術專家張直中出生


張直中是我國著名的雷達與資訊處理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他一生對雷達技術執著鑽研,樂此不疲,是我國雷達科學技術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科研技術成果引領著我國雷達的發展。

1917年4月1日,張直中出生在浙江省海寧市的一個書香世家,從小他就堅定了“要為中國的現代化工業而獻身”的信念。

1936年他考入浙江大學電機工程系,並在1945年留學英國來賽斯特大學和通信兵學院,主攻雷達和超高頻技術,同時也學習過收音機和黑白電視機製造技術。回國後,被調到南京第一電信技術研究所任工程師的張直中,由此開始了他熱衷的雷達科研事業。

在雷達研究中,張直中悉心鑽研,時刻關注國際雷達發展高新技術的動向,在他的指導下誕生了我國多個雷達第一。1951年,張直中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研製成我國第一批自行設計的雷達天線和高頻傳輸系統,並於1953年僅憑著一部缺天線的樣機,成功仿製我國第一部中程警戒雷達。1964年,為了建立我國對洲際導彈的防禦能力,他迎難而上,首次提出用相控陣體制解決導彈預警問題,

應用於我國第一部單脈衝實驗雷達研製上並取得成功,奠定了控陣雷達的基礎。在張直中的主持和指導下,我國成功擁有了微波動目標顯示雷達、脈衝壓縮雷達、機載脈衝多普勒雷達等。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他又開始了對逆合成孔徑雷達進行研究。雷達新體制和新技術的發現,是張直中最大的貢獻,在世界雷達領域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除了科研工作,張直中積極領導和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在1980年美國華盛頓召開的國際雷達會議上受到多名雷達專家的關注。他也在國際性和全國性會議及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出版了《雷達信號的選擇與處理》、《微波成像術》等多部著作。曾獲得電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工程院科技進步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

生活中的張直中樸素和藹,但這平凡的外表下有著他一生不平凡的科研精神和功績。他始終為使我國的雷達技術與國際先進水準縮小差距而努力,成為我國雷達科研的學術帶頭人。他以堅忍不拔的勇氣和探索精神,始終走在中國雷達新型技術研究的最前沿。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採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