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引導小小“探險家”走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開發寶寶的智力?

寶寶就像一個躁動的“小小探險家”,從出生起,他們就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規律。他們的小腦瓜裡會一刻不停地蹦出奇思妙想。例如,一天早晨,你的寶寶碰巧將毯子踢掉了,他會想,

“是我踢掉的嗎?”簡單的小事,對寶寶而言,也會成為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那我再試一下。於是,我又把它踢掉了!好了,我確定是我幹的!”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寶寶正滿心歡喜地嘗試不同的新方法,探索一些規律。

在獲得一些生活經驗後,寶寶將會開始認識到,原來自己的行為對環境將產生奇妙的影響。這就是寶寶探索世界的規律最開始的過程!

那麼這時,媽媽要怎麼助力,

才能幫寶寶更快認識到這個世界的規律呢?

增加與寶寶之間的互動

寶寶哭鬧時,爸爸媽媽抱住他,哄他,寶寶便認識到世界是值得信賴的。寶寶哭鬧時,爸爸媽媽對他哺乳或給他奶瓶,寶寶便認識到其需求可以得到滿足。寶寶微笑時,你給予微笑回應或彎腰去給他一個擁抱,

寶寶便瞭解到自己的行為對周圍人的影響,從而,對因果規律有了更多的認識。你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越多,你嘗試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越多,你越有機會幫助孩子。

讓寶寶多與環境進行肢體互動

不久後寶寶會發現,

外部世界充滿令人興奮刺激的事情。

寶寶將開始學會以理性方式看待世界,而最基本的方式就在於——與環境進行肢體互動:寶寶搖晃玩具,可以發出有趣的聲音;寶寶將食物從高腳椅上灑落,就會在地板上形成彩色的污漬。隨著寶寶逐漸認識到,任何行為都將產生一定的後果,這將強化他們對於“事物規律”的理解,增加他們對於世界的把握感。

進行全身運動

一旦寶寶能夠爬行,

他們就希望和玩具玩耍,探索需要推,拉等行為的活動,因為這些行為產生的結果往往讓他們開心,如:輪子可以轉動,玩具可以向前移動;穿過房間去取一件物品,是可以實現願望的方式。

邊洗澡邊學習

比如:媽媽可以嘴裡一邊說著“濺起水花”,一邊用手掌擊打水面,向寶寶展示如何使水花濺起。或將寶寶緊緊抱起再放下去,向他展示浴缸內增加重量後,水面如何上升。

或者,將寶寶在浴缸中前後推搡,你可以製造小波浪,供寶寶嬉戲。是不是很有趣?

向寶寶展示事物的規律性

媽媽需要幫助寶寶瞭解什麼東西可以摸,什麼不可以;什麼東西符合因果規律;什麼東西他還無法使用。比如:寶寶可以觀看明亮的紅色卡車,但是不能伸手去摸,因為卡車離得太遠;寶寶可以看到牆上的陽光,但是摸不到,因為這只是形象,而非實物;客廳地毯上的花紋飾也一樣,寶寶可能想伸手將花紋摳下來,但最終發現這是無法實現的。

這時,可以給寶寶玩他能夠掌控的玩具,譬如:具有觸感回應的玩具,或和你一起參與的操場活動。一起坐在蹺蹺板上,你可以向寶寶展示你們兩人的重量將形成怎樣的因果效果(但要確保寶寶的安全!)。讓寶寶明白,他的行為可能對某些事物產生影響,但不能影響所有事物。這也是爸爸媽媽需要讓寶寶學習探索的一項重要功課。

寶寶可能想伸手將花紋摳下來,但最終發現這是無法實現的。

這時,可以給寶寶玩他能夠掌控的玩具,譬如:具有觸感回應的玩具,或和你一起參與的操場活動。一起坐在蹺蹺板上,你可以向寶寶展示你們兩人的重量將形成怎樣的因果效果(但要確保寶寶的安全!)。讓寶寶明白,他的行為可能對某些事物產生影響,但不能影響所有事物。這也是爸爸媽媽需要讓寶寶學習探索的一項重要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