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這部電影裡,我頂多活一天

本周最火的日影,可能就是這一部最新的《生存家族》了。在豆瓣熱門榜上一直位於前三,評分也達到了8.1分的高分。

這個電影的卡司,小日向文世和深津繪裡,都是演技派的代表。

導演,叫矢口史靖。人名或有陌生,但是說到作品,14年大熱的《哪啊哪啊神去村》,還有一些像《五個撲水的少年》,《搖擺少女》,都屬於青春題材的範疇。

他的作品,很愛從一些小人物著手,然後加上勵志和溫暖的調性。在這部最新的作品裡,也有他很強的個人風格影子。

在通常的災難片裡,看的是山呼海嘯,顛沛流離的動盪;但是,同樣做成災難題材的《生存家族》,當現代社會已經失去了“電”這個最重要的資源,鏡頭僅僅是聚焦到了一對尋常的家庭身上,看他們怎樣逃離,以及如何借此穩固作為家庭的維繫。而且這個電影完全可以當成一個日影最擅長的家庭片來看。

第一天,是電器的停運,車輛引擎不能發動,教師不能及時上課,月臺停電交通受阻,甚至連公司大門都無法進入,傍晚過後,昏暗的燈光下不能吃飯與工作,熱水器停轉導致不能滿足日常的洗浴需求。

但是,在這個夜晚,爸爸在陽臺上看見了星河,於是一家人一起看見了星河,即便屋內只有昏黃的燭光,他們卻好像比從前快樂。

然後是,第三天,第七天,人們意識到這不是普通的停電,超市的水糧有售空之勢,人心惶惶,社會秩序進一步變亂。

一家人決定去鹿兒島找外公。

一路騎行去機場的他們一起吃紅豆糯米飯團,一起為了2500日元的水討價還價,臉上卻又比之前更生動的神色。

但是機場卻早已開始實行航空管制,一行人又決定騎行去鹿兒島。就這樣開始了波折的旅程。

不得不說,雖然電影特意還顯現了在沒有水電資源的環境下,人要繼續生存的苦難。但,這家人的戰鬥力,真的很強。

暴風驟雨,照樣風餐露宿;

沒有水了,拿電池液代替;

沒有食物了,拿貓罐頭替代......

除了這家人之外,還有社會群像的反映,在這樣極端的環境下,社會秩序已然開始崩壞。

隨身的純淨水被當眾偷走;

漆黑的隧道洞口外有老人做起了高價帶過隧道的生意;

水族館裡的魚類被取出來使用.......

但即使這樣,你可以看到,隨著受災程度的遞增,家人之間的情感維繫也是被穩步推進的。這是一種很討巧的敘事手法,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如何因為這些風雨同舟的經歷而變得更加牢固,穿插呈現得很直觀。

當然,在這種生態環境面臨崩壞的情境下,以往那些被壓抑的情緒,也就更易得到釋放。比如全家人對爸爸的指責;爸爸為了兒女的食物下跪求人;女兒時隔多天吃到肉食時百感交集的淚水。

接著,一家人還一起經歷了為鄉村大爺抓豬,自製木筏過河等一系列事情,最後,終於在海邊與外公相逢。廣闊和明亮的境地與此前昏暗狹仄的住房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

就是這些無數瑣碎的細節,慢慢構成最後的質變,也就是家庭關係最後的敞亮與和解。每個人都明白,一切都比不過同一個屋簷下互相愛護著的彼此。

影片最後,一家人回到了位於都市的居所,電回到了生活裡,社會已經重新歸原,和影片開端的場景相照應,但是,整個家庭氛圍已經和過去截然不同。這種封閉式的敘事結構,也是對電影主題的一個昇華。

說到這裡,其實電影主題和日本的“斷舍離”之間有點聯繫,電力資源的被斷,那些隱忍情緒的被捨棄,以及歸園田居式的逃離。雖然是個災難片的題材和喜劇的形式,但還是通過對電力文明的反思,傳達了類似給生活做減法的態度。

有些時候,捨棄一點,意味著擁有更多。

不得不說,雖然電影特意還顯現了在沒有水電資源的環境下,人要繼續生存的苦難。但,這家人的戰鬥力,真的很強。

暴風驟雨,照樣風餐露宿;

沒有水了,拿電池液代替;

沒有食物了,拿貓罐頭替代......

除了這家人之外,還有社會群像的反映,在這樣極端的環境下,社會秩序已然開始崩壞。

隨身的純淨水被當眾偷走;

漆黑的隧道洞口外有老人做起了高價帶過隧道的生意;

水族館裡的魚類被取出來使用.......

但即使這樣,你可以看到,隨著受災程度的遞增,家人之間的情感維繫也是被穩步推進的。這是一種很討巧的敘事手法,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如何因為這些風雨同舟的經歷而變得更加牢固,穿插呈現得很直觀。

當然,在這種生態環境面臨崩壞的情境下,以往那些被壓抑的情緒,也就更易得到釋放。比如全家人對爸爸的指責;爸爸為了兒女的食物下跪求人;女兒時隔多天吃到肉食時百感交集的淚水。

接著,一家人還一起經歷了為鄉村大爺抓豬,自製木筏過河等一系列事情,最後,終於在海邊與外公相逢。廣闊和明亮的境地與此前昏暗狹仄的住房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

就是這些無數瑣碎的細節,慢慢構成最後的質變,也就是家庭關係最後的敞亮與和解。每個人都明白,一切都比不過同一個屋簷下互相愛護著的彼此。

影片最後,一家人回到了位於都市的居所,電回到了生活裡,社會已經重新歸原,和影片開端的場景相照應,但是,整個家庭氛圍已經和過去截然不同。這種封閉式的敘事結構,也是對電影主題的一個昇華。

說到這裡,其實電影主題和日本的“斷舍離”之間有點聯繫,電力資源的被斷,那些隱忍情緒的被捨棄,以及歸園田居式的逃離。雖然是個災難片的題材和喜劇的形式,但還是通過對電力文明的反思,傳達了類似給生活做減法的態度。

有些時候,捨棄一點,意味著擁有更多。